APP下载

浅议“体医结合”视域下卫生学校的太极拳教学

2019-07-19王润生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3期

王润生

摘  要:国家战略下的全民健康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上医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体医结合”是用体育减负医疗,而这需要很多懂体育和医学的复合型人才。卫生学校应重视“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此加强太极拳教学,在教学理念、目标、模式、计划、内容及评价上改革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以便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

关键词:体医结合  卫生学校  太极拳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a)-0138-02

近几年,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全民健康更是逐渐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面对电脑手机过久、久坐不动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各种各样的慢性病,成为威胁健康的最大因素。此时,“体医结合”再度被强调,将体育和医疗相结合,有利于传播健康知识、丰富健身活动、改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疾病、促进人民健康、巩固幸福基础、减轻医疗负担及节约医疗资源,更有效地促进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实现。可以看出,未来“体医结合”发展前景广阔,对体育和医学在行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更多、要求也更高。

1  “体医结合”对卫生学校体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1 卫生学校应培养“体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体医结合”需要大量既懂医学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人才。卫生学校招生以初中生为主,经过三年职业培训,最后无论升学还是就业,基本与医疗行业相关。如果卫生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由以往只重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向增加“体医结合”需求的体育知识、技能转变,培养学生不仅懂医学,也懂体育,既能胜任医疗工作,也能因工作需要开出运动处方,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积极发挥“体医结合”的作用,为健康中国、全民健康最大化地做出贡献。

1.2 卫生学校应加强体育工作

在“体医结合”背景下,卫生学校的体育教师除了完成一般的学校体育工作,还应为拓展学生体育能力提供专业的体育知识教学和运动技能指导。针对卫生学校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应该肩负使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仅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首要工作,更要注重传授学生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较专业的运动技能,使之既能作为自己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也能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成为指导他人(尤其慢性病患者)运动健身的处方。

1.3 卫生学校应重抓太极拳教学

卫生学校由于学生的实习周期长,一般只有两年的在校学习,也就是只有四个学期的体育课,体育教学时长相对较少,教学内容应有重点项目来抓。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是历经数代先辈们在实践中凝结智慧和创新的成果,集健身、防身和养生为一体,适合各类人群(尤其老、弱、病人群也可习练)。若是学生熟练掌握了太极拳,不光可以作为自己日常体育活动的内容,将来也能在工作中因医疗需要作为指导他人运动的方法。因此,把太极拳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可以说有事半功倍之效果,有利于促进卫生学校“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  “体医结合”对卫生学校太极拳教学的要求

2.1 教学理念要转变

身为卫生学校中体育运动方面的专家,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主动承担培养学生“体医结合”能力的任務。为此,体育教师需要自觉加强学习,尤其关于“体医结合”的前沿内容,掌握运动生理、运动解剖、体育保健、运动康复、损伤预防、运动处方等专业知识,主动关注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自己能更好地将体育知识教学与医学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培养“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2.2 教学目标要衔接“体医结合”

在太极拳教学上,要做到教学目标与“体医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就需要体育教师首先加强自身的太极拳学习,深入研究太极拳健身、养生原理,结合医学理论来教学生太极拳,从只求学生一时强身健体向学生日后能够实现“体医结合”的目标转变。通过太极拳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太极拳运动技术、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太极拳养生功能的兴趣、崇尚“上医治未病”和树立“体育是良医,运动是良药”的观念。

2.3 教学模式要改革创新

为实现太极拳在“体医结合”上的教学价值,必须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太极拳教学模式明显不能满足“体医结合”的教学要求,必须大胆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探索出新的适合“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效果。“体医结合”不光需要师生共同转变思想,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今科技进步为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选择,其中信息化课堂教学、微课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可在太极拳教学中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根据学习要求进行文献阅读、视频观赏、问题讨论和经验分享等,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最大化地学习太极拳知识。另外,倡导学生假期时走进公园或广场的太极拳健身人群中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学习、拓展思维,为将来的太极拳在“体医结合”上的应用奠定科研基础。

2.4 教学计划要灵活制定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计划上,太极拳会安排在在广播操、田径、球类等内容之后,一般是最后一个学期中。从需要长期而专业的学练角度来说这样的计划不利于太极拳教学。笔者认为卫生学校的太极拳教学越早越好,建议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三个月,即第一学期的后半个学期。这就使太极拳在第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后,还能在随后的三个学期作为复习内容进行练习,“温故而知新”,学生能在长期的练习中,不断提高太极拳运动技术。若因天气等因素造成学时不够,未能完成教学计划,也能在第二学期继续教学,从而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2.5 教学内容要选择简单实用

在教学内容上应选择精简易学的动作,尽管大多数的教材上的太极拳内容已是相对简单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笔者依然要推荐十二式太极拳。十二式太极拳是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减部分难度动作,精选出十二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作而成,特点是整套动作简单精炼,在教学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这样可以减少动作技术教学的时间,节约出一些时间来增加基本功内容的练习和太极拳健身、防身、养生等方面学问的探讨。另外,激励学生主动创新,将动作数量少、耗费时间短的十二式太极拳进行反方向、反动作的练习,从而增加练习时间和强度,将简单的内容做到不简单。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增减练习内容和次数,升高和降低身体重心等方法来调节运动量。学生通过太极拳不懈的学练,可以掌握太极拳的演练风格,在身心发展的同时领略太极拳健身的魅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十二式太极拳其动作难度小、通顺流畅、简单易练等特点也便于学生未来在工作中向他人推广,方便做到“体医结合”。

3  结语

“体医结合”为体育和医学的结合指明了方向,开启了传播健康知识、改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的新时代。卫生学校要想培养出更多的“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把学生的身体从小锻炼好,还能将体育学以致用未来指导他人预防疾病,促进全民健康,为国家和社会节约医疗资源,希望太极拳教学能够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通,罗敦雄,陈洁星,等.“体医融合”背景下医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8,19(2):55-58.

[2] 潘燕,吴荣荣.“体医结合”视域下太极拳的价值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38(6):84-86.

[3] 卫佳佳.焦作市区初级中学太极拳进校园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