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校企融合”背景下的中职汽修教育创新

2019-07-19赖惠娟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4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双循环校企

赖惠娟

[摘           要]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以往视为高端消费的汽车现在也已经进入了平民化阶段,因为汽车的需求量急增,使汽车工业有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也处于急需状态。所以,汽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实践岗位对人才更是表现出渴求状态。以“校企融合”的时代背景为依据,对中职汽修专业中“双循环”的教育创新模式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  “校企融合”;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164-02

汽车维修技术的操作性较强,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不但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锻炼灵活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时期下,汽车已经成为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载体,运用现代技术的中控门锁与防盗系统等产品与电子控制系统也已经应用在了汽车维修上。以传感技术为基础的维修诊断系统也在汽车维修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化维修检测手段的应用更是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更大的挑战,对汽车职业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以来,中职汽修专业教育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不过从整体来看,其发展还是处于薄弱环节。中职学校的办学实力有待加强,相关教学机制尚不完善,培养模式与人才质量等还无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双循环”模式涵义

“双循环”是指将学校中的基础项目循环作为“面”,将企业岗位项目循环作为“点”,然后两个循环结合在一起,形成校企循环相套的模式。中职一年级可以开展基础项目的“大循环”教学,主要学习汽车维修的一些基本知识,以“面”为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辐射;中职二年级时可以采取岗位项目的“小循环”教学模式,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将此作为平台,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进行培养。学生按照要求参加学校和企业的管理与考核,从“点”上不断深化学习校企对接岗位的课程。

为能够真正落实贯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双循环”教学模式形成了行动导向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的方式,运用新时期多媒体技术,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认为,基于“校企融合”的时代背景,汽修专业教师可以将“行为引导式教学法”引入实训阶段,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实训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以愉快的心情进行探索以及合作交流。

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基础能力薄弱

相较于高中生,虽然所处年龄段相同,但是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计算能力、抽象逻辑能力等较差。汽车维修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需要能够判断汽车故障,掌握维修的过程和技巧,该过程较为繁瑣,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另外,中职生年龄大多为16~18岁,正是青春萌动的时候,对未来的就业缺乏清晰的规划与认识,会在选择工作时感到迷茫。毕业就职后,很多学生心理状态没有及时扭转过来,仍然以学生的心态工作,没有实现社会人的转变。

(二)中职教师队伍滞后

汽车的应用与维修涉及方方面面,如机械、电工、电子材料等专业的相关知识。笔者从事汽修专业教师多年,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与一定的实操能力。但是,很多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部分教师还担任班主任,管理班级琐碎事务,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其没有时间与精力补充新知识。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资金相对有限,对教师技能的提升无法提供相应的培训,致使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技能落后。

(三)中职实训条件不到位

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与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基于此,中职学校还是应该给学生配备充足的实训器材。然而,因为汽车专业实训设备价位偏高,中职学校资金有限,学校的部分设备并未更新,学生实训条件无法满足。

三、“双循环”在中职汽修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一)“校企融合”下的基础知识巩固

汽修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应该在符合技能规律和岗位任务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方法展开学习。传统的技能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段安排,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没有实现良性互动,学生汽车维修能力培养的深度不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双循环”教学设计

“双循环”的教学内容更加侧重于汽车的基础知识,目的是促进学生汽修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打破原有行政班格局,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将每个年级段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按课程安排,给学生提供每周两天的汽车基础项目教学,每班配备一个实训教师,实施小班化教学,根据项目课时,两到三周进行项目的更替。

2.创建“双循环”工作室

具体教学内容,应该让每个工作室与企业进行商定,制定专项的教学模块,开展循环教学,将课堂知识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推行“教、学、做”相长的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对其业绩进行考核时,应该有企业人员加入,定期让技术人员组织考核,将教学与考核进行分离,以教学过程为主体进行评价,同时也将其作为学生是否被录用的依据,从教学的管理模式上,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

3.对接企业认证体系

体系的项目考核评价由企业人员参与,将班级的几个“小循环”教学项目考核的权利交给合作的企业,定期让技术人员组织考核,将教学与考核进行分离,以教学过程为主体进行评价,同时也将其作为学生是否被录用的依据。“小循环”教学最终的评价标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企业的认证证书。“双循环”教学模式将行业用人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汽车维护维修过程作为教学的主线,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完成理论、实践以及顶岗实习等环节,企业最终来实施项目考核,将结果作为校企合作单位是否录用学生的标准,让行业用人和育人标准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创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校企融合”下的汽修技能培养

汽修专业人才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对岗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校企融合对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有很大的好处。我国传统教育下的校企合作在学生技能培训内容方面相对匮乏,学生技能的提升等没有形成持续性与连贯性,这就导致技能教学从“面”上来说,基础不够扎实,从“点”上来说,岗位特点不够突出,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在不断降低。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1.对于中职一年级岗位基础能力训练

中职一年级专业课程开始前,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汽修岗位体验,时间为一周左右,具体可以到相应城市的4S店参观,采用轮岗体验的模式,最后将体验的过程总结为报告;学校可以安排汽修专业的毕业生给大家讲解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以此作为专业调换的参考,满足学生认知方面的需求。在这个前提下开展基础技能教学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汽修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对于中职二年级岗位能力训练培养

经过中职一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对汽修岗位的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进入二年级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岗位,包括油漆、钣金等具体项目。定岗之后教师在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的引导下,在工作室内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考取汽修方面专业证书,满足学生个人与社会的需求,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三)“校企融合”下的人才综合效益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相应教学设备作为辅助,有效组织教学。因为设备数量和课时的限制,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人才综合效益并不客观,例如学生实训效率较低,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低,教学时间没有合理安排等。传统教学计划的施行导致学生技能的训练不够深刻,内化过程也不能顺利进行,从而使个体技能体系的形成、技能图式的构建受到影响,人才培养综合效益有所降低。

1.制度设计

“双循环”技能教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在人才培养层面的深度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稳定性与持续性需要健全的制度群建设作为保障。基于这一技能教学模式的實践特点,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和开发了具有该模式特色的管理制度群,其中包括校企互动式工作室管理制度、实训基地7S企业化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质量四维评价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抓住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几个关键点——合作方式、质量管理、效益保障等。正是制度群建设抓住了要害,体现了特色,才使这一技能教学模式保持长期、稳定、高效的存续与发挥效用。

2.组织设计

双循环教学模式打乱了原先一成不变的行政班教学。为了保障新教学模式的正常、高效运行,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大胆革新:一是在汽修实训基地成立专门的管理办公室——汽修实训基地办公室,办公室隶属于校教务处,是教务处的二级机构。实训基地办公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干事两名,主要负责“双循环”的日常教学工作、设备保养维护工作、学生实训管理工作、项目教师考核评价工作等。二是根据学生差异情况,每个年级段各分成几个小组,中职一年级学生安排在实训室进行汽车基础项目教学,由一个实训教师负责,实行小班化教学,然后按照项目课时每两至三周进行项目的轮换。这种从顶层到基层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改革为“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汽车维修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高科技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培养专业性人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中职老师,对汽修专业教学的体会更加直观。本文主要提出了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进“双循环”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使校企合作的程度有所深入,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汽车人才。

参考文献:

[1]苟兴功.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共建企业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16).

[2]于万成.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助力搞好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3]魏芹.浅论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9).

[4]高慎淦.基于校企“双元主体”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双循环校企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