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7-19李雪溶
李雪溶
[摘 要] 互联网在快速发展,不知不觉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科技方面。在互联网里面,我们可以分享资源和经验,可以接触到更多以前无法轻易获取的信息。基于以上特点,互联网将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造成很大的冲击。
[关 键 词] 大数据;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76-02
高校图书馆管理要搭乘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辆“便车”,打破常规,实现进一步发展,就要在继续保持目前图书馆优势的前提下,把大数据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上来,保持发展不落伍。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向数字、智能、个性方向发展,图书馆的职能在也在逐渐转变:一方面保持以前为师生服务和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的信息咨询、决策建议等做出贡献,并且逐渐向公众和社会开放,为他们提供服务。图书馆在不断发展壮大,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亟待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具有个性的服务。这就需要大数据作为基础支撑,利用技术手段为每个读者提供专属的、优质的服务。
一、大数据简介
大数据最近几年被频繁提及,也越来越被大众知晓,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运用、智能服务方面。虽然各个领域给大数据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一般大数据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并且在短时间内用普通意义上的手段没办法分析运用的大量数据,大数据具有海量、纷杂、真实等特点。
大数据具有很强的现实运用意义,它就像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而如何把宝藏挖出、筛选、提炼,才是大数据运用的关键。从目前看来,能作为宝藏的“挖掘机”,为大数据处理提供技术支撑的就是云储存和云计算技术。它们可以把分散的、无序的信息加以提炼、总结,得到有价值的信息。由此看来,大数据的体量大并不是它的价值所在,如何有效地、低成本地提炼出数据价值才是关键所在。高校的图书馆储藏着大量知识数据和为读者服务的数据,结合目前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精确定位的目标客户在各行各业成功运用的经验,如何把图书馆这个蕴藏丰富的“宝藏”挖掘出来,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图书馆作为读者和文学知识的连接,在图书馆资源逐步数字化的同时,以图书馆设施和读者手中阅读终端获取的信息正逐步汇聚成蕴含着高价值的大数据。若把云储存和云计算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结合现在数据分析和处理的优势,将读者的行为信息归总,可以分析和预测出其需求,从而大幅度地提升服务质量。
二、大数据对图书馆管理的支撑
图书馆本身就汇聚着大量的数字信息,有效利用大数据先天优势能让图书馆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如对馆内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升服务深度、扩大服务广度等。
大数据能盘活图书馆的可利用资源。与公众的图书馆相比较,高校图书馆在专业化知识与信息收集方面做得更多,与此同时还要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收集、汇總、推广。此外,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文章、文学期刊等方面的支出很大,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大数据,运用云技术对读者的阅读频次进行分析、处理,把这类需要的信息的购买内容、更新频次、花费成本做调整,并进行优化,就能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自建水平。
大数据能让高校图书馆管理更便捷。图书数目极其庞大,其整理、整顿、归类、汇总、保存、利用等方面都是很大的难点。大数据的使用能把以上几个方面的任务进行很好的优化,做到整体性管理,运用云技术强大的储存和处理能力能把每个不同的环节整合在一起,简化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繁琐度,从而很好地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大数据能让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目前主要针对师生这一群体进行服务。师生受教育水平普遍偏高,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量也较大,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很适合在师生这一群体中推行大数据的使用。大数据在方便师生在线进行检索、借阅的同时,可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并进一步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归集传统纸质信息的负担,还可以统计检索内容,进一步预知将来需要。
三、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结合
(一)搭建信息收集平台
通过搭建信息收集的集中平台,可把图书馆的信息高效地利用起来,收集师生检索和借阅行为,形成后台数据并加以分析,针对不同层级的阅读需求、使用特点,建立起采购需求模型,作为采购人员在采购书籍、杂志、文章等资源时的指导,摒除个人的主观想法,真正地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让读者需要能得到真正的将以实现。此外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平台收集读者对馆藏和采购资源的评价,来完善采购需求模型,形成反馈,让读者更满意,更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提供个性化服务
我们正处在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书籍的借阅和信息的搜集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好师生群体知识水平高、知识需求大、接受能力强的优势,积极把大数据和图书馆管理结合在一起,做到对读者的个性服务,改变以前只能在图书馆内部设施进行图书检索的老旧模式,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提供主动化服务,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把新购置的资源、图书等进行主动推送。把馆藏资源、图书采购、资源录入、读者需求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当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匹配时,主动对读者发送信息或Email,或者将读者需求主动发送给图书采购系统,及时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图书馆个性服务。
(三)建立大数据储存
纸质版的图书,再好的养护、保存,都改变不了图书逐渐破损、折旧的结果。亚马逊图书的“数字图书计划”,利用数据的储存技术,把图书馆的书籍从纸质版变成数字版,使这些知识能长时间留存,并且通过数据文字的关联,建立起隐形的联系,形成互为关系的结合。但这也对图书馆储存硬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一起带来的还有数据文字的安全使用、是否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在建立大数据储存时要注意保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关键字提取,方便以后的检索和使用。
(四)完善人才和硬件设施储备
大数据是目前的新技术,对图书管理人员在相关知识和软硬件使用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图书馆的储存设备、信息接口、信息处理设备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资源相对富足,管理人员水平也很高,在运行大数据方面就具有较高的起点,图书馆可以在利用好现有的优势,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培养专业性人才,能在数据采集、处理方面做出成果,发挥图书馆的竞争优势,让图书馆变成走在时代前沿、洋溢活力的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四、推荐文献的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比较基础的服务就是推荐文献,利用师生检索和借阅需求来解读师生的需要,建立有关借阅需要的数据模型,在图书馆的资源中匹配到师生喜欢的书籍推荐给他们,整体的运作过程需要推荐文献系统来完成,主要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借阅需要模型
借阅需要模型是推荐文献的基础,它可以准确地向师生来推荐其所需要的资源。推荐文献系统一定要能获得借阅者各种方面的需要并将其储存起来,且随时把借阅者不断改变的需要进行更新,这就需要推荐文献系统对图书馆里面收集到的借阅者的信息分析整理,建立借阅需要模型。借阅者的基本情况、借阅者的检索内容、借阅者的需要状况共同构成了借阅者对资源的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借阅者的需要会改变,所以在借阅需要模型中要加入更新制度,这才能随时反映借阅者对某一些信息的需要情况。
(二)数字资源信息
推荐文献系统的数字资源信息,是指在图书馆的馆藏里面的原有数字资源和纸质书籍转化而来的数字资源,推荐文獻系统能把图书馆里面的数字资源与借阅者的要求进行匹配,之后通过计算机程序设置两者的关联程度并进行排序,最后对借阅者进行推荐。现在图书馆的书籍、杂志、文献资料都按标签化和所在学科进行分类,已经初具资源信息匹配的基础。
(三)资料关联方法
资料关联的方法是推荐文献系统里面最主要的部分。设计关联方法是否合理、科学会影响推荐文献系统的精准性,现在比较主流的资料关联方法有下面四种。
1.以信息为核心的关联。以信息的内在属性和借阅需要模型中借阅者要求相似程度的高低顺序进行关联推荐。通过提取信息里面的特征关键词,作为对此信息描述的特征点,再把借阅者的需求从借阅需要模型中提取出来,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关联程度的比较,将关联程度最高的信息推荐给借阅者。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最后得到的结果是由借阅者的需求直接获取的,劣势在于这是一种被动的输出,必须建立在精准描述信息和借阅者的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否则两者无法进行很好的关联,最后输出的内容不尽如人意,不能做到主动推荐其他借阅者可能需求的信息。
2.以借阅者为核心的关联。这种关联方法的核心就是给借阅者显示的是他的关联者感兴趣的信息,即如果甲的两位朋友都曾借阅过书籍A和B,那么系统就会判断甲也可能会喜欢这两本书,而把它们推荐给甲,这种关联的优势在于即使借阅者没有把自己的要求描述清楚,也能给借阅者一定的推荐,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给借阅者推荐新的需求信息。
3.以借阅者行为为核心的关联。这种关联方法的核心是提取借阅者对资源信息历史检索的记录,分析历史检索的关联性,再由借阅者的目前要求进行推送类似的信息,如甲、乙、丙三人在图书馆都曾同时借阅图书A和B,那么计算机算法会判断图书A和B有一定的关联性,当丁检索相类似的信息,借阅图书A时,计算机算法会将图书B同时推荐给丁。这种关联方法的优势是不仅限于朋友之间,陌生人的借阅也会影响最后的关联,这能扩大数据采集范围,从海量的借阅者检索信息里进行统计,把相关联的资源信息推荐给借阅者。
4.混合形式的关联。在应用中会结合使用多种关联方法,把几种关联方法单独产生的关联通过加以权重平衡进行融合,挑出最符合现实状况的、借阅者最需要的信息进行显示。
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发展颠覆了对数据以前的狭隘认知,我们要透过海量数据的外表来深入利用其内在的精华,发挥其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创新技术改革的压力,进行打破以前单一、被动的管理模式,依托大数据把图书馆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让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雷红刚.“互联网+”下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对比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12).
[2]胡晓.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探究[J].科技传播,2017(24).
[3]朱鹏威.“互联网+”视域高校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合作共享服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5).
[4]杜君.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4(5).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