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生活?学而致用

2019-07-19王达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圆柱体现实生活圆柱

王达勇

摘 要:“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是由二维转为三维的过渡,教材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然后学生充分认识了圆柱的特点展开教学的 。这样教学,既贴近我们生活实际,又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关键词:生活化 学而致用

生活化教学理论

主张不尽相同,但我们都相信教育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应注意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有这一切都揭示了数学来自并服务于生活。数学和生活是相互依存和不可或缺的。而圆柱体这个图形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因为它与生活有关,使学生感到有趣,也是学习知识的法宝之一。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从生活来,学生 “感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活跃的过程,学生学习根本原因的最佳動机是他们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学习活动本身所产生的内在动机,这就是直接促进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关心、形象生动的语言、操作等方面让学生“感趣”。

1.以“关爱”来激发学生。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化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误解,激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以欣赏的态度正确引导学生。

2.以“趣闻”来激发学生。

教师应深入探索教材,根据学生的特质从新整理教材,寻找生活中的实物,或利用多媒体教学,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既有新鲜和亲近感,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疑问等情境,吸引学生去发现并探索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导入新课时,我把教材例题巧妙地创设成如下的情境:先从讲述中央二套正在进行的“满汉全席”亨饪比赛引入,然后播放课件,出示胖叔叔边介绍边摘下头戴的厨师帽继续说:“我这个圆柱形厨师帽,高26厘米,帽顶直径18厘米,大家想一想,做这样的一个帽子需要多少面料?”,这样的情境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快速思考,想:要解决胖叔叔的这个问题,必须要掌握圆柱的哪些知识?孩子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要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的知识。”进而轻松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从生活来,学生“活学”

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转移到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学习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可以“活学”。

1.重动手操纵,让学生体会数学。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个人经历中发现新知识,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发展思考能力。

例如:教学认识“圆柱的侧面积”这一知识点,我安排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能拆、拼的圆柱体,先观看动感课件,感受圆柱体的各部分构建,然后再通过观察、拆、拼,再次感受、确认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两个底的面积的和。从而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分式。接着让学生拿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制作一个圆柱体,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在交流中不仅加深对“圆柱的侧面积”知识点的认识,接着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再次观察,加深印象。

2.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把知识学活,也能提出新的问题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的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包含两个底面,一个侧面;但有的圆柱体物体不需要两端的底面,只要侧面。

例如:一个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60厘米,制作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接口处不计)

生活中的油桶、茶叶盒、茶叶桶等都需要密封,需要有盖子,要计算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因此作题时,要弄清有盖还是没盖,一般水桶无盖,油桶有盖。明确之后才能正确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

例如:一种圆柱形铁皮通风管,一节长1.2米,直径是40厘米,做这样的20节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接头处不计)

分析:生活中通风管不可能有底面,要求制作材料实际上就是求它的侧面积,通风管、涵管、烟囱、香烟等等,制作它们的材料只要计算侧面积即可。

这样的教学遵循由“观察物体---建立表象---抽象图形---建立模形(空间观念)”的认知规律。从而更加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而生活中的圆柱的表面积各有不同,需谨慎审题,认清所求的表面积包含着那些部分。

三、拓宽视野,学生“活用”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现再创造。”而要使学生再创造,必须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科书或教师所给出的现成结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寻找、发现、认识、掌握、应用数学的全过程,即为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较好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 “圆柱的表面积”知识之后,我安排了一次“户内”活动的课外作业:测量家里的一件圆柱体实物,并计算出它所用材料是多少。要求:1. 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与家长一起测量;2. 学生独立计算;3. 家长评价孩子的作业。然后我再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展示学生作品,全班浏览,评出优秀作品。这种有趣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与圆柱表面积相关的知识点。这类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从现实生活中有效地拓展知识,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在现实生活当中懂得了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圆柱体现实生活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找出圆柱体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