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的一封信》习作课反思

2019-07-19田树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

田树轶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部分要求学生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如何上好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导课及讲评课,怎样让学生跨越习作难这道门槛一直困扰着老师们。

关键词:化难为易 因材施教 重实效 重指导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第二学段习作初始年级,怎样让学生将口语转变为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曾困扰着多少第二学段教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部分要求学生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教学《给×××的一封信》一课时,努力做到了以下三点,循序渐进,让学生做到我笔写我心。

一、化难为易,指导到位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写作,特别是写信的格式一直是学生掌握不准的地方。每次练习都要反复强调格式的写法,我用儿歌形象地把作文格式要求展现在学生面前。只要学生把儿歌背下来,书信的格式就记住了。从学生的作文成果展示中可以看到,学生的书信格式错误很少。另外,教师的板书也会起到强调的作用,书信的格式要求,再一次展现在板书上,书信的写作内容具体要求也体现在黑板上,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和方法,有的放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内容丰富,指导开阔

本次书信的内容是對某人说说心里话,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写给谁?写什么内容?学生大胆的发言,然后老师及时的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树立了信心,发言积极踊跃。有些内容与书中的要求不是特别贴近,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也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辩证地看习作要求,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畅所欲言,使本次习作呈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学生汇报习作成果时,我情不自禁为学生们精彩的内容喝彩。这节课,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兴趣浓,爱语文,爱习作。学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逐步消除。

三、因材施教,指导分层

一个班级里,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各不同。老师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各不同。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求高,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用好词好句修饰文章,让文章更生动具体。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就按照习作的基本要求,能写通顺的语句,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就可以,照顾到学生的真实感受,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成就感,有写作的欲望。

以上几点只是作文指导课的点滴收获,今后的习作指导课会注意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作文指导课的思路方法,平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书籍,积累好词好句,养成摘抄的习惯,同时在课堂上增加小练笔的时间,日积月累,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根据课程标准,上完习作的指导课后,我在思考该如何上好讲评课,经过精心准备,讲评课的课堂上我引领学生快乐分享自己的习作,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抓重点重实效

书信的格式是本次习作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讲评课的开始我就与学生共同回顾书信的写作格式,板书强调,学生背诵儿歌再次回温书信的格式要求,接着出示有错误的习作例文,与学生共同找寻错误的格式,修改。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已经掌握书信格式,自己就能把习作中出现的格式错误找到并修改,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实效性强。

2.抓内容重指导

把内容写丰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在指导学生书信内容写作时注重分层指导。首先,对于同样不愉快的的事,可以有不同的写法,有的学生写出了内容的沉重,有的学生却写出了诙谐幽默的一面。我对学生不同的写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告诉学生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其次,在选材的指导上,对于特殊性的材料或雷同的内容指导到位。学生在选材上即使相同,但是在不同学生的笔下,所呈现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我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作出评价,学生明确修改的方法,化难为易。最后,重视写作技巧的指导。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习作中有人称代词的混淆现象,没有意义的词语反复出现,我把错误习作出示在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与老师共同寻找错误共同改正,并对照自己的习作做出相应的修改。学生在一次次的修改后明确了书信格式,懂得了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

3.抓思想重教育

每一次习作指导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契机,我在进行书信内容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教育,特别是对于书信中文明礼貌用语,与长辈说话的语气,怎样做才是得体的,明确地告知学生,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将思想品德教育融于语文课堂,这正体现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真理。

在本节讲评课上,学生分三次修改自己的作文,最后学生呈现的作文是那样精彩。今后的作文讲评课,我要继续动脑思考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讲评,让学生在堂课上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慢慢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探索——着眼整体,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因材施教,拓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路
多媒体技术让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更轻松——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探索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