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教育理念下“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初探

2019-07-19杜坤

神州·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STEM教育双一流建设

摘要:“双一流”建设战略给高校现教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与此同时,STEM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恰恰与“双一流”建设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相吻合。因此,笔者尝试分析STEM教育理念与现教中心发展的彼此关联,进而借鉴STEM核心思想探究新时代现教中心的发展方向,以求在“双一流”建设中为学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STEM教育;“双一流”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

0.引言

2015年,“双一流”战略决策正式推出。在《统筹推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整体方案》中明晰地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了新部署——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随后,2017年,多部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建设进入提速阶段[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双一流”建设是教育强国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重任。

“双一流”高校的建设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机制。现代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现教中心”)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现教中心如何借鉴STEM的先进教育理念,合理地运用新型教育技术,协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1.现教中心的历史和现状

南京邮电大学现教中心成立于1999年,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电化教育教研室,隶属原无线电通信系,主要面向全校开展电化教学工作和应用广播电视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及学校各类电视教学片、宣传片等制作。目前挂靠在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开展教育技术推广、普及、应用工作的具有管理職能的教学辅助单位,是一个集教学、研究、开发、服务于一体的教育信息化机构。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特色鲜明、技术精良、作风严谨的专业技术队伍,成为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中坚力量。

现阶段现教中心的主要职能分为建设职能和服务职能两部分。建设职能主要包含全校中长期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建设,学校录播教室建设和维护,各类课程、宣传片、专题片的录制与制作,网络精品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全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等方面;服务职能,主要为教师熟练使用各种媒体器材、运用多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进行指导服务,为学校大型活动提供全程摄像录制、实时异地传输等信息化服务。

2.现教中心的挑战和目标

“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于“一流学科”的建设,“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高校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开展[2]。服务全校师生的各类教学活动是现教中心的工作重心。但是单纯地维持现有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工作,现教中心终将无法满足全校师生对先进教育技术的需求,无法适应学校“双一流”建设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依附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借鉴先进教学理念,发挥本校信息科学优势,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有南邮特色的教学模式,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博得先机,从而在新时代“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继续扩大本校优势学科的竞争力,以“一流学科”为标杆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是现教中心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3. STEM教育的内在思想

STEM教育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首字母的缩写。起初,STEM教育被实施于大学本科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后续,STEM教育概念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简单叠加逐渐演变成为跨学科的有机融合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以问题为驱动,强调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合作互动与自主研究,旨在鼓励学生从整体角度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学习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3,4]。

4. STEM教育理念和现教中心发展的关联剖析

STEM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5]。注重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锻炼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资源的探知本领、与同伴的合作沟通能力,从而让学习者在过程中逐步获取项目设计能力和创新型课题的解决能力。这正符合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现教中心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

STEM教育以多学科融合为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本身就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STEM教育强调问题的真实存在性的直接体现[6]。STEM教育以解决真实问题为目标,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多角度分析问题,多学科结合寻求解决方案。多重学科之间彼此融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同学科承担不同的职责,彼此制约,又互相渗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产生效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其中包含不同学科自身的知识,学科之间彼此的共通点,不同学科相互融合的切入点,学习任务向具体项目的转化项目等内容。多重学科,多种类型知识的学习和融合,贯穿整个学习任务的始终,这也是学习者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解决以社会为中心的实际问题,进而推动社会进步,这是STEM教育理念学生培养的主要内容,恰恰也是“双一流”建设中对人才核心素养的明确阐述。因而,依据STEM教育理念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现教中心进一步工作的开展方向。

5. STEM教育理念对现教中心发展的启示

STEM教育理念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契合了我国新时代“双一流”建设发展的需要,给现教中心推进本校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模式提供了思路和发展方向。借鉴STEM教育理念,现教中心建设发展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1)着眼本校,多学科融合。

信息科学是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梦”的重要支撑学科。作为一所以信息科学为特色优势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更是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完成信息科学相关学科的一流建设。针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相关学科的现实需要,以解决攻克对应社会真实问题为学习任务,现教中心可以尝试协助相关学院设置一类以信息科学为主体,以其他学科为辅助的教学课程,多学科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教学模式。

在不同学科交叉结合完成整体课程设置的进程中,现教中心需要在教学方式、内容配置等诸多方面给予协调,这就需要现教中心積极丰富多学科的人才、知识储备,加强现教中心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这其中不仅包含先进教育技术的有效研究,还应该包含设置课程相关学科知识的积极及时的学习。对于现教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来说,这必须是一个长期的,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辅助为主动引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好地指导和支撑。

(2)数量和质量并重,短期侧重个案,长期点面结合。

现教中心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边实践边修正的过程。

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容不得半点差错,因此在教改过程中,逐步改进是基本策略。

依据STEM教育理念,创新型交叉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教师引领指导为辅”,因而相比以往,在教学环节中扮演较轻角色的老师,能够更好地与现教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创新型课程的设置,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优质的课程服务,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现教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将可以借鉴采纳的先进教育技术分享给相关学科老师,双方讨论沟通,确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可以先从相近学科相互融合的交叉课程设置开始,确立几个亟待攻克的学习任务作为“个案”课程,做好做精,确保交叉课程“点”的质量;在“个案”课程的建设进程中,不断归纳总结技术经验,进而类比完成其他“个案”交叉课程“点”的创设,课程规模进一步扩大;相近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立,给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设立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给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推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从2015年起,现教中心已经完成《数字图像处理》(刘峰,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告艺术与设计》(余洋,传媒与艺术学院)、《网络技术与应用》(胡素君,计算机学院)、《广告艺术鉴赏》(余洋,传媒与艺术学院)等十多部优秀微课,其中《网络技术与应用》和《广告艺术鉴赏》已然成为中国大学MOOC网站中的优秀课程,后续现教中心必将完成更多精品课程,满足全校学生学习需求。

6.结语

总之,STEM教育理念对“双一流”建设中高校现教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向。在“双一流”建设战略背景下,现教中心顺应高校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究自己的前行道路,才能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步,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2]刘宝存,刘强.光荣与梦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539,30.

[3]谢丽,李春密.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 (6):63-68,62.

[4]朱慧仪.融合STEM理念的学习活动的要素特征与评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5]秦瑾若,傅钢善.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 (04):67-74.

[6]祝智庭,雷云鹤.STEM教育的国策分析与实践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 (01):75-85.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路径研究 (2018XSG13);

作者简介:杜坤(1982-)男,河南商丘,回族,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

猜你喜欢

STEM教育双一流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浅谈STEM教育及其对我国物理教育的启示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