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学术力作
2019-07-19叶国平
叶国平
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当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频频袭来时,一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并拥有灿烂中华文明的大国,该如何正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实现良善治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在国家发展的新历史时期,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人郑重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他还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这是一个新机遇和新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是一个考验中国智慧、中国能力、中国精神和中国魄力的新时代,更是一个13亿多中国人共同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新时代的大国究竟该如何治理?程同顺教授及其团队所著的《新时代大国治理》(长江出版传媒、湖北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一书对该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该书从政治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在精准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的基础上,从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新时代的伟大工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作出了深人解读。总起来看,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视角新颖。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全体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三万多字的报告纵观历史、总结成就、规划未来,内容关涉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诸多领域。如何从字里行间里真正领会并体悟到它的思想内核,是对我们理解能力的一大考验。作者在政治学领域已从事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对国家各项政策和自身专业发展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该书从政治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可以说是发挥了作者及其带领团队的专业优势,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为专业的理解和阐释。同时,作者着重选取了“新时代”和“治理”两个主题词,作为阐释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一“宏论”的线索,为广大读者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供了一个更为具体的角度和更为细化的场域。此外,“新时代”和“治理”两个主题词与政治学学科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新时代”紧密结合着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治理”一词也是当前政治学界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这两个主题词的选取,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政治学学科的角度,并以“新时代大国治理”为主线来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视角有新意。
二是构思独特。该书的构思体现在如何以政治学的学科视角,围绕“新时代大国治理”这一主题来展开思维活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适应这种转变,作者侧重于从国家基本职能的管理方面而非统治方面着手,来阐述新时代的大国治理。这种整体构思具体体现在该书的第三至第七章,分别从民主政治、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党的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重要方面来谋篇布局。其中,作者在第三章的内容中重点解读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国家治理的特色之处,也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意义所在。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要真正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人民当家作主需要治理,治理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并维护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大国治理必须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该书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构思,既有国内视野,又有国际眼光,有其独到之处。
三是结构合理。该书从整体框架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第三到第七章。在第一部分里,第一章从正确认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全面认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两个小节来分析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第二章从国家治理的内涵与意义、重要内容以及努力方向三个方面来解读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对两个主题词“现代化”和“治理”的具体阐释。在第二部分中,分别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和创新新时代的社会治理、社会主义基层治理、新时代的伟大工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方面展开。其中第七章,主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及内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实践三节来解读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是论证有力。作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阐述过程中来。作者着意于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来考察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尤其是从社会治理、党的建设、基层治理等社会经济生活的具体方面来进行理论论证。在具体阐述中,作者注重使用引用论证,例如在第二章第16页,引用《韩非子·定法》篇中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来说明法律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在书中也多处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其观点,例如第五章第127页采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的案例来说明农村基层协商的创新型培训方式,第三章第52页运用云南省昆明市的做法来阐释人大代表是如何就扩大与群众的联系而建言献策的。此外,书中采用的相关数据、研究报告和媒体资料也对作者的观点起到了强而有力的支撑作用。总之,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能够综合运用理论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在遵循政治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前提下对个人独创性观点进行了规范而有力的论证。
五是语言平实。整部作品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出“平实求真”的特点,这与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是分不开的。从政治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从古至今大体上经历了古典政治学、神学政治学、理性主义政治学和科学主义政治学四个发展阶段。对于不了解这门学科的人们来讲,提及“政治学”,这些人的脑海中也许会首先会浮现出“政治”和“政治斗争”,或是联想到柏拉图式的古典政治学,或是奥古斯丁式的神学政治学,继而对抽象的哲学原理和晦涩难懂的语言风格“望而却步”。我想,如果读了《新时代大国治理》一书,这些人对“政治学”的感观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改变。该书将抽象的哲学原理无声地运用到字里行间中,通过自然、平淡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格调予以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在人民最为关切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会真实地感觉到新时代的大国治理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知,平淡之处显深意,该书既是作者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专业解读,也是对政治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的一场有益科普。
综观全书,作者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在内容上能够把握住重点,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党的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五个主要抓手,来系统地阐释并论证新时代的大国治理。其中不乏作者的真知灼见,例如作者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这两种职能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政治统治职能的作用范围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范围的缩小而逐渐缩小,社会管理职能则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日益增强和扩展。这是对当前我国国家职能转变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如此等等。同时,该书在部分章节能够结合现实国情,指出国家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改进路径。这使该作品的意义超出了一般的纯粹的政策解读性读物。这也有助于促进政治学“走出书斋”,关注现实生活,因而对于政治学的学科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当然,书中有些内容(例如城乡发展不均衡)的论述还稍显薄弱,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有些问题(如基层治理的实践机制等)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与提升,但瑕不掩瑜。总之,该书的出版对新时代的国家治理以及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