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策略研究
2019-07-19侯小菲
侯小菲
摘要:中国的产业园区虽然已经把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作为园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思想,但是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园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是在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对现有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所面临的基础设施需要加强、管理体制需要改革、产业链条需要完善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策略,为此类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工程提供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9)03-0014-08
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有效推动产业集聚、资源高度集中的发展模式,能够为集群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制度和服务等综合环境和平台,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叫。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多数产业园区都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更甚,而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更应该充分体现绿色、低碳、循环的特色,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升级、技术进步,充分体现园区在建设发展中的节能、降耗零排放。因此,对产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方面的问题,方龙通过跟踪研究国内几家不同类型的、循环化改造比较成功的产业园区,对其循环化改造的主要内容和做法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总结得出了我国各类产业园区推进循环化改造的一般范式。齐宇等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提出关键流概念及其识别思路,探索构建物质流路径归类评价方法框架,归纳出8条典型物质流路径,为提升园区物质流管理水平提供方法依据。崔理想4对产业链、循环经济等相关概念及系统科学理论、贸易分工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解读,结合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及实地调研心得,提出和阐释了产业链视角下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框架及建设思路。胡彪等针对园区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现象,提出对产业园区内的各大产业进行产业循环、产业关联分析的思路,寻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产业战略的发展问题,提高产业园区的经济收益,增强产业园区的经济实力。
虽然相关学术文献已经多有涉猎,但从政策层面上,还缺乏一些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研究,为此,笔者选择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陕西省铜川市董家河园区为例,对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所面临问题进行深人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策略,也可以为类似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工程提供建议。
一、园区现状和发展基础
(一)园区概况
我国西部地区很多重要城市都是因煤而兴,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开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目前已形成三十多个工业门类,其中,煤炭、电力、铝和水泥四大资源型产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一定地位,多数城市也因此成为我国西北部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
铜川经济开发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是2010年3月成立的市级工业园区,现已成为铜川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核心区。随着“退城人园”工作的推进,经济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将向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聚集。
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5.55平方千米,现有人,口30116人,是铜川煤、电、铝、水泥产业的集聚区,承载着铜川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也是循环经济的实验区、体验区和教育示范区。产业园区现已初步建成以“煤—电—铝(铝深加工)—水泥”产业链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先后被列为陕西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陕西省新型工业化铝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目前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核心区,工业企业集聚效应较为显著,这些园区既承载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也是未来循环经济的试验区、体验区和教育示范区。产业园区未来将逐步打造循环产业链支撑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也将稳步提高。
(二)园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
近年來,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迅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迅猛,经济增速较快。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超过90%,其中工业又占第二产业产值的90%以上。
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以铝及铝的深加工煤、电、建材为主导,商贸物流业、新能源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铝及铝的深加工:铝及铝的深加工产业是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园区现有的铝及铝深加工企业主要有5家,陕西铜川铝业有限公司是家以电解铝为主、多品种、深加工的国家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其电解铝产能为16万吨;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铝镁合金项目,产值达55亿元;陕西铭帝铝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年产10万吨建筑铝型材项目,实现年产值23亿元;铜川世茂铸铝有限公司5万吨铝合金深加工项目,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铜川市铝业长通轧杆有限公司2万吨铝圆杆深加工项目,实现工业产值3亿元。
煤炭开采:园区企业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冶坪煤矿,年产120万吨煤炭,年产值3.6亿元。
电力:上大压小,关闭既有的落后发电机组,园区现建有与电解铝产能匹配的4x350兆瓦配套动力站,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
建材产业:园区现有凤凰水泥、满意水泥、渭北商品混凝土、恒泰商品混凝土等相关建材企业,产品辐射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黄堡工业园区、铜川经济开发区等地。目前年产水泥,460万吨。
其他产业:例如,商贸物流业可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规模效应,服务产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等;新能源产业也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扩大煤层气开发利用比例,同时,页岩气等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也正在进行。
二、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面临的问题
(一)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进展及成效
董家河产业园区定位为铜川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升级发展的重要转型区、承载区、体验区和教育示范区,承载着铜川市经济提速转型发展的重任,自成立之初就将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园区发展的目标,紧密围绕《陕西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铜川市循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结合陕西省政府、铜川市政府和产业园区管委会出台的各类专项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和产业园区发展实际,编制了《产业园区循环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制定了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确立了产业园区“煤—电—铝—水泥”协同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规划的制定,进一步厘清了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路,明确了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确立了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路径,提高了入园企业和项目的准人条件,为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保障。
根据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围绕以壮大铝产业规模为主导,形成以铝及铝的深加工产业为核心,电力、水泥等产业为辅助的“一核两辅”产业特色,打造西北最大的循环型铝工业基地的目标。产业园区依托原有的煤炭、铝、水泥等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产业循环链建设,初步形成“煤—电—铝—水泥”循环型工业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铜川铝业、美鑫、凤凰水泥、满意水泥等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年产120万吨的冶坪煤矿项目、年产50万吨电解铝项目及4x350兆瓦燃煤发电配套动力站和年产460万吨的水泥生产等大项目为依托的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循环型工业体系发展初具规模。
产业园区获得了一系列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荣誉: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铝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列人“陕西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县域建设工业集中区”;2014年被国家四部委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二)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仍需加强
新兴产业园区建园时间短,虽然已经初步建成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但是随着产业园区逐步发展,人园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和企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现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未来将难以满足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园区内道路建设任重道远;产业园区污水管网规划与建成规模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园区内既有污染物和废弃物处理系统分属各企业,处理水平低下且能力有限;产业园区内大宗货物运输专用通道、废弃物交换平台以及循环经济统计信息化平台等支撑性平台还尚未建成。
2.物流公共设施不能满足产业园区物质流通的需要
物流是产业园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点,而目前物流设施建设却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要求,甚至不能满足目前产业园区内物质流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产业园区对外联系的铁路运输能力和站台、货棚、货场的吞吐能力不足,货物的外运目前主要依赖于公路运输,成本高且运力有限;产业园区内部物质运输方式单一,没有建立大宗货物快速运输专用通道,铝液还不能跨企业运输,有些地区的火车运输煤炭还要通过汽车进行短途倒运;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货物转运效率低下;专业市场、贸易平台和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刚刚起步,不能发挥支撑作用。
3.政策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企业与企业、园区与园区、园区与社会、企业内部之间的壁垒,以实现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充分联系紧密耦合,这必然会遭遇现有政策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重重障碍和阻力。例如,电力体制改革政策已经发布,但是执行不到位,园区内绝大多数企业无法实现电力直购,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铝材及深加工可以有效提高铝产品附加值,从而改善企业效益,但是受到国有大企业管理机制不灵活和市场开拓意识不足的制约,铝深加工能力长期不足,产业园区内相邻的下游铝合金企业仍以铝锭而不是铝液为原材料;西北耐火材料厂原来的货运专用线长期废弃,新的物流园要重新启用这段铁路困难重重,需要与企业协商后再层层上报与审批。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共性難题必将在未来严重制约着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体制机制不改革,管理关系不理顺,原有的利益格局不调整,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将举步维艰。
4.煤—电—铝—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仍需完善
产业园区“煤—电—铝—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一是动脉产业链延伸不足,铝产业优势未被充分利用。产业园区目前仍以生产铝的初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尚未形成,产品结构单一,不利于提升铝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长期发展,需要加快铝产业精细深加工发展力度,推动铝产品由初级产品向精深产品转型,打造“铝生产一铝合金一铝精细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幅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推动铝产业由基础冶炼向高端材料制造转型;另外,以废旧铝金属为原料形成的新兴产业即再制造产业尚未形成,“废金属—再生铝—铝及铝精细深加工产品”产业链空缺,资源利用率低。
二是静脉产业链不够健全。产业园区目前仍然以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为主,废弃物产生量大,但是由于各个企业只注重自我发展,忽视相互协同,信息交流不畅,导致产业链不同节点之间的相互耦合不足,废弃物利用规模小,利用水平低,废铝、铝灰回收利用链条处于空白,废阳极回收利用能力不足,大量的资源被浪费排放,使得整个产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还处于粗放大循环阶段,整体发展层次较低。另外,产业园区污水大都由各个企业自己处理,在满足企业内部回用后,多余的处理水被达标排放,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园区内外企业间的互动合作机制,延伸和拓展废弃物利用产业链条,加强废弃物循环系统的构建,提高废弃物的利用规模和质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网和稳定的循环体系。
三、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产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关联性强
各个产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在原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通过扩大招商,加速产业集聚发展,逐渐形成了煤炭、电力、铝及铝加工、水泥循环型产业体系,各个产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定地位并具有一批较大规模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项目,煤—电—铝—水泥循环经济大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重点项目的支撑为产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提供了产业载体。
2.废弃物产生量大,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产业园区内主导产业皆为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的产业,资源能源消耗大,物流量大,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大,园区在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废物综合利用方面循环化改造的潜力巨大。废弃物综合利用后能带来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经济价值;淘汰落后产能的小企业,可以腾挪部分建设用地;产业园区改造和扩建现代化铁路公路联运节点,可增加货运吞吐能力,解决大宗物资低碳运输瓶颈问题;产业园区大量厂房屋顶和护坡可用于建设光伏发电设施;产业园区企业余热余压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方面潜巨大;再生水回收利用也可节约大量新鲜水,能够极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循环经济具备较好的工作基础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在遵循循环理念的基础上,又积累了一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具有循环化改造的基础。
制度基础和平台基础。产业园区积极进行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当地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工业节能、清洁生产、产业转型、循环经济以及相关技术改造的政策和法规,有些地方还建立了能源环境监测管理平台。
具有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基础。产业园区成立之初确立循环经济发展路线,在随后的发展中,根据园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首先打通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其次通过一系列补链活动,加强产业链耦合,完善产业链条,初步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
认识和意识基础。产业园区可以充分利用园区做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通过组织培训、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增强了园区内企业员工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意识,也逐步培养起一批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人才。
4.多项政策叠加,有利于聚焦和放大政策效应
西部地区很多资源型城市都享有优厚的国家政策和补助资金,同时,通过一些示范园区已经取得的成效经验可以用于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和综合集成优势,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另外,各个城市都把产业园区作为经济转型提速发展的重点,在建设中给予体制创新、政策机制、资金扶持等方面优惠及倾斜,这些都为产业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二)制约因素
1.资源环境的约束与发展的冲突显现
产业园区以高消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产业为主,资源和能源消耗大,“三废”产生和排放量大,随着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和环境的污染也同步增长,给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提出更大挑战,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逐步显现。西部地区大多城市属于缺水城市,年均降雨量不足,境内地表水流量较小,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存量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导致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关键补链和产业链延伸项目难以得到有力的用地保障,严重影响了园区的对外宣传推广和项目引进;环境空气容量指标和水容量指标大部分剩余有限,对产业园区现有企业的发展和未来企业的准入提出了更高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治理要求。
2.资金不足延缓了循环化改造的速度
目前,产业园区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的高峰期,虽多方协调,积极筹措,但很多情况下建设资金仍不足以满足整个循环经济改造需要,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改造、智能电网控制平台和废弃物交换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只能暂时让位于土地整理、道路、能源设施建设等传统意义上的“七通一平”工程。此外,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工程项目时,特别是有重大工艺改进时,需要相应地对生产工艺进行重新设计,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需要投人大量资金,但由于企业财力有限,融资困难,这些重大的改造工程往往被迫搁浅,因此资金的缺乏也成为制约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的重要因素。
3.进行循环化改造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
發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化改造工作,必须有相应的技术基础作为支撑,而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动力,生产能否循环、产业能否循环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及科技人才的聚集和培育的问题。目前的产业园区中仍然有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机构,对于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方面的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虽然已经掌握一些新技术,但不能满足进一步循环发展的需求,可产业化的新技术稀少,难以支撑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另外,技术信息平台缺乏,信息交流不便捷,导致一些先进技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缺乏,对推进产业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一定的制约。
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和循环链接效应
根据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中资源分布和产业园区特点,把铝及铝的深加工产业、煤炭产业、电力产业、建材产业、商贸物流业和新型能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依据产业园区功能区进行整体规划。可以在优化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构建煤电铝水泥产业等的特色产业园区。
同时,根据园区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遵循“内联外引、专业集聚、功能耦合”的思路,着力加强与开发周边区域功能耦合,与附近城市和地区形成互利互补的集群式发展格局,例如,可以加强与周边汽车和飞机制造产业配套。加快建设产业园区与市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合理布局生活居住区与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与周边区域在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公共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与周边地区合作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基地,做好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的共建共享;发挥产业园区在企业招商、产业促进方面的优势,探索与周边地区在产业资源配置方面的战略合作机制。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在现有产业园区内,淘汰落后产能,包括小水泥厂、小耐火材料厂、小洗煤厂等落后产能。同时,加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例如,电力热力生产行业,调整优化锅炉运行和热力系统运行,实施锅炉对标提效,降低供电煤耗;水泥行业大力推广低氮燃烧技术、高效粉磨节能改造实施低溫余热发电工程;煤炭开采中大力推广:变频技术和先进开采工艺,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效益。
传统行业中,可以加快铝行业由初级产品向精深产品转型,积极发展铝合金、新型汽车用材、大飞机铝部件、火车、高铁用材,建设特种材料生产中心,打造航汽铝生产基地。调整水泥品种结构,延长水泥产业链条,增加优质水泥和特种水泥生产比重,重点发展满足特定工程需要的特种水泥产品,发展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地铁管片、高铁无砟轨道板等高性能水泥制品,提高水泥附加值。更为重要的是,水泥行业向环保业转型,利用水泥窑处置产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优势,补足水泥窑协同资源化短板,促进整个都市圈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推进物流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园区交通和区位优势,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洁净煤和新能源技术。针对煤炭、水泥、电解铝和电力等资源型产业特点,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和联动发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增强产业间耦合度,培养壮大非资源型接续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三)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对产业园区内生产企业,通过不断改进设计、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产业园区主产业链采取现有高端先进设备,例如,电解铝厂采用500kA电解槽先进装备,燃煤电厂采用350兆瓦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水泥厂采用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工艺装备,阳极焙烧采用新型敞开式环式焙烧炉;燃煤电厂和水泥厂采用煤矸石和泥煤等劣质能源,预焙阳极、陶粒砂生产均采用天然气做燃料;采用先进的环保设备,按照超低减排标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排放达到天然气电厂水平,水泥窑大气污染排放比现行国家标准严格至少20%。
淘汰大型低能效机电设备,推广节能产品;提高能源梯级利用水平,利用电厂余热向产业园区企业供热和生活区供暖,实施预焙阳极厂和水泥厂余热发电工程,实施电解槽余热回收利用工程;推广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产业园区厂房屋顶和护坡建设20兆瓦光伏发电站;利用燃煤电厂富余装机,水泥厂、预焙阳极厂余热发电电量和光伏发电电量,重点建设产业园区220兆瓦区域智能电网,向产业园区企业供电。
(四)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物资运输系统,改善产业园区运输条件。改造现有铁路专用线和火车站,构建产业园区内大宗物资快速运输通道,积极建设产业园区煤炭运输管道,建设产业园区铝液运输专线道路。
建设产业园区域智能电网,也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之一。为把电力网建设成为一个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电力网,结合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电力网结构,使电力网能够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以电厂富余装机能力、余热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分布式能源为依托,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产业园区企业智能供电,构筑“发输用”一体化智能电网体系,以保证产业园区电网容量能够满足区内生活及工业用电需求。
此外,还需建立和完善产业园区集中供热和供暖(冷)系统,完善水循环利用管网,加强区内环保设施和生态建设。
(五)提高产业园区运行管理水平
突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出台人才激励政策弓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合作,运用“互联网+”,建设集物质流、能源流和价值流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提高产业园区运行管理水平。主要措施包括:成立循环化改造管理机构,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建立循环化改造统计评价和考核制度,制定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应用激励政策,编制和完善产业链招商和监管制度,加强物质流分析和管理,开展循环化改造宣传教育,建设循环经济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五、结论
产业园循环化改造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通过循环化改造,产业链关联度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园生产总值增加,同时,煤炭等能源利用降低,工业污水重复利用率可超过90%,还能增加就业岗位。
因此,在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过程中加强组织保障,突出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环保倒逼机制,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联盟和风险分担机制,强化资金保障,集中各种渠道资金重点投人到产业园循环化改造,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确保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坦,王天天.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J】.中国发展,2012,(5):9-12.
【2】方龙.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范式及评价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4.
【3】齐宇,朱坦,高帅,王军锋,汲奕君,张墨,卜欣欣.中国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应用关键物质流典型路径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16,(22):7335-7345.
【4】崔理想.产业链视角下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5】胡彪张丽琴,康在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快速发展的产业战略研究【J】.生态经济,2013,(2):122-1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