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
2019-07-19姜达洋刘书瀚
姜达洋 刘书瀚
摘要:创新发展是“五个现代化天津”的核心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雄安新区的大时代背景下,天津应该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和巩固自身定位,推进区域性的产业价值链,创新资源链和市场资源链的三链互动,实现天津与雄安新区的错位发展,通过价值链输出,分享雄安新区的政策红利。
关键词:创新发展;协同发展;五个现代化天津;价值链输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9)03-0005-09
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离不开创新发展。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津港时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党和政府都在研究各种政策,创造良好氛围,营造优质环境,推动中国的动能转换,实現高质量发展。这为实现天津创新发展进一步指明了道路。
“五个现代化天津”奋斗目标的提出,更加明确指明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必须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大背景下,立足于天津的产业定位,强化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推进创新资源链、市场资源链与产业价值链的三链互动,借力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千年大计,实现天津经济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一、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最早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动力,决定着城市地位和区域影响力。
2017年5月22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下一个五年,将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并明确了要建设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五个现代化天津”的清晰目标,为天津未来城市发展打造了新坐标。
“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五个方面,代表着天津发展建设的五个不同层面,体现了天津未来发展的不同功能与需求。
第一,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未来天津的发展将依赖于技术创新带来的科技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与产业革命。应该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为打造“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基本路径,而由于严重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由泰罗制所滋生的依赖于投资驱动的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的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将逐步在创新发展的挤压下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的天津需要以“一基地三区”建设为抓手,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积极扶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创新附加值新兴产业发展,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培育新的区域竞争力。
第二,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天津。借力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未来天津的发展将摆脱一城一地的狭窄视野,进而寻求在更为广阔的京津冀区域内,通过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价值链,并借此形成对于区域内诸多产业的吸附与集聚,使创新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最终推动天津经济的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天津就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理念,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使天津成为融商汇智、诸贤皆至之地。
第三,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宜居建设是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软实力。建立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管理、绿色服务,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新旧动力转移,全面推进天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天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落实“津八条”精神,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推进天津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实现天津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为实现天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创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五,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推进天津民生改善是实现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的核心内容,也是天津继续以保障民生,提升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目的,在社会治理层面,进一步关注居民收入、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指标,突出强调社会安全、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社会声誉等精神诉求,着力推进精神文化服务发展,打造天津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个现代化天津”的理念指引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将进一步推动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它奠定了天津未来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必将把天津打造成为具有巨大区域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五个现代化天津”目标中,“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它更清晰地指明了天津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表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发展在未来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李鸿忠提出,下一个五年,将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这为未来天津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依据2016年7月13日公布的《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天津的创新发展战略将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到2020年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世界创新型城市行列,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创新型城市,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创新中心。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更需要天津人民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心规划天津创新发展之路,为实现天津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天津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都制定了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开始向知识寻求价值创造,由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然而,尽管京津沪都致力于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成为领先的创新城市和创新中心,但是三者在定位上仍有明显的区别。
北京致力于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此外,“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北京做出“具有强大引领作用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形成全国‘高精尖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和“构筑全球开放创新高地,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的战略定位。
上海的创新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上海做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全面提升科技国际合作水平”和“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重要枢纽,建设富有活力的世界创新城市”的战略定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定位于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天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新的城市定位明确了未来天津的经济,发展将侧重于制造业与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借助于改革创新的政策优势,推进重点承接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原有的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融合改造,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引擎,引领未来天津经济的发展。
作为传统的北方经济中心,天津需要充分把握历史性窗口期给天津带来的优越条件,优化天津的经济结构,提升天津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天津经济水平的深人发展,在创新发展方面与京沪有所错位,在创新发展中脱颖而出。
2017年以来天津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浮现。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兴产业的冲击和环保约束逐渐加大的困扰,石化、钢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天津迫切需要把握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的内涵要求,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向科技创新聚焦,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天津应该充分调动滨海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功能,使其对天津创新效能释放和创新链条的完善提供重要支撑。制造业是天津的优势,也是成就天津未来创新发展的根基。在现阶段的错位发展方面,天津需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做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从制造业服务方面入手,开拓制造业创新的新局面,具体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加工、运营维修、物流供应、售后服务等。通过不断拉长的“微笑曲线”,推动天津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B。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通过上下游的产业联系,吸附与集聚庞大的经济资源与创新资源,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引领社会创新活动的发展方向,加速社会创新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从而拓展区域产业价值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或国际品牌,通过创新资源链的扩张,不同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协同发展,通过市场力量引导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实现的产业价值链、创新资源链与市场资源链协同发展的“三链互动”发展思维,既是对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又是对现有的产业价值链进行深层次的改造和提升。
推动京津冀产业发展的“三链互动”,打破现有的行业界限与区域界限,实现不同领域创新资源的融合,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产业价值链,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演进协同发展,通过引人科技创新共同体,最终建立起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必将通过创新实现区域经济的升级换代,打造真正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京津冀经济发展新格局。
天津需要大力推进城市治理机制改革,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创新4。推进专业技术转让平台建设,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盘活创新资源。改革推进“海河人才计划”,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灵活的柔性人才引进方式,培育全市的创新浪潮,加快创新创业事业全面发展。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协调创新力量,集聚创新资源,发展协同创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已经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天津更需要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集聚社会创新力量,推进自主创新,向科技创新要经济效益,向制度创新求内涵发展,深化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围绕产业需求和科技进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然而,随着京津冀产业协同持续推进,天津的创新发展道路却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一)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天津在制造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推动发展金融、物流、商贸、商务、科技、创意、旅游和会展八大重点产业,形成了生产性、生活性和新兴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發展新格局。
从近些年的产业结构发展情况来看,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中,天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经济中心城市应有的集聚资源和辐射周边的中心作用,其经济增长也开始更多依赖于服务业支撑。“十二五”以来,服务业比重明显增加,工业比重明显减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效果显著。然而,横向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天津服务经济占比58%,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香港,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发挥起来很可能遭遇后劲不足的困境。因此,天津更应着力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具有高创新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移动端消费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制造业的融合,提升天津经济的发展层次,实现天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进而在京津冀区域发挥大都市应有的中心作用。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与城市定位的对接
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如果没有雄厚的第三产业经济规模做基础,天津将很难在区域中发挥中心作用,因此政府在政策引导方面更应注重服务经济体系的建设问题。只有政府能够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给予较大政策支持,才能有更多的服务经济个体在天津落地、生根,推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
从天津的城市定位来看,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基本可以对应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北方经济中心的原定位,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可以对应《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的国际港1城市。然而,天津城市定位的修订绝非简单的字面表达的调整,它更反映了服务经济在天津产业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天津城市定位的调整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摆脱了对自身资源禀赋的依赖,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和现代服务业在天津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而实现这一最新定位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加速天津服务业与现有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服务产业价值链输出,积极投身雄安新区建设,分享政策红利,以开放、融合、共享的心态,促进京津冀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创新发展。
(三)需向京津冀区域拓展创新价值链
天津的创新发展模式应该深植于天津经济发展自身,既能够符合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深具自身特有的差异性优势,更能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创新友好的制度环境,推动天津创新浪潮,实现天津经济的创新驱动和整个京津冀的协调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特有的优势就在于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以及服务于制造业的金融、物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依靠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价值链的存在,围绕现有区域产业价值链,培育多主体融合的创新价值链。从早期的产学研协作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仅仅是创新主体的简单增加,更代表着创新思维的根本转变。自20世纪初期兴起的产学研协作,在创新发展方面更多着眼于供给驱动,强调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力量的叠加,实现创新资源的跨界流动,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从而实现鼓励创新,推进创新的策略目标,最终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四)产业发展中创新驱动的贡献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拥有最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的天津,需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通过技术密集与创新密集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的发展,推进天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天津经济的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引领天津经济的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上。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的特性决定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信息密集的特性决定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糅合发展同时改进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形成新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和服务半径的扩大。人才密集的特性决定了发展教育、文化等产业、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结构,满足由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带来的大量人才需求,为未来天津高质量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
四、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体系
实现天津经济的创新发展,需要建立起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围绕以下七大战略做好文章,推进天津产业发展体系的健康发展。
(一)发展智能制造是现代服务经济与天津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
天津可以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突破口,围绕无人机、机器人、智能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等重点产品,开展协同攻关,打造先进制造研发的拳头产品,将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向两端拓展,提升天津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实现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与开放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引入制造生产,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智能升级,打造高水平的智能创新平台,提升天津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与技术能力。
(二)围绕市区的洋楼经济,推进制造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精密制造,极限制造和工业旅游
在天津市区小洋楼旅游资源中,引进“德国工业4.0”“极限制造”概念和瑞士手表精准生产工艺,聚集、建立和发展精细化制造业。筹建精密制造产业园区,并配备大型“精密制造会展中心”,对国内外实体经济成果和高端精密产品进行展示和交易,展现天津制造风范。实施“互联网产业组织创新”,以产品设计为主线,以产品质量优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媒介,把具有不同比较优势企业的优势整合在一条产业链上,造就高端产品实体生产线,创出新的更高水平的价值链。
(三)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建立普惠金融体系
针对制造业企业,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实现产融结合,健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对制造强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依托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优势,推进互联网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势,防控金融风险。同时,依托产业价值链,由天津龙头制造業企业联合金融机构,组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进一步优化产业链资源。
(四)以规划中的津雄铁路与天津港作为两大支点,加速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天津自贸区口岸服务对京冀地区的辐射功能,推动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依托亚欧大陆桥连接功能,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增强对沿线国家及地区转口贸易服务功能。以跨境电商和冷链物流为天津现代物流发展的主导方向,全力推进物联网建设,通过移动互联实现天津制造的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培育本土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天津制造的品牌特色,实现天津制造业的服务业改造。
(五)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优化生活性服务业的区域分布
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积极鼓励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总部集聚发展,鼓励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不同生活性服务业产业的模块化整合,提升民众生活性服务品质。同时,将就业层次偏低、技术附加值不高的商贸、物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城市周边扩散,实现生活性服务业总部管理与运营管理的分离化运营,打通生活性服务业的线上线下通道,实现生活性服务业的共享发展与创新发展,在不增加城市负载力的情况下,提升人民生活的便捷程度,让市民分享城市发展的果实。
(六)加速公共服务领域的制度创新,推进公共服务的集聚发展
加大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尝试建立天津服务业发展引导和扶持基金,综合运用资本金注人、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和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增加对服务业人才培养、研发设计、技术引进、市场开拓、新兴服务业孵化器等方面的资金投人。在天津探索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别资金,实施高技术服务业专项工程。在各种政府采购项目中,增加购买服务力度,将研究咨询、业务培训、会议服务、信息管理、投资促进、检验检测等多种服务内容纳人政府采购范围。推进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制度化、规范化,为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撑。引导社会资金进人民办教育服务,监督规范民营医疗健康服务,积极发展商业化休闲养老服务。以津味文化、海河文化和民国文化为依托,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城市名片。
(七)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培育京津冀创新价值链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现了在区域乃至国际范围集聚和配置构建创新价值链的创新资源的战略视角,实现了在更为广阔的区域空间内的创新资源的重新整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区的设立,实现了对政府的制度创新保驾护航,在“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行政管理思想的引领下,将极大地焕发天津众多微观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进一步深化不同性质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推进整个社会的创新浪潮。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天津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区域空间内,实现对于更为庞大的创新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最终打破原有的区域,或者行业的界限,实现不同行业创新资源的跨界协作,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成为推动天津产业发展与价值创造的核心驱动力,打破制造业对于当前产学研协作的桎梏,从更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着眼,通过实现多部门的创新资源的融合,引领区域产业价值链从加工、生产、制造等低端层次,沿着“微笑曲线”,向前端的研发服务、中端的商务服务、后端的营销服务扩张。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现有的创新价值链的有机一环,通过价值链的延伸与扩张,实现社会创新价值的不断提升。
五、借力雄安新区建设,推进天津创新发展
在建设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的过程中,更应该抓住和利用雄安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发挥天津高端制造业优势,加强对于雄安新区的价值链输出,推进天津与雄安的三链互动和产业协同,紧密对接雄安新区建设的国之大计,将雄安新区的建设转化为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建立起一种更为协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
要培育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占据并统领具有创新驱动发展特征的本地产业价值链势在必行。在自身产业结构低下的今天,雄安新区绝不可能凭空创建出独立的高端产业价值链,而更应该尝试在政府创新政策的引导下,通过承接北京、天津的创新产业价值链的若干环节,嵌人更为高端的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并通过集聚创新人才,引领自身的产业链升级,加速实现从产业链的参与者到主导者的转变,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安特色的新型创新产业价值链,从而实现自身经济的创新驱动。
在产业链的选择方面,通过服务外包,承接北京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研发、运营与营销业务;通过价值链引领,承接天津滨海新区的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上游环节,为其提供原材料的试制、加工与研发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借助于大数据的力量,构建以雄安为核心的物联网体系,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然而单从支持雄安新区构建强大的、创新驱动的产业价值链而言,北京引以为傲的金融业和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于产业结构低下,人才聚集不足的雄安而言,其对接难度极大,而且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只有在建立起强大的实体经济体系之后,金融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经济引领作用。就建设雄安新区而言,真正需要被提上日程的,只能是引人具有更强大创新驱动力的高端制造业,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天津才能够为雄安新区早期的产业发展提供最需要的产业转移和经济支撑。
天津可以充分发挥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优势,借助国家建设雄安新区的东风,通过政策引导滨海新区的一些支柱性企业,将上下游的一些中间产品的制造,支持性服务的供应转至雄安新区,甚至可以选择到雄安新区设立分厂,从而把滨海新区的区域产业价值延展至雄安新区,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实现其对于天津高端产业价值链的对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雄安新区与天津建立起紧密的产业网络,从而支持雄安新区淘汰落后产业,创立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基础,同时也能够分享雄安新区建设的政策红利的优势,为天津的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回。
作为千年大计,雄安的崛起将在未来相当长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如果天津可以通过价值链输出的方式,帮助雄安建立起完全的新兴经济体系,天津就可以作为经济主体与雄安的创新发展牢牢锁定在一起,天津的创新发展就能够变为开发建设雄安的千年大计的一部分,从而得以分享雄安新区的众多政策红利,为天津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动力来源,也将为未来天津经济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六、结语
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创新,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及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的创新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两大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天津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面推进经济转型,更加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对接大战略、融人大战略、服务大战略,进一步深化京津冀经济协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创新发展带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和共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得新.建设“五個现代化天津”指明未来发展新坐标【N】.天津日报,2017-09-25.
【2】刘书瀚,姜达洋,王文静.打造跨地区国家产业价值链创新京津冀经济转型新模式【A】.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展望与思考【C】.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22-29.
【3】孙丽文,李跃.京津冀一体化下协同创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1):1-6.
【4】窦丽琛,程桂荣,陈晓永.京津冀区城创新资源整合的路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5,(11):13-17.
【5】杨杰.构建京津冀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6,(1):97-99.
【6】姜达洋.央企入驻并非雄安崛起的灵丹妙药【J】.群言,2017,(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