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云南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与发展传承

2019-07-19徐伟杰

神州·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

徐伟杰

摘要:云南建水制陶始于新时期时代,紫陶历经汉唐宋时期,成长于元朝,出现于清朝。本文就云南建水紫陶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演变进行追溯,从而深度感悟建水紫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再从现代审美意识出发,古今结合去感受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价值;最后从笔者多年的潜心研究讲述对于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从市场行业出发,结合时代的需求略谈几点对于云南建水紫陶发展传承的拙见。

关键词:历史起源;艺术审美;发展传承

一、云南建水紫陶的历史起源

云南建水的制陶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云南建水紫陶是来自云南建水古城北郊——碗窑村。这是一个陶火烧出来的村落,世世代代都以制陶为业。关于建水紫陶的历史,最早由考古学家们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距今3500多年的陶丸、陶网坠等,由此可见建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最为原始的制陶工艺。建水陶瓷的兴盛则是在元代时期,青花、青瓷、粗陶的烧制工艺为建水紫陶工艺的诞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朝末年开始出现了云南建水紫陶陶器,因此在民间也广泛的流传着“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在漫漫的历史演变之中,建水紫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3年云南建水紫陶就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古老而悠久的建水制陶历史为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审美在中国传统陶瓷业中独树一帜,成为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云南建水紫陶的快速发展则源于它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云南建水境内有一座五彩山,以硅、铝、铁含量较高的天然五色土为制陶原料,使成器的硬度更高,强度也更大,紫陶陶器的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时有清脆的金石之声。再经过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绘画、题字、烧制、抛光等工序,就能制成一件精美细作、质地细腻、光亮如镜的紫陶器具。建水紫陶也因此享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美誉。

二、云南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自古以来便是良辰美景的象征。而在云南的建水之地,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通过不断的交融碰撞与吸纳发展的过程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建水地域文化。在这片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孕育出的紫陶文化,因其独有的审美观感、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巧妙结合,改变了这片土地上朴实的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是建水紫陶美学价值的体现。[1]

建水紫陶有着如同江南的婉约之风,制作工艺讲求精工细作,用心刻画。注重审美,尤其注重装饰。在一件紫陶器具上或以书画镂刻,或镶填彩泥以此来增加审美之感。紫陶书画装饰并没有上釉彩绘般绚丽,亦缺石雕浮雕般凝重,甚至不像传统绘画那样墨分五色而纯以线条描绘的技法,但是它所呈现出来的陶体经过打磨抛光后,那种光亮之感中所体现的安静与祥和,有笔墨纸张不可宣扬之势。具有时代感的笔迹墨痕,将书画笔墨线条之感淋漓尽致的呈现。给人以强烈的紫陶与书画之间琴瑟和鸣,和谐互补之感,映衬而激发出来的竞美词而溢藻绘之高雅品位,和激浊扬清的审美意识需求。

紫陶工艺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而紫陶本身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紫陶多制成茶杯、茶壶、花瓶、碗、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实用与审美兼具的器具。制陶艺人们的品味、学识、涵养、情操不同,对紫陶纹饰内涵的理解和品评也是大相庭径,深度与广度,现实与理想,真实与虚构相互交织之间,形成人们者各自不同的视觉审美,““禅茶一味”的意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功能,在欣赏把玩时,亦能引发人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体会宁静安详超凡脱俗的意趣。随着建水紫陶的名气越来越大,价格也日渐上涨,但是每一件紫陶都是制陶艺人们的精心制作、用心打磨的宝物,都是不可以金钱来衡量。建水紫陶它不仅仅只是一种器皿,更是在传递着一种健康、生态、慢生活的生活理念。

三、云南建水紫陶的发展传承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科技的发展,在建水紫陶的制作中又开始增添了时代的话语。当人们开始越来越热衷于消费“文化”时,文创产业就是一种基于文化元素创意需要。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宝贵财富和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各具特色,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云南建水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是发扬云南地域文化和提升文化自信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云南文创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2]在笔者多年的紫陶创作生涯之中,除了潜心钻研求索之外,也虚心向陶艺前辈们学习,以此在紫陶装饰、拉坯工艺及作品整体品质上不断的得到突破和提升,并逐渐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陶艺风格。笔者认为紫陶的创作必须要尊重传统,突破传统,融古练今,赋予建水紫陶全新的审美艺术和独特风格。在作品的创作中执着于追求精致,每件作品均注重器型结构的构成、部件的呼应、整体线条的协调和完美搭配以及装饰气韵、精神和气度的相辅相成。器型古朴厚重,朴而不拙;装饰色彩层次丰富,雅致,追求字画与壶型的完美统一,既不花哨也不让人感觉单调。刻填工艺细微而又不失精妙。只有赋予了每个紫陶专属于自己的个性、灵魂与故事,才能令人耳目一新,令紫陶继续大放异彩。

四、结语

建水紫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历史悠久,民族印记深厚。受建水地区千百年来制陶传统的影响,早期的建水紫陶主要借鉴了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艺术,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当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后又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故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3]在建水紫陶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开发出更具文化内涵的紫陶工艺品,是促进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建水紫陶的发展应以体现民族文化为主,同时融入现代审美语言,注重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以适应现代艺术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苏亭羽.建水紫陶装饰的审美特征[J].艺海,2017 (12):150-153.

[2]廖和媛,王坤茜,范程柏,李孟慈.建水陶與云南文创产业的结合之路初探[J].戏剧之家,2018 (09):218-219.

[3]吴雨亭,聂磊明,陈红梅.云南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趋势[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 (06):109-112.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
基于能力培养的美术色彩教学研究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艺术审美特征
论心理素质在扬琴演奏中的培养
探究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
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