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编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效果研究

2019-07-19荣国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教学效果

荣国芳

[摘    要]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点。文章从美好的情境、有针对性的主题、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评价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索,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成为审美独特、人格健全、知识渊博、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创编行为;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8-0027-02

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初中音乐教师在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各种歌唱方式和乐器的使用方法,而且要借助高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格,为其生活更好地服务。同时,为了加强初中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教师应该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加入音乐课堂活动中,进而让学生自由地创造音乐,深刻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一、美好的情境是学生创编的前提

古语云:“音乐情境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由此可见,只有把初中生置身于一定的音乐情境中,才能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唤醒其音乐细胞,使其迸发出对音乐的热情,领悟歌曲中所蕴含的精华和抒发的情感,使其音乐思维更加活跃,审美和创作能力也会在无形中提升。

比如,在教学生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感受《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乐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促进学生从欣赏转换到学唱歌曲,进而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感受蒙古音乐的独特魅力。课堂上我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草原的风光,以及观看蒙古族人民的服饰和舞蹈、骑马、摔跤、射箭等运动比赛,激发了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而后在课堂中用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赏析和学唱歌曲。待学生学会之后,我让他们结合之前观看过的草原风光视频,自由想象并且创编出一个表现“草原”的手势动作,以此来突出草原的优美景色。

比如用拍打双手来模仿湖水的声音,通过拍打双手的力度和速度显示湖水的湍急,用肢体语言来体现蓝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火红的太阳以及美丽的晚霞。接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自由表演草原中的各项节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验草原的美,进而带有感情地去演唱这首歌曲,不断地产生共鸣。

情境设置不仅是激发初中生创造思维的起点,而且通过一系列带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

二、有针对性的主题是学生创编的基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两个不同阶段的反应,其中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当音乐中的音符和音律通过感觉器官输入大脑皮层进行加工时,就会产生各种音乐想象,然后通过初中音乐教师引用相应的情境加以实践。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能够运用习得的知识经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创作能力,完善审美思维。

比如,在教学《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时候,我首先教学生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并在击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领悟到圆舞曲的特点是: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在学生感受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以后,让学生边划拍边听范唱《青年友谊圆舞曲》,加深对音乐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学唱这首曲子,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的音准及旋律。最后,我让学生自由创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学生提议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男生先唱第一段,女生唱第二段,第三段男女合唱。我用三拍子的指挥手势加以引导,唱完一遍后男女相互交换演唱的部分,再次演唱一遍,以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等他们完全熟悉这首曲子时,我让他们边打拍子边演唱,并且问学生“打拍子有多少种形式可以表达它的强弱呢?”有的学生说“可以强拍打桌子和弱拍击打双肩来模拟节奏”,也有的学生说“可以强拍拍手和弱拍击打双腿”。我点头表示肯定,并且让学生再尝试着打一下《青年友谊圆舞曲》的节拍,可以自由创作。于是,在歌曲的伴奏下,学生用自由创编的拍击节奏的方式,边唱边打节奏。课堂中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氛,学生学得不亦乐乎。

通过这样层次分明的教学,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积累并且巩固学到的知识经验,进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创编的关键

初中生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是其音乐水平提高的关键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思路自主地完成创作,不仅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开拓其音乐思维,而且也打破了传统音乐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环境和机会,比较容易得出独特和新颖的音乐作品。他们对音乐创作的信心、审美眼光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比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我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这首古曲,讓学生感受古曲中的春、江、花、月、夜的景象。然后我把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曲中的意境并进行创编表演,6、7分钟以后学生进行表演,有的学生进行朗诵,有的学生配以古典舞蹈,有的学生找来了一些乐器,比如敲击木鱼、打击小碰铃。但是学生的表演很零碎,没有一个整体的意境,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再次聆听曲目,加深他们对这首古曲的理解。在再次聆听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分析,一起创编,在合适的地方加进学生创编的表演形式,最后再引导学生围绕自由创编出与之对应的表演形式来完整演绎这首古曲《春江花月夜》。就这样,一步步在教师的引导下,音乐的感受层次逐渐丰满,多种形式呈现,让学生感受到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 ,得到美的熏陶。

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钥匙,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催化剂。

四、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创编的核心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如果把赞扬看作人生的加油站,批评看作人生的维修站,那么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而要不断加油!”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于学生取得的成就起了核心作用。

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任何不恰当的教师评价都会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认知特点,采用正确的评价策略来激发学生长久持续的创作激情。

比如,在学习《中国话》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了这首歌的MV,让学生感受这首歌的旋律,然后带领学生跟我一起学唱。在他们学会之后,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自己的创作。经过一番练习之后,第一小组的表现尤为突出,我评价道,“第一小组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不仅以打快板的形式伴奏,而且又加入了当下很流行的Rap元素,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更加流畅和动人”。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在唱的时候分别用口琴和竖笛进行伴奏,听起来优美动听。对这三个小组的表现,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创作,然后指出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的一些小瑕疵,让他们加以改正,同时一一给他们颁发了奖品,增强他们创作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综上所述,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三大钥匙之一。初中音乐教师必须合理运用这把钥匙,打开学生求知的大门,让他们在动听的音乐熏陶下,能够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艺术审美水平,优化创造思维,促进感官机能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不断激发自身所蕴含的潜能,进而使感官和智力得到锻炼,音乐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音乐教学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