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代诗人笔下之立春

2019-07-19吕金漪

活力 2019年7期
关键词:节气

吕金漪

【摘要】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随之形成的节气时令文化,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人,创造出了无数的名篇佳作,其中立春深受唐代诗人的喜爱。通过对唐代立春诗的分析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与精神生活,还可了解到唐代人民在节令期间真实的生活写照、民俗风情等。

【关键词】节气;立春诗;时令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的节气。最早的节气文化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尚书·尧典》中就已经出现了“二至”“二分”的概念。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一书中记载了和今日完全一样的、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

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随之形成的丰富多彩的节气时令文化,不断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人。生活在其中的诗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深厚的生活积淀,并将自己的感情投射于其中,由此生发出灵感,创造出了无数的名篇佳作。唐代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节令诗。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深受唐代诗人的喜爱。

一、立春诗中的物候、农耕色彩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农业立国,节气与农业息息相关,节气所反映的一年之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成为了指导人民农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依据。白居易《立春后五日》中写道“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从中可知立春之后,白日变长、气湿渐暖、新的花骨朵生发出来。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沈俭期《立春日内出彩花应制》等,也都揭示出了立春之后,季候变化和草木生长情况。

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中提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中国社会来说,立春的到来意味着一年耕作时节的到来,农民要开始准备农耕了,同样也意味着希望的到来、希望的播种。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那种仿佛在扳着指头计数,盼望和欢呼立春之日到来的心情。

二、立春诗中的民风民俗

二十四节气有着其独特的风俗习尚,丰富多彩的节令活动成为了人们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为人们带去幸福与快乐的同时,也体现了劳苦民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反映了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各自不同的文化心态与价值取向。诗歌忠实地将传统节气中的民俗记录了下来,反之,这些民俗习尚也为古代节令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韦庄《立春》中提到“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唐宋时期每逢立春日,妇女与儿童剪纸或绸作旖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以庆祝春日来临。春幡也作为避邪之物,具有禳凶邪、求吉利的寓意。除民间互相赠送之外,皇帝也给朝臣赐金锡幡胜,臣僚们插戴在头上入朝称贺。

冷朝阳《立春》中说到“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立春時节还有着在迎春仪式上“打春牛”的习俗,又称为鞭春。春牛是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而塑成。一般以四人抬泥塑春牛为象征,由春官执鞭,有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祈求丰年的含义,也是喜庆新春、聚会联欢的形式。

杜甫《立春》中有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春盘也称五辛盘,五辛是指“立春以葱、蒜、韭、寥蒿、芥辛嫩指菜杂和食之,取迎新(辛)之意,谓之五辛盘。”食五辛盘祛除旧年陈气,助发五脏勃然生气,有利于健康,寓迎新之意。白居易《六年立春日人日作》中写到“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盘中新鲜的蔬菜瓜果拼成五颜六色的春盘,既与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的春天相呼应,又表现了古人期盼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唐宋时期,春盘风靡一时。每年立春前一日,皇帝都要赏赐百官春酒春盘,摆盘十分精美讲究。

从祖辈延续不断的迎春活动中,人们得到一种生命活力的释放,更获得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这些描写古代民风民俗的诗作,犹如一幅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节日民俗的生动材料。

三、立春诗中的人生思考

卢仝《人日立春》中说到:“从今克己应犹及,愿与梅花俱自新。”春去春又来,人应当和梅花一样,经历了严酷寒冬的考验之后,逢春而新发。仪容打扮顺时节而更新,心灵也应焕然一新,立春之日也应是反省自新之时。

杨巨源《城东早春》中有云:“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诗人不仅仅是在写景,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仅要善于发现富有生命力的、美好的事物,还要积极扶持、爱惜新生事物、善于发现人才。

唐末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吴融在其诗《渚宫立春书怀》中写到“春候侵残腊,江芜绿已齐。风高莺转涩,雨密雁飞低”。春天已悄然来临,但风高雨密、莺涩雁低,景象阴郁寒冷、压抑凄迷。景中处处表现出忧国之情、爱国之心。

结语

通过对唐代立春诗的分析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与精神生活,还可了解到唐代人民在节令期间真实的生活写照、民俗风情等。从而窥见其当时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有利于增加我们对中华民族及民族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能起到保护传统、传承文明的作用。

猜你喜欢

节气
大美节气
感受节气之美:立夏和小满
立夏到
节气之美润童心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