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关于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的主题报道
2019-07-19李佰亿
李佰亿
【关键词】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主题报道
5月的黑龙江,天高水阔、沃野千里。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省长陆昊陪同下,来到黑龙江进行考察调研,深入农村、企业、林场、科研单位,就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进行考察调研。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派出多个报道小组,其中两队赶往伊春和抚远同江两地,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进行反响采访。
对于龙江百姓来说,总书记的到来是件大喜事;而对于新闻工作来说,如何讲好总书记到龙江的故事,就是“大任务”。为了能够提前熟悉采访环境,22日早上6点,7人小分队在9小时的路程后到达抚远。朝发夕至,迎接我们的是黑龙江畔火红的落霞。
我们的报道内容主要为,出镜展现总书记调研的细节和采访群众的反响。抚远市玖成水稻插秧基地是习总书记调研的第一站,我们决定将出镜的内容。定位为介绍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现代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生态黑龙江,农业大粮仓”成为开始语。可是,在现场,水稻田刚开始插秧种植,整个场景似乎突出不了生机勃勃的感觉。于是,大家开始研究拍摄的位置,为了克服场地问题,甚至到吉普车的顶部了。最后在三个角度分别出镜,备足素材。
随后在同江踩点都是同样的方式,和接待的群众尽可能多聊天,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过,所有的提前量都赶不上变化。现场的内容似乎并没有想象的多,上哪里去抓细节呢?我的心中也不免忐忑起来。
第二天,总书记调研开始。为了能够尽早感到调研的地点,我们六点起床,没想到因为管制原因,一直等到八点半才出发,“提前量”也很难实现了。这时候天还下起了小雨,提前拍摄的画面也不能用了。而留给我们的采访时间,也只有一个多小时。在到达玖成水稻合作社后,大家的心才总算是放了下来。
总书记一直关心龙江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情况,在合作社的现场,他细致地问了成员们很多的问题,同时叮嘱大家“要多种粮,种好粮食”。这样的关心,让合作社的农民备受鼓舞。玖成水稻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孙刚说:“总书记就是农业的行家里手,他进来以后,从稻苗播种出苗,关心到我们这个稻苗合不合农时。”孙刚说,自己感觉到了身上的责任,那就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要开发出更多的科研产品,助力水稻种植合作社的发展。
到达第二个采访点同江市八岔乡赫哲族村的时候,同江县里暴雨如注。气温很低,我们都穿上了最厚的衣服。而现场,我们遇见的是热情的赫哲族百姓。
总书记顶风冒雨来到同江县八岔村赫哲族,在村文化活动中心赫哲族民俗展前,他看得用心,问得细心。观看赫哲族特有的伊玛堪说唱艺术,总书记与大家亲切交流互动,拍手打起节拍,听大家演唱一首首赫哲歌曲。总书记离开后,赫哲同胞们还沉浸在刚才亲切温暖的氛围中。在现场,他们向我们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讲述总书记来到之后的故事。
有时候少就是多!几十个采访对象争相地说,内容又差不多,一个个同期采访下来,却总感觉差点火候。我们清楚,这个时候,就是需要我们记者动脑筋的时候了!
抓特色。一首耳熟能详的《乌苏里船歌》唱响了赫哲族,《乌苏里船歌》是总书记和赫哲族同胞交流的内容。因为室外大雨倾盆,现场报道只能在室内呈现。我和摄像李鑫发现,现场正好有一只鱼皮船,这里出境的第一个画面就选择了这只船,内容也从《乌苏里船歌》说起,到总书记关心赫哲族同胞的生活。简单的场景一下子就动了起来。
与此同时,日夜兼程的报道二小组正在伊春采访。一路守住翠峦、友好两个区局,一路驻扎上甘岭,确保不给报道留遗憾。
翠峦区是总书记到达伊春的第一站,采访记者竟然险些彻夜未眠,这种忐忑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午饭时刻,总书记对翠峦考察完毕,可以进行采访的消息传来,记者小丁扔下吃到一半的午饭,采访队伍立即赶往经开区展厅。接触过总书记的工作人员,详细地描述了总书记考察的全过程,每一句殷殷嘱托,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
此时在上甘岭区,记者李智博已经静等了一上午。终于,电话响了,“书记刚调研结束,往友好区去了,你快来吧。”仅仅十分钟,采访小分队就赶到了上甘岭林业局的溪水经营所。经营所的广场上站满了人,每个人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在讨论刚才见到总书记的情景。你一言我一语,全然没发现这一切已经被摄像机所記录下来。
不过,最高兴的当数姚秋娥阿姨,总书记不但来到了她的家,还亲切地询问了家里的生活状况。
“总书记先关心我们吃的啥,我说还有炖的鱼呢。我给他打开锅盖,完了他说炖得挺香的。”听说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姚阿姨兴高采烈地叙述总书记的每句话。吃住行,但凡与职工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总书记都一一询问过。
姚秋娥还讲到,总书记更关心林区职工的转岗问题,对大家从事的林下产业兴趣十足。和职工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的感觉,温暖了每个林区人的心窝子。临走时,总书记还抱起家里的小孙子,和大家来了个全家福。道别时,林区人争相和总书记握手,总书记也一一回应。虽然未能身在其中,记者们也感受到了当时热情的气氛。
喝不完的红牛和咖啡,总感觉没拍够的素材,还有路上的面包和火腿肠……虽然每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又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我和每个参与报道的记者都十分珍惜这次采访报道的机会。
现在让我回想当初的细节,还能想起村民的笑声,百姓的激动,还能感觉到当初采访时的那股拼劲。领导周密的策划,记者万分的认真,团队紧密的配合,在这样的气氛里,自然而然就会全力以赴地工作,争分夺秒地抢时间,不休不眠地制作片子。而大家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让龙江的百姓通过电视也能感觉到——“总书记来到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