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19-07-19贾炼炼
贾炼炼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只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鮮有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接受信息时代的挑战。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引领学生认知、感受、体验文本的基础上实现再创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推理、综合、概括等阅读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阅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第一种,海绵式阅读。在阅读时,学生会侧重了解句子的意思,标出重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这种思维如同海绵,学生会尽可能地记忆知识,但对信息缺乏理性的推理与判断;第二种,淘金式阅读。在阅读时,学生会与作者、文本产生互动,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可信度高吗,这些思考体现出学生与作者的深层对话,让学生在判断、选择、评价中去伪存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搭建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知,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海绵式的阅读思维向淘金式的阅读思维转变,合理加工文本信息,最终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如在教学译林版九上《Unit3 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版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Millie和Simon的两封信,了解大致信息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谈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当然,淘金式阅读思维方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摒弃海绵式阅读,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海绵式阅读获得浅层的信息,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淘金式阅读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合理构建知识体系。
二、借助思维导图工具
学生在阅读中绘制思维导图,能以图形、色彩、关键词等各主题之间的层级关系,让知识之间彼此融合,让文本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实现对文本的分析、概括及推理。不仅如此,学生可以依据思维导图,清晰地感知故事的脉络,并借助前文情节进行合理推测,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技能。
如在教学译林版七下《Unit6 Outdoor fun》的Reading版块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简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续编故事。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阅读中恰当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推进教学进程,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知识类的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列举、指明、标记、复述等方式,分层掌握知识点;对于理解类的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现象、比较异同、概括内容,学生通过说明、对比、概括等环节,会形成批判性阅读技能;对于运用类提问,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内化知识;对于分析类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合分散的信息,从中找出隐含的内容,梳理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对于综合类提问,学生可以结合与问题相关的认知、经验来综合信息,最终获得新的结论。教师只有因学情施问,才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技能。
如在教学译林版八上《Unit5 Wild animals》的Task版块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wild animals?”学生通过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的已有经验,经过小组讨论交流,能够提出多样化的建议。
四、完善阅读策略
在阅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标题、读首尾段、读首尾句、读插图等内容,从而大致了解阅读内容和框架内容,提高学生的预测技能。教师还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全盘接受的现状,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提问、质疑的主体,促使他们思考、提问、分析、推理、评价,以达到建构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要将批判意识融入文本,标出重点词句,注解存疑的内容,并结合已有信息,对文本进行假设,从而推测文本意思,解决疑难问题。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不是全盘吸纳的过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在阅读中恰当提问、完善阅读策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