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2019-07-19吴琼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摘 要 社会文明的积累和科极水平的进步使得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作为新型信息传递形式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造成的影响,以实地调查和人物访谈的形式,了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行性教学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受到的挑战

1.1高校思政教育作用被弱化

改革开放使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且增多,多元文化进入并以书籍和影响制品的形式快速传播,个别辨别能力不强的学生,易受不良意识形态影响导致价值观错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概率增多,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进入之后,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热衷于使用手机搜索时事信息,极容易浏览到为博人眼球、恶意扭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糟粕文章。长此以往,有害的文化浸润会导致学生价值观摇摆不定,不利于学生跟上思政教育主旋律,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作用弱化导致教育地位边缘化。

1.2师生双方互动不足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获取渠道大幅增加,引发信息量数量级增长。高校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将新媒体作为新兴科技知识和时事新闻获取渠道之一,例如许多学生都会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和知乎查找学科资料,在网易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APP中浏览每日新闻。大学生接受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方式,在新媒体的影响之下已经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不单纯依靠教材和教师讲解获取知识,但师生双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足,在海量信息与新媒体环境干扰下,课堂教学的作用被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师与学生之间隔阂较深,对对方的了解不足。思政教学需要师生双方平等交流讨论,展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学,而不是简单地教材知识交流,结合新媒体环境,为学生营造新的思政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双方活动迫在眉睫。

1.3大学生价值和道德观念受影响

对新媒体传播个体内容的虚拟化,增加了交流的隐蔽性和神秘性,大学生很容易降低自身的道德标准与约束,往往选择在网络上宣泄对现实生活不满及对未知命运的苦闷,在虚幻世界寻求精神支点,以此逃避现实、不求进取。大学生既是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他们在新兴网络媒介中拥有自己的“山头”和“领地”,具有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这些都会影响当代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形成张扬个性和追求无原则性自由的条件。

2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

2.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老师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首先应勇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研究新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摸索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其次,高校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以便于思政教師充分掌握现代化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手段。此外,高校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鼓励教师积极运用新媒体与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之中。例如高校开通微博和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供思政老师发布教育教学动态,使之成为思政教育内容和校园时事的发布平台,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思政教育浸润。

2.2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政教师结合新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将面临以往从未遇到过的情形,结合新媒体开展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时效性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新媒体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必须结合新媒体信息传播快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应最新的热点新闻和时政报导,有助于学生了解当下政治形势,正确认识当前世界发展和趋势,树立健康的价值观。第二,注重选取实用性教学内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难和困惑,以便于学生坚定信仰追求正确的事物。第三,明确教学主次。教师首先应依托课堂教学内容为主体,利用新媒体网站或思政教学平台收集教学内容和资料。最后,思政教师可适时开展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2.3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规范。高校首先应重点完善网络舆情管理,确保学生处于健康的校园文化之中。网络舆情作为互联网时代之下各种意见、情绪以及态度的杂糅,已严重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发展。高校应大力组织积极向上的校园主体活动,充分利用本校自有广播台、校报以及校内网站和贴吧,宣传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并规范学生道德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校园媒体舆论强化,使得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占据校园文化舆论。其次,高校应建立选派专人负责舆情信息搜集,对舆情信息和有关新媒体平台加以监管,避免不实的错误言论传播及蔓延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及时删除垃圾信息进而净化网络环境。最后,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中的领军人物,使其用正面的言论,引导其他学生规范思想道德行为,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3结语

新媒体丰富信息传递方式和平台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与机遇。高校教师应着重研究新媒体背景之下的思政教育发展路径,使得新媒体成为思政教育教学有效助力。

作者简介:吴琼(1991.06-)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医药学院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党美珠,张粟,卜文静,张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104+109.

[2] 田穗.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03):98-101.

[3] 赵华艳,闫俊伢,郑宇翔.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01):234+19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