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商圈研究
——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例*
2019-07-19高志刚杨习铭
高志刚,杨习铭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 言
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在霍尔果斯设立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对其发展明确定位:“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沿边开发开放的示范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核心节点。”[1]经过8年砥砺奋进,现已初步形成“一区四园”①“一区四园”即霍尔果斯园区(含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及配套区)、伊宁园区、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兵团分区。空间布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推进,其核心区新疆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转变阶段,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创新产业、拓展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新时期。跨入新时代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加速发展不仅要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已建的“四网”②“四网”基础设施即霍尔果斯国家一级边境公路铁路口岸能衔接串联的国内外高铁、公路、航空和油气管道。基础设施优势和市场要素③市场要素指贸易、投资、加工、物流、产业发展、商户经营、金融监管、海关通关等。汇聚优势,更需统筹兼顾外围基础设施配套及相关产业发展,使其更有利于拉动核心区经济快速增长,进一步拓展“中欧班列”的辐射效应,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五通”以及同周边国家能源与贸易长效合作。
自2004年迄今,我国首个跨境贸易合作中心——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已成功运营,主要功能已涵盖物流运管(货物申报、车辆运输、配套物流园、通关便利化等)、免税购物中心、加工产业合作、金融服务和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等,所产生的辐射效应使得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连通中西南亚经贸合作和物流运输西大门,为新疆未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为我国其他省份陆运口岸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为实现新的突破,霍尔果斯市于2018年初出台了《全面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围绕中欧班列枢纽节点,打造集国际运输分拨转运、仓储配送、交易及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转集散中心,“2018年霍尔果斯海关实现中欧班列18条线路、2 055列,同比增长146%”[2]。文章认为,目前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第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功能还较为薄弱,需借助上述优势,依托特色商圈项目驱动,进一步提升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合作的影响力,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型产业、文化旅游和绿色第三产业发展形成更大的辐射效应。
二、霍尔果斯特色商圈SWOT分析
依托特色商圈项目可吸引更多境内外旅游和民间资本投资带动本地经济良性循环。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自2012年运营以来,贸易效益提升明显,“仅2018年全年通关591.8万人次,同比增长6.7%,旅游高峰时单日最高出入境超过2万人次”[3]。已初步形成产业、物流和免税店于一体的配套经济。目前,境内外游客大多是选择进入免税店购物,缺乏可持续长效发展活力,龚新蜀等①参见龚新蜀、程伟《基于SWOT和AHP的西部边境口岸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以霍尔果斯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3期,第151-154页;张彬、钟佳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跨境经济合作研究——以霍尔果斯口岸为例》,《边界与海洋研究》,2017年第4期,第91-100页;徐叶适《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发展浅析》,《经贸实践》,2017年第8期,第40-41页。学者提出需结合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各方面要素禀赋优势,通过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中方外围商贸城打造一个新型特色商圈,使其形成一系列免税店附加文化旅游产业链,有效带动霍尔果斯第三产业发展,使其获得较大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文化效应、国际辐射效应和生态效应。
图1 霍尔果斯文化旅游特色商圈SWOT分析图
(一)优势(S)
创新发展霍尔果斯特色商圈具有四大优势(见图1):一是地缘区位优势。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直通哈萨克斯坦口岸,距离中亚各国首都及其周边城市都很近,是中亚的中心地带。距哈国雅尔肯特市35公里,阿拉木图378公里,伊宁市96公里。其口岸还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中段,是我国与中亚各国物资、商品进出的咽喉要道。
二是交通便利优势。霍尔果斯口岸交通极为便利,包括铁路链:国内铁路霍尔果斯站是精伊霍铁路的终点站,同时陇海—兰新铁路国际新通道至霍尔果斯站比其他边境口岸运输距离短,国外中哈霍尔果斯—阿腾科里铁路标志中欧班列直通中亚、西亚、欧洲开放的国际铁路通道已畅通,不再受天气或公路口岸闭关等影响。空运链:霍尔果斯新建机场是连接国内外飞往新疆83条航线的大型中转机场,距离伊犁机场不到80公里,这两个机场将成为直达亚欧各国最理想的客货联运转运最繁忙的大型空港。公路链:上海—霍尔果斯口岸的国道312 线和连接西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西部国际公路运输走廊的“双西公路”,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俄罗斯圣彼得堡,与欧洲公路网相连,途径中哈俄三国数十城市,总长8 445公里。
三是自然资源优势。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及周边所处的伊犁河谷面积有26.9 万平方公里,这里气候环境湿润,阳光充足,周边有广袤绿色草原牧场和连片垦区,有大量可耕土地、野生植物、动植物、矿产及粮食作物,此外还有绿色生态环保人工果林,本地矿产资源中煤储量丰富。四是文化旅游优势。有27 个地方规模景区、9 个国家级旅游景区、9个深涵历史文化底蕴建筑等绿色生态资源。加上兵团农四师19个农牧团场综合资源和背靠天山北坡经济带,其中著名的伊犁将军府、果子沟、赛里木湖等旅游资源可为霍尔果斯发展文化旅游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劣势(W)
近年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出现了少数经济实体流出,本地商户逐渐减少的趋势,主要是不能有效利用现有地缘经济优势,加之贸易商圈过于分散难以形成一定规模,开始显现以下短板和不足:一是本地商品贸易单一缺乏竞争力。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本地商贸城流通产品主要是简单手工业产品、食品、服装等,各类商品都比较雷同,本地商户过于零散,价格也比较高,原曾经红火的霍尔果斯本地商贸城渐渐退去繁华景色,进驻的商户和境内外游客人数越来越稀少。而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免税店,商品品种多,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低30%左右。二是国际物流运输中本地制造业产品占比小。现状是本地周边实体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产品加工能力弱且附加值低导致物流运输中本地产品总量偏少,直接影响是霍尔果斯国际物流大港有可能渐变为单一“通道”经济的陆运口岸,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规划应立足于利用中欧班列“集散地”的定位和大力发展本地实体产业。三是本地及周边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偏弱。目前,霍尔果斯经开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链较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很难形成未来技术密集型和绿色环保型产业规模集群化发展和有效承接东部更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四是特色文化旅游业同步发展的服务型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霍尔果斯旅游业比较单一,主要旅游点有霍尔果斯市莫乎尔桃花岛景区、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可克达拉草原风情园和霍尔果斯国门景区等,文化及其配套旅游服务精品项目较少,境内外游客停留时间短,本地伊犁河谷特色景致、屯垦戍边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应体现不足。同时因缺乏素质与能力高的旅游服务人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制约了霍尔果斯文化旅游业及相关第三产业对本地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机遇(O)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十三五”规划的推进,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依托特色商圈项目扭转第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功能的薄弱短板迎来了机遇:一是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内部功能将更具贸易便利化。作为我国首个跨境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凭借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优惠政策多等利好条件,将吸引大批商户和企业前来投资和落户。自贸区内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和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既为中哈边境商贸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又可为产业园区吸引大批有实力的企业直接投资并形成专业化、国际化的规模效应,还有利于促进产业区域分工和新型产业基地的形成。二是引入重点行业带动经济发展。霍尔果斯市新引入行业已涵盖金融保险、动漫游戏、商贸物流、影视娱乐、节能环保、股权投资、旅游业、咨询业、文化传播、信息科技与软件开发、生物制药、建材加工12 大行业,“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47.46亿元,增长1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0.43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39.63 亿元”[4]。同时国内60%以上的主流文化影视传媒公司在霍尔果斯市直接或间接注册,霍尔果斯市已投资1.5亿元开建电影大厦,大力发展传媒与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丝绸之路影视文化名城,可为霍尔果斯未来特色商圈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国家和地方政策对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大力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西部大开发”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给霍尔果斯市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政策扶持支持和注入新动力。霍尔果斯口岸是全国唯一一个被赋予县级人民政府权限的经济开发区,这使得霍尔果斯市在进行统筹规划时,可以立足本土,谋划布局,构建打造具有口岸特色的区域经济特色商圈。四是霍尔果斯是国家一级重点口岸。目前,霍尔果斯已呈现“四网”、国际合作中心、保税区、整车进口、跨境电商和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加速发展态势,加上中欧班列便利和本地绿色产品外销中亚的便捷运输优势,若再依托特色商圈项目,将加速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哈经贸与文化交往,使霍尔果斯口岸从原先的单一物流商贸格局变成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特色经济开发区。
(四)挑战(T)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周边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哈萨克斯坦政治经济形势会对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产生影响,其中以俄罗斯为主体的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覆盖地区有重叠部分,政治经济利益特别是能源贸易合作等方面存在利益冲突,将加大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向西推进的难度,需处理好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霍尔果斯快速扩建需兵地融合共同发展。霍尔果斯市“十三五”发展急需扩大其市区面积和提升配套园区功能,快速扩建需解决好新近划归霍尔果斯市的六十一团、六十二团与周边相邻的农四师建制团场合作交叉区域的资源利用及经营管理责任分工,霍城县清水河和伊宁市两大配套产业园区建设与兵地融合协同发展。三是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文化旅游配套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尚不健全。伴随着2016年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在全国推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新增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及附加税返还,针对为减免企业所得税很多企业在霍尔果斯注册只为享受优惠政策,而没有实体产业支撑不可持续的问题,税收优惠政策有待跟进和完善。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市场保护(涉外和入驻企业及其人员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依法经营等)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急待健全完善。四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霍尔果斯地处中国西部边陲,西临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市,在特色商圈项目推进中需处理好发展与稳定、互利与共赢的关系。打造特色商圈能推动跨区域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同时能加强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营造和平稳定与互利共赢的发展环境。
三、基于霍尔果斯特色商圈SWOT的AHP层次分析
霍尔果斯特色商圈SWOT 分析作为AHP 模型整体目标,直接将四个因素优势指标S1、S2、S3、S4,劣势指标W1、W2、W3、W4,机遇指标O1、O2、O3、O4以及挑战指标T1、T2、T3、T4作为决策目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本文选取该研究领域的五位权威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小组采用1-9标度法进行打分赋值,并综合各位专家打分结果构建专家判断矩阵,最后对五位专家判断矩阵进行算术平均获取相应判断矩阵[A、S、W、O、T],具体判断矩阵如下。
为了确定判断矩阵A、S、W、O、T 各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分别计算判断矩阵A、S、W、O、T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并根据CR指标判断其是否通过了单层一致性检验,具体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各层CR 值均都比0.1小,满足单层一致性检验,得出这五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所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能够作为权向量。
表1 层次单排序及一次性检验
为了检验总体层次的一致性,将S、W、O、T矩阵的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j=S,W,O,T),相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j)(j=S,W,O,T),则总排序一致性比例为公式:
通过上式,CR 总体一致性比率通过了检验,其结果可以有效反映各组因素对霍尔果斯特色商圈建设的选择强度,然后把SWOT 各组因素进行层次总排序(见表2) 。各组中权值最大值分别为:S4 周边旅游资源优势=0.055 8,W3 本地产业发展能力偏弱=0.151 3,O3 国家和地方政策对霍尔果斯开发区大力支持=0.240 7,T1 周边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影响=0.141 3。
表2 各组因素对总目标的层次总排序
由上表S4、W3、O3、T1值,设计出霍尔果斯特色商圈四边形图(图2)。由图显示其中最大三角形为WO 构建的三角形,WO 战略又可以叫做机遇劣势战略,基本含义为发展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目前霍尔果斯的发展急需利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重点行业转移、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和中欧班列通行等机遇,以此带动本地经济发展,解决本地商品贸易单一,国际物流运输通道,本地产业发展能力弱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发展瓶颈,提出构建霍尔果斯特色商圈的发展思路。
图2 霍尔果斯特色商圈SWOT四边形图
四、霍尔果斯特色商圈设计思路和功能设定
霍尔果斯特色商圈就是要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外围配套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第三产业集群。规模化商圈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解决霍尔果斯商户之间同质化竞争,商业产品对外宣传和商业中心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同时特色商圈容易形成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一)设计思路
特色商圈设计思路结合城市发展中心—外围理论,参照李翔等①参见李翔、宇周莹《锚定特色,精准布局,加快打造扬城东部新商圈》,《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4期,第32-33页;赵瑞、君葛峰《新常态下沈阳特色商圈差异化发展对策研究》,《当代经济》,2017年第27期,第38-40页。学者特色商圈定义的基础上将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中方外围商贸城作为特色商圈中心,而中哈边境中心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周边自然人文景观及文化产业作为外围配套联动发展,通过规模集聚效应、特色文化效应、绿色生态效应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绿色第三产业群,吸引更多境内外游客前来旅游消费,从而改变其布局分散,经营活力不佳的状况。特色商圈设计思路以产业支撑、重要保障和功能延伸为基础架构,功能延伸包括文化特色小镇、旅游产业和会展中心;产业支撑分为商圈集群和文化旅游景观街两部分,其中商圈集群包括集休闲娱乐影视美食购物休憩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圈,而文化旅游景观街包括特色文化民俗旅游景点街+庭院风情美食旅游街;重要保障包括特色服务、管理保障和环境保护三部分,其中特色服务包括国外产品免税购物,一站式速递物流和志愿者服务等,管理保障包括法制管理、智能监控和24小时风险预警,环境保护则包括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见图3)。
图3 霍尔果斯特色商圈设计思路框架
(二)功能设定
特色商圈功能设定为有效结合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辐射效应,从合作中心轴辐式物流网络和通道①参见王佩佩、王哲、黄佛君等《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新疆通道轴辐式物流网络构建》,《经济地理》,2016年第2期,第125-130页;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行模式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第1期,第20-27页。基础上发展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文化旅游等相关第三产业。
产业支撑主要包含特色商圈集群和文化旅游景观街。1.商圈集群为具有一定规模购物中心和特色商城群,其主体功能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宾馆住宿于一体,游客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免税店购物后,可以选择进入特色商圈餐饮休闲娱乐。2.特色旅游景点,特色文化民俗旅游景点街主要是借鉴内地旅游城市民俗小吃街或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情街,形成具有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风味美食和民俗歌舞风情旅游街;庭院风情美食旅游街可结合本地历史景点和边境景区,打造一批具有丝绸之路文化或兵地融合历史文化特色庭院旅游景点。3.特色商圈和文化旅游景观街之间通过完善服务基础设施保障,比如特色交通旅游配套设施,观光车或带有娱乐、地域特色交通工具。如马匹、骆驼和牛车等。同时服务设施还需配备现代化智能设备,比如智能卫生间和智能咨询导航台等提升特色商圈接待能力。
功能延伸主要包含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和会展中心,目标是结合跨境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②参见刘丹梅《构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研究:新疆霍尔果斯视角》,《南方金融》,2013年第7期,第80-84页。打造丝绸之路核心区文化旅游产业,从“霍尔果斯特色商圈”发展成“霍尔果斯中哈文化旅游跨境走廊”。
1.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设计思路,一方面通过进一步拓展霍尔果斯特色商圈外围规模,把特色商圈及其周边打造成霍尔果斯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另一方面充分拓展整合兵团和地方城乡行政规划,打造兵团文化特色小镇、旅游景观特色小镇和跨境边贸特色小镇新模式。
2.旅游产业包括中哈边境旅游设施和文化旅游产品配套③参见纪光萌、由亚男《中哈边境文化旅游产品需求测度研究——以霍尔果斯口岸为例》,《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第58-64页。。旅游设施要体现本地特色,以及人性化、智能化服务,而旅游产品则是一些具有霍尔果斯或当地特色的旅游吸引物,能向境内外游客提供更多本地特色旅游商品、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产品促销等。
3.会展中心主要集产品展销、会议、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通过新闻平台宣传、互联网广告、社交媒体等方式传播霍尔果斯经济、文化、口岸旅游等优势与特色;同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兵团文化、霍尔果斯文化构建文化展馆或者文化长廊等形式。
服务保障主要分为特色服务,管理保障和环境保护三部分。1.特色服务,免税购物依托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搭建国外产品免税中心直通购物平台;一站式服务采取霍尔果斯旅游观光景点一卡通联票,购物提供速递物流或免费托运等服务保障;专业特色服务志愿团队,以专业优质服务给境内外游客带来更好旅游获得感和体验感,通过高素质人性化旅游服务保障特色商圈接待能力。2.管理保障,通过法制保障和标准化管理,智能监控和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境内外游客安全和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3.环境保护,主要分为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和生态绿色三部分。其中循环经济基础设施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雨水雪水废水回收利用、大量垃圾分类处理与再利用。生态绿色设计包括花草树木生态绿色带,休息亭、坐凳与林荫小道等与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绿色系统带共同规划。而低碳环保方面,特色商圈内对碳排放量与噪音超标进行严格管控,加大可再生资源,比如风电,太阳能等资源利用。
五、霍尔果斯特色商圈效应分析
(一)经济效应
霍尔果斯特色商圈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一是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特色商圈支撑产业发展,给本地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第三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特色商圈将为诸多行业产品提供庞大消费市场,促进相关产业获取更大利润发展空间。二是可增加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财税收入和当地居民收入。建立特色商圈将会吸引更多境内外游客和本地居民前往购物消费从而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
(二)社会效应
重塑特色商圈后可有效解决当地就业和人才引进等问题,每年可为社会提供超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同时,各行业和部门在共同建设特色商圈须投入一定量旅游设施、基础设备和消耗物资,可促进当地市政、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所产生社会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非常可观。由于特色商圈管理体制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所有经营项目须与民间和市场需求有效衔接,是一德政民心工程,可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和人才来此投资创业。
(三)文化效应
特色商圈旅游文化产业与外贸产业高度融合,通过文化传播、交流、学习和教育从而达到文化先行效应。特色商圈可以增进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直接交往,相互了解与结成友谊,有效促进国内其他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新疆的了解,通过旅游交往,可以更加深入、直观、全面了解新疆,通过旅游认同逐步形成一种中华文化认同、地域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四)国际辐射效应
重塑特色商圈后,可以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间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投资灵活的优势,鼓励各国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兼顾各方利益,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打造特色商圈,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更愿意来霍尔果斯旅游和进行其他形式友好往来,有助于各国民众民间文化交流。
(五)生态效应
重塑特色商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特色商圈经济突出“低碳环保”循环经济效应和“生态绿色”环境美化效应,实现特色商圈内生态、美化、防护、休闲、人文、商贸更好的融合。低碳循环带可以利用垃圾、废水等回收,确保环境整洁和可再生资源利用。绿色生态环境本质就是突显人、自然和谐共生共荣的空间形态。只有更好打造具有霍尔果斯地域民族特色和绿色生态旅游的特色商圈,才能更好推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六、霍尔果斯特色商圈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
1.建设管理方面,特色商圈建设与管理团队水平不高。建设特色商圈中会遇到运营策划与科学管理及创新人才引进难、相关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不高,会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低下,整体商圈建筑群规模达不到预期设计的目标;前期调研论证不足,同民间资本实体、施工单位协调和沟通工作不到位,会导致特色商圈建设项目无法正常启动、施工困难、建设进展缓慢或可能发生“半途而废”风险等难题。
对策建议:一是推进特色商圈建设融入到霍尔果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不断改善当地投资环境,营造健康有序的外部文化旅游氛围,重视并加强法制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建设,创建与“特色商圈”相适应的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在文化旅游、商贸餐饮、便民服务等方面树立文明城市、文明乡村良好形象。二是加强特色商圈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外引人才、政府援助专家和自培人才等形式加快急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国际招聘和引进环境,对急需的精英人才实行“高薪酬+高福利+高保障”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精英人才来特色商圈服务与工作。加强人才管理服务意识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2.功能保障方面,特色商圈缺乏资金融通渠道,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是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有限,打造特色商圈可能在融资立项、建设和运营等方面遇到投融资难和资金链不畅的困境。二是特色商圈的建设或因缺乏相应配套管理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导致总体服务质量上不去。商圈建成后基础设施人性化水平低和后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境内外旅游人数、生产企业和经营实体减少。
对策建议:一是加大政府对特色商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政府政策性专项扶持资金应先行纳入规划,适时跟进出台优惠政策和进一步加大基础性设施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特色商圈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应加大民间资本投资特色商圈的融资支持。加强立项审核,做好风险防范,确保特色商圈建设目标落实到位。二是提升特色商圈服务保障水平。将商圈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住房保障、义务教育、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商圈内水电暖气供给保障及排污治污纳入绿色人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和诚信体系建设。着重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水平高、高素质的导游服务、旅行社管理、旅游交通和设施管理服务保障队伍。
3.产业配套方面。本地文化产业与特色商圈联动的契合难度大。霍尔果斯市商圈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服务承载能力弱,同已在霍尔果斯注册的相关文化产业联动有一定难度。霍尔果斯特色商圈与市内动漫游戏、影视娱乐、旅游业和文化传播类产业合作发展尚不充分,同时由于霍尔果斯市内智能化大数据平台还没有充分普及,短期内很难与市内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较好的契合,使各种资源不能第一时间共享;本地缺少共享经济合作平台,也会导致游客和本地第三服务产业之间缺乏联动。
对策建议:一是加快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配套。应精心培育本地“文化自信”优质旅游产业,利用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增强商圈线路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重点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绿色发展标准,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管理服务标准化能力。提升现有宾馆酒店、购物中心、商圈服务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保障水平,使之与“特色商圈”发展相适应。二是利用新科技和共享经济打造特色商圈。利用高新技术促进本地行业创新,提升第三产业科技含量,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打造特色商圈。充分用好国家关于利用智能创新城市管理新政策,创建驾驭“特色商圈”的互联网+人工智能(AI)系统“科技型”大脑指挥中心。积极探索国际文化旅游品牌跨境电子商务+新型旅游共享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拓展特色商圈共享经济新模式,带动当地居民“经济红利”和境内外游客“消费升级”的双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