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融合干预对高血脂女性血脂及骨质的影响研究

2019-07-19邵梦霓闻剑飞游永豪邵显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体医骨量血尿酸

邵梦霓,闻剑飞,游永豪,王 强,邵显志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六章的第三小节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体医融合的干预模式是体育与医学领域技术手段的相互补充、渗透,狭义的层面为体育部门与卫生医疗部门、健康服务企业的共同合作,让全民健身成为在医学指导下的运动锻炼,包括在运动前后进行医学诊断、评价,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并且在运动中进行医疗监督等,确保运动的科学性、安全性[1].基于此背景,为了探寻创新有效的体医融合模式,安徽省体育局联合庐阳区社区、健康管理公司,以及合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共同探索体医融合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本研究选取的受试者为高血脂的绝经后女性,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高血脂人群的数量逐年增高,同时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较高,这两种疾病会加重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对其生活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脂水平与骨密度关系密切,脂质的堆积会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影响骨质水平.学者通过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脂水平,发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2].血脂偏高的绝经后女性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会比正常人要高.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副作用大,费用高,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防止骨量的丢失,副作用小,深受中老年人群的喜爱.

本实验通过为期12周的体医融合干预方式,观察其对绝经后高血脂女性血脂、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验证其改善高血脂女性骨质的效果,探讨可能的机制,为推广体医融合的干预方式在高血脂人群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1 实验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实验前选取合肥市庐阳区一社区且既往有高血脂病史的绝经后女性42人,所有受试者在实验前均符合以下标准:①高血脂的诊断标准,依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②无其他严重心、肝、肾等内科疾病;③近半年内未服用明显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④平素无规律锻炼的习惯;⑤自愿接受实验.目前WHO[4]推荐骨密度T值≥-1为正常;-2.5<T值<-1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症.42名受试者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减少组21人(骨密度T值=-1.36±0.34),骨量正常组21人(骨密度T值=-0.67±0.37).两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实验前两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BMI、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x±s)

1.2 实验方法

(1)实验测试方案.实验前测:两组受试者在实验前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UA)、血清钙(Ca)、血清磷(P)、骨密度(BMD)的检测.

运动干预方案:实验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20~30 min的基本健康教育.受试者在运动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运动采用中低强度的体育舞蹈和健身操交替进行,每周2次,每次90 min,于晚饭1 h后进行.实验前受试者均进行一周的适应性训练,以基本能流畅做出运动动作为要求.所有受试者着统一服装,运动过程中通过配带polar心率表控制心率在120~140次/分之间,用以监测运动强度.为了保障安全,每天训练必须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在场进行医务监督.除了定时定量的运动干预,健康管理公司的人员每天会通过手机app在后台监测受试者在闲暇时间的运动状况,记录受试者每天的体力活动时间,同时找营养专家进行饮食的指导.

实验后测:测试指标与实验前相同.

(2)血脂指标的测定.受试者于次日清晨空腹采血,使用贝克曼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TC、TG、LDL-C、HDL-C的含量.

(3)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测定.骨密度测试:使用法国CHALLENG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实验前后腰椎(L2-4)、左侧股骨颈(L-femur)、右侧股骨颈(R-femur)的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受试者于次日清晨空腹采血,使用贝克曼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UA、Ca、P的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各组数值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均服从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再以均值±标准差表示(x±s).组内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用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对比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实验前测指标

(1)实验前血脂指标测试.实验前两组的血脂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具体见表2,可知两组间的TC、TG、HDL-C、LDL-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实验前两组血脂指标的比较(x±s)

(2)实验前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测试.实验前两组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测试进行组间比较,由表3可知实验前骨量减少组的腰椎BMD(L2-4 BMD)、左股骨颈BMD(L-femur BMD)、右股骨颈BMD(R-femur BMD)、血尿酸的含量均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因为实验前骨密度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实验后组间对比不再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而是采用变化幅度来比较,变化幅度=(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前*100%.

2.2 实验前后测试指标对比

(1)血脂的实验前后对比.由表4可知两组血脂的实验前后变化情况.

血脂组内比较:骨量减少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骨量正常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实验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血脂组间比较:实验前、后两组间的血脂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骨量减少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程度均低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甘油三酯的降低程度大于骨量正常组.

(2)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实验前后对比.由表5可知两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实验前后对比情况.

骨密度组内比较:运动干预12周后,骨量减少组各部位骨密度较之前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量正常组腰椎BMD、右股骨颈BMD较实验前均明显升高(P<0.05).

表3 实验前两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比较(x±s)

表4 实验前后两组血脂指标的比较(x±s)

表5 实验前后两组骨密度的比较(x±s)

骨密度组间比较:运动前骨量减少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运动后骨量减少组的腰椎BMD变化幅度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

骨代谢指标组内比较:骨量减少组血尿酸、血钙的含量较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血磷的含量基本无变化(P>0.05).骨量正常组血尿酸含量较之前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钙的含量较之前明显降低(P<0.05),血磷的含量基本无变化(P>0.05).

骨代谢指标组间比较:运动前骨量减少组的血尿酸含量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血钙、磷两组间无差异(P>0.05).运动后骨量减少组的血尿酸、血钙降低的幅度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

3 讨论

多项研究均表明中等强度的体育舞蹈和健身操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缓解心血管问题,同时改善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有效降低跌倒风险[5].本研究模式在规律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体力活动水平监控、医学监督和饮食改善的环节确实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运动信念,对改善血脂和骨密度有明显效果.比如通过app监控患者每日的能量消耗,这种监督的环境会让患者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减少静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时间.而饮食控制干预是在专家指导下限制每日热量、盐分、脂质的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蔬菜水果及戒烟戒酒状态,从而加速体内糖和脂肪的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体医融合干预模式深入到慢病管理中,能够让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使预防、治疗和康复三位一体,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现状[6],并且通过社区、第三方机构、高校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做到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3.1 体医融合干预对绝经后女性血脂水平的影响

长期的体力活动水平低下或高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人体的血脂水平升高,而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明显降低机体血脂水平已经得到充分证实.曲晓霞[7]报道为期3个月、每周5次的有氧运动可以明显降低高血脂患者血清TC、TG、LDL-C的含量,增加HDL-C的含量.林鹏杰[8]发现连续8天短期的有氧运动仅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目前有氧运动对血脂其他指标如TC、LDL-C、HDL-C的影响效应不太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运动锻炼的频率、持续周期不一致所导致.研究表明短期运动对TG含量下降较为敏感,运动周期越长对体内TC、LDL-C、HDL-C的影响越大,主要原因是运动周期越长越有利于体内低瘦素水平的维持,以及脂蛋白酶活性的升高,而脂蛋白酶对TC的水解和HDL-C的转化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体医融合干预12周后两组血脂指标中总TC和TG的含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骨量正常组的LDL-C含量也明显下降(P<0.05),但HDL-C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这可能和每周只进行两次有氧运动,频率较低,运动干预周期不长有关.本研究虽然周期较短,只有12周,但的确证实了体医融合的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绝经后高血脂女性的血脂水平.

3.2 体医融合干预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使骨的吸收大于骨的生成,容易发生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退化形成骨质疏松,严重的还会导致骨折的发生[9].并且现有研究表明脂质的代谢紊乱会影响骨代谢,吴文君[10]发现总TC和LDL-C的含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单立军[11]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患者的TC、TG、LDL-C高于骨量正常人.脂肪和骨细胞的来源均为骨髓中的干细胞,脂质的代谢紊乱会影响成骨细胞的成熟,其原因可能是高血脂会导致骨骼和血管中脂质的堆积,造成骨干周围血流量减少而抑制幼稚成骨细胞的顺利分化,并且脂质会通过氧化应激作用刺激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激活,从而增加骨质的吸收.所以绝经后高血脂女性并发骨质疏松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疗效较差,目前比较多的是推荐通过运动来缓解骨质疏松,尤其以有氧运动为佳.秦晋泽[12]发现应用广场舞干预6个月,可以明显提高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本研究发现,坚持每周2次的有氧运动确实可以改善骨质,骨量正常组的骨密度提高很明显,尤其表现在腰椎,这可能和运动会增加骨骼的压应力刺激有关,因为腰椎位于脊柱的最下段,承重较多,腰椎在运动时承受的压力刺激更大,所以表现出骨密度的改善更明显.骨量减少组的骨密度也略有提高,但改善幅度不明显.其原因可能和本实验运动干预的周期较短,只有12周有关,如果运动干预可以延长至24周,骨量减少组的骨密度可能也会出现明显的改善.

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体医融合干预后两组的血尿酸、血钙、血磷含量均有变化.一般男性体内血尿酸含量<416.5 umol·L-1、女性血尿酸<357 umol·L-1为正常水平.血尿酸作为核酸嘌呤碱基的代谢产物,以前对血尿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偏多,但近几年越来越注重血尿酸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血尿酸是一种抗氧化剂,其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来激活成骨细胞的活性,抑制破骨细胞前体活性氧的产生来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13],并且血尿酸可以通过提高活性维生素D的含量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从而改善骨密度[14].大量研究证实在生理范围内的血尿酸含量越高,骨密度水平越高,但如果出现病理性的高尿酸血症,反而会加大骨质疏松症的风险[15].本研究发现,运动干预前骨量减少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在运动干预后,骨量减少组的血尿酸含量出现明显下降(P<0.05),此时骨密度无明显改善,而骨量正常组的血尿酸与之前相比略有下降,变化不明显(P>0.05),而该组的骨密度却出现明显的改善.由此可见维持一定生理范围浓度的血尿酸,可作为抗氧化剂防止骨密度的降低.因此,推荐将血尿酸作为骨代谢情况的参考指标之一.

本实验两组血钙的含量前后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血磷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相比实验前后两组间血钙、血磷含量无统计差异(P>0.05).本结果和陈艳艳[16]的研究结果相似,她发现进行健身秧歌锻炼后绝经后女性的血钙浓度较锻炼前明显下降(P<0.05).目前运动对绝经后血钙影响的研究差异性较大,既有支持血钙浓度增高也有支持血钙浓度降低的,但总体比较趋向于运动后可见血钙降低和不变,而血磷的变化不明显.其中的机制可能是运动的机械应力导致骨组织的矿化过程加强,会促进血钙中的钙离子以钙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中,导致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下降,但血磷的浓度为何无明显变化,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经过试点研究发现体医融合的运动干预模式初有成效,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既往有高血脂病史的42名绝经后女性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明显下降.并且试点研究表明体医融合的运动干预模式能够改善两组受试者的骨质,尤其对骨量正常组的骨密度改善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腰椎的骨密度.

猜你喜欢

体医骨量血尿酸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