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审计事项、公司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

2019-07-19郭葆春郭蓉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9年7期
关键词:审计师审计报告事项

郭葆春 郭蓉

一、引言

2015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报告准则,是审计报告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201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其中一项重大变化便是要求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Key Audit Matters,简称KAM)。其中,A+H股上市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A股上市公司自2018年1月1起全面实施。

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在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领域所筛选出来,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反复沟通后确定在审计报告中以单独段落予以披露的内容。关键审计事项的增加,打破了传统审计报告模式标准化语句段落格式,增加了更多个性化的内容。自新审计报告准则改革实施后,诸多学者针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信息含量和披露现状的理论分析,在审计实务和实证研究方面,还少有证据支撑。Be`dard(2016)利用英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髙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但是在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没有明显证据。而Reid(2015)同样利用英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提高了审计质量。王艳艳(2018)以2015-2016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段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段提高了审计报告沟通价值。而张凯旋等(2018)利用2016年A+H股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投资者的决策影响甚微,并未提高信息含量。研究结果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

财务报告由公司管理人员编写,聘请外部审计师鉴证后予以披露。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高低,可能均会影响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对管理层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发挥更大,盈余管理程度更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越好(施屹舟等,2017),一般也更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Talebnia et al.,2017)。也有证据表明,外部审计师在评估风险时会考虑到客户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具有评估客户公司腐败风险的责任(Rasha Kassem,2016),对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可以提供一定的建议,有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内部治理水平(易金翠,2013)。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是否真实提高了审计质量,被审计单位内部治理水平的高低是否会影响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各界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亟需通过实证经验予以回答。

因此,本文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前后2015-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考察关键审计事项、公司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是检验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新审计报告准则变更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具体分类上,均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二是考察了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对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影响,研究表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的正向关系在内部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对该事项的判断是否合理、处置是否恰当,会受到各方报告使用者的监视与审查,因此,审计师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时,将在更大程度上保持执业怀疑,采取充分有效的审计程序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证披露内容的客观性,提高审计质量,以减少出具审计报告后的法律风险。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段落,还需要描述采取这些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等,增加了审计师的工作投入和法律风险。李莫愁等(2015)的经验证据表明,风险导向型审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髙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敏感性。此外,关键审计事项需要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治理层将更大的发挥监督功能,制约企业管理层在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的激进行为和投机行为,进而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事项类型不一,包括资产减值、收入确认、金融资产确认、公允价值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关联交易等。其中最为主要、披露次数最多的两大类型便是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和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

资产减值计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审计师充分了解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作出大量的职业判断(郝玉贵等,2014)。一方面,资产减值的计提需要基于管理层的估计和判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审计师需投入大量工作来验证管理层资产价值重估的真实性以及会计估计的公允性;另一方面,资产减值项目众多,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来控制风险水平。收入确认即确认收入金额,以及收入时点的问题。披露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收入金额重大,对财务报表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合同的收入确认涉及到管理层的重大会计估计,存在较大风险。被审单位管理层存在利用完工百分比法的完工进度、成本开支占比估计等进行利润操纵的风险(袁敏等,2017)。因此需要审计师大量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从交易的类型、收入的种类、销售时有无附加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判断。针对出具关键审计事项是形式趋同还是确实提高了审计质量,本文从总体上和分类上两个维度提出以下假设:

表1 公司内部治理相关变量定义

表2 变量定义及描述

H1a: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后,审计质量显著提高;

H1b:披露了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后,审计质量显著提高;

H1c:披露了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后,审计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审计事项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领域与治理层反复沟通后所确定的,因此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可能会影响到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审计师在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沟通时,治理层的态度、与治理层沟通的效率,以及治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配合度,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审计师执行审计程序的内容和范围。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薄弱,监督与制约管理层的作用受限,管理层拥有更大的自由和权力,可能利用内部监管漏洞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目的性的选择,进而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已有文献指出,注册会计师在评估公司固有风险或控制风险时会考虑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高雷等,2012)。如管理层持股比例过高时,审计师会将风险评估为高水平(蔡吉甫,2007)。而新审计报告准则改革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提高了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和责任。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公司,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更大,盈余管理程度更大,审计师与治理层的沟通过程也可能会受到更大的阻力,因此,审计师可能需要投入更多审计资源,以确保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资产减值项目众多,涵盖存货减值、应收账款减值、固定资产减值和商誉减值等,中国上市公司的大量经验证据表明,管理层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中,管理层在公允价值、会计估计上的自由裁量权更大,管理层偏向作用可能会更加严重,从而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难度。而披露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后,影响了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应对程序的披露等也增加了审计师的工作量。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相较于内部治理水平较好的公司,披露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后带来的审计质量提高效果在内部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收入确认事项包括对销售金额的确认、销售时点的判断、特殊业务的核算分析等,部分业务会涉及到管理层判断。虚增收入以及操纵收入确认时点是企业财务舞弊常用的手段。在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中,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大,审计师披露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时,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对管理层提供的内部审计证据将保持更大怀疑,采取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识别和应对销售收入存在的舞弊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表3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表4 相关系数矩阵表

H3:相较于内部治理水平较好的公司,披露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后带来的审计质量提高效果在内部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前后2015-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关键审计事项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公布的2016、2017年年报数据手工搜集,其他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为提高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对研究样本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了ST和*ST等处于异常交易状态的公司样本;(2)剔除了金融保险类公司样本;(3)剔除了主要研究变量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4)由于2016年只有部分公司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因此对2016年的数据进行了匹配处理。为了减轻极端数据的影响,本文针对主要连续变量按1%和99%分位进行Winsorize处理,最终取得4738个样本观测值。数据均用 stata11.0 处理。

(二) 模型设计

本文在借鉴H u a n g和L i n(2016)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以下模型来检验H1-H3。其中模型(1)检验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模型(2)检验关键审计事项、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表5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在上述模型中,EM是所在模型的被解释变量,Kami是所在模型的解释变量,Kami*Gov是交乘项,ε为随机干扰项,其余为控制变量。如果上述模型中β1的系数显著为负,则H1得到验证,如果模型(2)中β2的系数显著为正,则H2和H3得到验证。

(三)主要变量定义

1.审计质量(EM)

EM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根据张宏亮等(2016)的研究结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中,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优于审计定价、事务所规模、盈余反映系数等指标。因此,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并对该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取绝对值以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指标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Accrualst=第T年净利润(Earnings)-第T年经营现金流(CFO);At-1=第T-1年总资产;ΔSt=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第T-1年主营业务收入;ΔARt=第T年应收账款净额—第T-1年应收账款净额;PPEt=第T年固定资产净额。

对模型(3)进行分年度分行业回归,然后将回归得到的残差ε取绝对值,即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EM)。EM值越大表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也就是审计质量越差。

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KAM)

KAM为解释变量,是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虚拟变量。KAM取1时表示审计报告准则变更后,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KAM取0时表示审计报告准则变更前,未披露关健审计事项。此外,本文结合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类型具体分析了披露收入确认与资产减值两大主要类型。KAM_JZ为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的虚拟变量,取1时表示年报中包含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KAM_SR为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的虚拟变量,取1时表示年报中包含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

表6 进一步分析——区分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类型的回归结果

3.公司内部治理变量(Gov)

Gov是表示样本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指标变量。本文借鉴白重恩(2005)、张会丽(2012)等的研究,选用表1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反映公司治理水平的综合指标(Gov)。具体来说,本文将样本公司内部治理指数分为三类重要指标,即股东权益、董事会与监事会。对符合条件的主成分按权重生成公司内部治理指数。样本公司内部治理综合指数(Gov)取值越大,表明该公司内部治理环境越好,反之则越薄弱,内部治理水平较低。

4.其他控制变量

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事务所类型、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业务复杂度、公司的成长性以及盈利能力等。此外,本文还控制了行业固定效应。具体的变量定义及描述见表2。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知,被解释变量审计质量(EM)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4.5437,平均值为0.0630,说明样本公司中盈余管理程度相差较大,审计质量具有一定的差异。解释变量KAM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平均值为0.55,表明样本公司中有55%的公司年报中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解释变量KAM_JZ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平均值为0.4259,说明在样本公司中披露了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的公司数量占42.59%;解释变量KAM_SR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平均值为0.3725,说明在样本公司中披露了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的公司数量占37.25%;这两大类型也是关键审计事项中披露最多、最为主要的两大类型。内部治理指数(Gov)的最小值为-2.9125,最大值为3.6482,平均值为0.0488,说明样本公司中内部治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控制变量如Big10的均值为0.6384,表示样本公司中60%多的公司选择了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公司规模的均值为22.42,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0.4237,审计意见的均值为0.0173,表明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样本公司数量较少。

(二)主要变量相关系数分析

本文对主要研究变量进行了两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并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相关性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EM与KAM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初步验证了本文的假设。从整个结果看来,各主要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三)回归分析

表5是本文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从表5第一栏可知,解释变量KAM的系数为-0.0094,与审计质量EM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示新审计报告改革以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验证了假设H1a。第二栏和第三栏报告了细分关键审计事项类型时与审计质量的回归结果。第二栏披露了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KAM_JZ)前的系数为-0.0089,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披露资产减值类的关键审计事项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第三栏披露了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KAM_SR)前的系数为-0.007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披露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也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因此,验证了假设H1b和假设H1c。

表5的第四栏和第五栏列示了模型(2)的回归结果。为了检验关键审计事项、公司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三者之前的关系,模型(2)中加入了关键审计事项与公司内部治理的交乘项(KAM_JZ*Gov和KAM_SR*Gov)。从表中结果可知,KAM_JZ*Gov前的系数为0.0063,但不显著。KAM_SR*Gov前的系数为0.0136,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削弱了披露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带来的审计质量提高效果,即相较于内部治理水平较好的公司,披露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带来的审计质量提高效果在内部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为显著。验证了假设H3。解释变量关键审计事项(KAM_JZ与KAM_SR)与被解释变量审计质量(EM)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092和-0.0078,且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披露资产减值和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后审计质量显著提高。

关于其他控制变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发现公司治理水平(Gov)的系数估计值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公司良好的内部治理水平能抑制盈余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公司规模(Size)的系数估计值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公司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公司资产负债率(Lev)和亏损(Loss)的系数估计值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亏损程度越大,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公司业务复杂度(Inv和Rec)的系数估计值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公司的业务越复杂,审计质量越差。公司成长性(Growth)和每股收益(Eps)的系数估计值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样本公司成长性越高,盈余管理程度也越高。其次,审计意见(Opinion)的系数也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以上结果与已有文献所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

(四)进一步分析:区分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类型

资产减值项目众多,因此本文在H2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细分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类型以检验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公司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具体细分为:存货减值(JZ_Inv)、应收账款减值(JZ_Rec)、固定资产减值(JZ_Fasset)以及商誉减值(JZ_Sy)四类。将代表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虚拟变量分别代入模型(2)中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可以看出,披露应收账款减值、固定资产减值及商誉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后均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而交乘项,除固定资产关键审计事项与公司内部治理的交乘项系数(JZ_Fasset*Gov)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外,其他三种类型的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与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交乘项系数均不显著。表明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对披露资产减值与审计质量的削弱作用主要针对于固定资产,而对流动资产和商誉没有明显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1)采用审计收费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重新对前文的模型进行回归,与前文的结论基本一致。(2)将内部治理水平指数按中位数划分,进行分组回归检验,得到的结果表明,相比于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样本组,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样本公司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都更高,说明在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披露资产减值和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带来了更高的审计质量。与前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限于篇幅,稳健性检验的详细结果不在此列出。

五、研究结论

财政部在2016年颁布了新审计报告准则,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便是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201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是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的重要里程碑。本文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前后2015-2017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具体分类上,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之后,审计质量显著提高;且在内部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披露收入确认和固定资产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带来的审计质量提高效果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实施效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1)新审计报告准则刚开始实施,本文研究出的政策效果局限在一个比较短的窗口,在后续研究中,可以扩大研究区间,探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带来的长期影响。(2)本文主要考察了披露资产减值和收入确认关键审计事项带来的影响,未考量其他关键审计事项类型,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审计师审计报告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重大事项决定权探究
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