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升级对青海商业银行线上支付业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9-07-19邢雁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邢雁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一、中国消费金融具有较大前景,青海地区移动支付渗透率较高
2018年全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8%,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青海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青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年均增长11.8%。线上支付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7亿人,年均增长率28.43%。从移动支付渗透率来看,通过2017年支付宝移动支付账单数据可以看到:
内陆地区的贵州、山西、青海,以超过90%的移动支付比例,远远超过沿海省份。青海地区移动支付面临较大的机遇与挑战。
二、移动支付业务演进,商业银行随之推出“聚合付”
2011年5月,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正式申领牌照。2013年,支付宝大力开展线下业务推广。其中,用户最常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是条码支付①。条码支付是继NFC、HCE支付后,近几年新兴的支付方式,条码支付业务为线下商户提供快捷、安全的现场支付解决方案。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最先以微信、支付宝为主要推广机构。随后商业银行也开始“攻占”移动支付端口。2016年7月,工商银行成为首家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
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演进,聚合支付强势来袭。聚合支付是将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及银行二维码支付整合为统一的二维码支付方式。2016年成为聚合支付元年,中国市场出现3千多家聚合支付机构。同年11月,建行正式推出“龙支付”,成为同业首个推出融合NFC、二维码、人脸识别技术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随着场景、需求日趋多元,为聚合支付创造生长空间。
二、移动支付监管趋严,为商业银行带来有利发展时机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条码支付、聚合支付逐步纳入监管,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改革进入深水区。为规范个人支付业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聚合支付不得处理核心业务、不得沉淀商户资金、不得采留敏感信息三道防线。对聚合支付采取了支持态度,为其规范发展保驾护航。2018年12月27日,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表明条码支付的市场地位正式获得官方认可,同时对条码支付进行诸多限制,如所有静态条码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500元。释放条码支付业务及管理回归小额的信号。指出稳定、可持续的投入和运营是支付业务发展的保障,避免采取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方式扰乱市场秩序。
监管趋严,中小支付机构面临重新洗牌,支付宝、财付通等也成为监管关注重点,为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升级支付产品,重新抢占市场带来有利时机。
三、移动支付业务模式的转变,对产品服务提出新要求,进入提升服务的内涵增长阶段
2018年6月30日起,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推进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改变旧有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进行清算业务模式。
截至2018年6月末,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陆续宣布完成快捷支付“断直连”工作。“断直连”后,支付模式发生改变,原支付机构在第三方模式下的“清算”角色被禁止,改由网联等清算机构完成。更利于监管机构防控风险,掌握金融数据库,金融大数据得到保障。
“断直连”结束了支付机构从事的跨行清算业务,使银行对支付业务的控制力增强,银行渠道回归原有的重要角色。同时需要关注到,“断直连”也带来业务处理的标准化,支付业务竞争加速深化,服务精细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若在创新产品应用、丰富场景等领域固步自封,将面临转变为管道化产品的服务商、供应商的危险。
四、降低手续费的外延式增长模式,不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
目前,青海地区商业银行采用减轻商户服务手续费率协议价的方式,这种增加商户数量的外延式增长方式,不利于业务长远发展。如,部分商业银行采取降低费率的方式,提高其获客能力。青海地区约超3家银行在开展线上条码支付业务时,通过采取零费率的协议价格,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在线上收单业务中,目前传统收单机构的商户费率报价约为5‰左右,商户回佣收入的80%都需分润至清算机构及发卡行。以银联数据分析,70%的交易均为跨行交易,即大部分收单交易需要参与分润。实际商户回佣率约在1.5‰至2.5‰的水平。加之,商业银行定期开展各类积分兑换活动,综合考虑运营成本、人员成本、机具成本,该项业务的回报率较低。如果将收单费率降到零,基本属于亏损状态。难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至产品创新环节,失去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获客能力的先机。
同时,互联网企业在生态圈搭建中具有先天优势,其客户规模也远远高于商业银行。在产品同质化的模式下,商户更适应第三方机构的零费率及服务模式,商业银行通过降低费率的方式,可在短期内达到一定效果。但伴随费率回归正常水平,客户流失也是能够预见的情景,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五、积极应对策略
第一,在商户端不断提升获客能力。发挥银行传统业务的带动作用,通过增加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提高客户黏性。在服务方面,立足客户需求,持续产品创新,提供高质量、令人信赖的对账服务、产品服务,充分发挥银行渠道优势、品牌效应,提高持续获客能力。
第二,合理定价,将有限资源精准投放至产品创新中。商户收单业务是银行传统业务,链条长,投入资源多、人力资本高,采用降价获客的方式,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也不利于业务长远发展。抓住监管趋严的有利时机,将有限资源投放至产品创新中,提升产品竞争力,取得业务长远发展。
注释:
①该数据源自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最新发布的《2018年移动支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