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的海拔与社会信任
2019-07-19姜鑫魏婧冉周蔚敏王紫雯
姜鑫 魏婧冉 周蔚敏 王紫雯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引言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不同地区的社会信任度存在明显差异[1],且中国目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沿海城市普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只是因为政策原因吗?还是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较少的文献研究地理因素对社会经济以及社会信任程度的影响[3],是否地区的海拔高度则可以进一步解释该现象,已有的讨论并未涉及海拔与社会信任的关系问题。因此,基于中国地区间存在信任度差异的现实情况,本文将讨论地区的海拔方差是否影响了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
二、数据来源及信息
研究地区海拔与地区信任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海拔的方差,来探讨海拔的方差与地区信任之间的关系更为恰当,因为较高和较低的地区可能有相似的因素影响信任水平。其次,我们如何度量信任程度,当今主要有三种方式来度量信任程度,即问卷调查,现场博弈与实验室实验。后两者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中国地区的信任水平,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个人社会信任。个人信任数据来源于2003-2013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具体问题是:“一般来说,你是否认为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可以相信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分为五个层次:非常不能相信,比较不能相信,一般相信,比较相信,非常相信,上述五个级别依次对应1到5的值。也就是说,回答的数值越高,个体的信任程度越高。
由于度量信任度的数据来自个体层面,因此需要在实证模型中控制个体的相关特征。 本文中的个体特征包括了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年龄、幸福程度及个人的经济状况等。需要说明的是,反映个人社会地位的数据来自 CGSS 中的以下调查问题:“您认为自己目前在哪个社会等级上?”,备选答案分为 1 到 10 的十个等级,数值越高,代表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越高。
三、实证分析
(一)基准模型及回归结果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并结合已有的决定社会信任水平的研究,作者建立了以下的基准回归模型,
变量 al 为海拔高度的方差。le被调查者身份特征的向量,表示为被调查者的身份地位,其为十级,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填写具体等级。Ed为被调查者的受教育年限;in为被调查者的收入水平。Ag及ha分别为被调查者的年龄和幸福程度。εn为随机扰动项,因个体样本间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本文假设εn关于个体 i 相互独立(独立同分布)。在基准模型中,为本文需要关心的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为,在给定其他个体因素后,海拔的方差与被调查个体的平均信任关系。
v1 v2 v3 v4 v5 v6 m1 m2 m3 m4 m5 m6 VARIABLES trust1 trust1 trust1 trust1 trust1 trust1 altitude_var 3.18e-07***3.28e-07***2.85e-07*** 2.82e-07*** 3.11e-07*** 2.92e-07***-3.98E-08 -3.98E-08 -3.99E-08 -3.99E-08 -4.11E-08 -4.09E-08 Level 0.0325*** 0.0379*** 0.0378*** 0.0375*** 0.0150***-0.00312 -0.00318 -0.00318 -0.0032 -0.0033 Edu -0.0173*** -0.0169*** -0.00874** -0.0111***-0.00173 -0.00174 -0.00359 -0.00353 Incomel-8.32e-09***-6.47e-09***-5.48e-09***-1.87E-09 -2.08E-09 -2.06E-09 Age 0.00357*** 0.00350***-0.00138 -0.00135 Happy 0.158***-0.00684 Constant 3.403*** 3.267*** 3.332*** 3.337*** 3.126*** 2.639***-0.00576 -0.0144 -0.0156 -0.0157 -0.0821 -0.0815 Observations 40,360 40,360 40,360 40,360 40,360 40,360 R-squared 0.002 0.005 0.007 0.007 0.013 0.031
综合表1中的回归结果,基本可以证实海拔方差较大的地区信任程度高于海拔方差小的地区。从表中回归结果也可以看出海拔的方差作为信任的解释变量在六次回归中显著性都非常好。从关键系数看,增加控制变量会显著提升模型拟合程度,虽然系数值在0.031左右,还不可以解释的特别好,但仍可以看出海拔的方差与地区信任程度有显著的关系。从控制变量来看,教育水平以及社会地位,幸福感和年龄以及收入这五个变量有很强的显著性,教育水平系数为负,反映随着劳动者教育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信任程度会降低;社会地位系数为负,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信任感也会降低;收入水平与信任感也是呈反比;年龄的增长也会降低人们的信任水平;但是幸福感越强的人,信任水平越高。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海拔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海拔的方差与社会信任呈现正相关关系,方差越大的地区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可以理解为海拔较高或较低的地区社会信任程度要比平均海拔的地区高。
第二,随着个人地位,年龄与财富的增加信任水平会随之降低。教育也与信任程度呈负相关。
第三,幸福感与信任水平的关系呈正相关,由此可见,自我感觉生活幸福的人,对他人的信任也会越高。
为什么海拔方差较高的地区信任程度较高呢?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理,人文,政策四方面因素去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历史上我国发生过三次比较大的迁徙,人口流动规模较大;第一次是在东晋时期,第二次是在两宋交替时期,第三次发生在明末清初时期。在历史上,海拔方差较高的地区还没有一定的能力去开发,人口流动较少。
第二,从地理角度而言,因为海拔方差较高的地区地形较为崎岖,陡峭,人们更加难以到达,在主要的人口迁徙浪潮中,交通因素制约了人们的迁徙,因为古代的交通工具仍然处于不发达阶段。海拔方差较高的地区的封闭性较强。
第三,基于人文角度而言,海拔方差较大的地区文化较为单一,因为迁徙的人口较少,所以大多是原住民,大家对文化有一致认同性,导致群体内矛盾较少,信任感随之较高。而易受迁徙影响的地区,文化较为多元,地区内发生误解与冲突的几率则会增加,更易导致人们之间的信任感降低。
第四,从政策层面上来讲,自建国以来,我国主要逐步开放沿海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进行贸易更为便捷。沿海城市大多属于平原地区,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会吸引较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这使得沿海地区的文化更加多元,且经济增长较快,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社会地位也较高。地区的不信任因素增加。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政策的制定者需要注意到地区的海拔问题,制定较为适宜的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随着信任水平的提高,贸易成本则会发生降低,对我们的经济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虽然地理因素对信任水平解释力度不是很大,但是更深入的关注地理因素,文化以及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信任的关系,将会有助于制定更为恰当的政策以及提高相关政策的实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