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人生气时,不必急着管教孩子

2019-07-18晓梅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7期
关键词:平息小剧场丁丁

晓梅

一天,丁丁妈和小龙妈聊起管孩子的辛苦。丁丁妈说,从孩子出生前到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她真是马不停蹄,一路在学习各种花式育儿法,但是真遇到孩子不听话时,又常常感到左右为难、怒火中烧。小龙妈秒懂丁丁妈的感受,说当孩子做作业磨蹭或顶嘴时,她也常常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开启吼娃模式。吼完了又后悔自己没能做到“包容”“接纳”的育儿原则,担心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两位妈妈都很犯愁:当妈的都常常生气,还怎么让孩子学会心平气和?

其实,学习情绪管理并非让人压抑、消灭情绪,也不是只能出现好情绪,忽略负面情绪。生活中,大人、孩子都可能生气,重要的是大人如何应对自己的生气,其实就“言传身教”了孩子面对生气的方式。

打、骂是一些大人着急生气时的情绪化反应,这种方式也许暂时能“吓住”孩子,负面后果也可想而知。首先,孩子会陷入很矛盾的心情:爱我的人却让我很痛苦;其次,孩子可能直接学习到打、骂是一种合理方式,回到学校后用打骂同学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会出于害怕而讨好所有对他生气的人。

“我生气了,我不要你了!”“你气死我了,我不爱你了!”是大人另一种含有威胁意味的情绪表达。孩子有可能马上表现出顺从,但心里容易滋生这样的声音:如果我不听别人的话,就没有人爱我;如果我不顺从别人,别人就会把爱抽走。平时孩子再和师长、同龄人相处时,会因为害怕不被别人喜欢而变得冲撞或胆小、敏感,喜欢看别人脸色行事。有些作风强硬的爸媽,会困惑孩子为什么在外人面前胆小怕事,一点儿也不像自己,其实也有这个原因。极端的例子,就是有的孩子在青春期时因害怕没有朋友而被朋友拉去尝试抽烟、性乱甚至吸毒。

大人不需要无时无刻都表现得好脾气,但可以尝试生气时不和孩子的情绪搅和在一起。和孩子保持一点儿距离,就能给他保留一些安全感,也给自己平息情绪的时间。面对3岁以下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安全,大人在生气时不要离开孩子,可以告诉他:“我要和我的生气在一起一个小时。”如果过了半小时,孩子来求情说别生气了,可以告诉孩子还有30分钟。这30分钟,并不是要故意威胁或孤立孩子,而是让他承担最初约定的自然后果。

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大人在气头上,可以告诉孩子自己要进另一个房间待一会儿或出门散散心。最好和孩子约一个大概的时间,让他有个心理预期:大人多久后会回来。一般来说,成人在冲动时如果能停止90秒,冲动的强度就可以有所下降,而情绪完全平息下来大概需要20分钟。等大人自己的心情变平静了,回来再和孩子讨论之前发生的事,孩子也就比较愿意听。如此这般,孩子从大人身上学到的是:我可以生气,我生气的时候不对别人乱发脾气,我可以找我的秘密基地喘口气,或出去走走来让自己平静下来。

大人在生气时,脑袋里还特别容易上演各种小剧场。例如懊恼之前孩子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懊恼自己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以后发生了什么情况,要怎么办;批评别人、批评自己……很多时候,孩子身上发生的事其实很小或已经过去一会儿了,是这些脑袋里的小剧场让大人越来越气甚至情绪失控。

深呼吸有助于赶走不合理的剧情,散步时把注意力转回到自己的腿和脚上,或者眼前看到的人、事、物身上,也能帮忙关闭小剧场。最初,没有经过这样练习的人,从小剧场开演到停演,大脑至少需要15分钟左右。有研究表明,如果经过累积20小时左右的刻意练习,小剧场关闭的时间可以减少到1分钟。也就是说,你仍然会生气,但平息生气的时间会大大缩短。看手机、看电视虽然也能分散注意力,但不太能提高你对于自己身体的觉知和对于情绪的觉察能力。

总之,大人生气时,不必急着管教孩子。先安顿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示范。

猜你喜欢

平息小剧场丁丁
爱的诗行
时间
平息暴乱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