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2019-07-18王芳
王 芳
(栖霞区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京 210028)
过去在进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时,需要开腹进行操作,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创面大、愈合较慢,同时不美观。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当前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也快速发展起来。较之于普通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出血更少、创面小、愈合较快,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人员以及患者所认可。而在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时,护理人员的配合对于手术时长、手术顺利与否以及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次研究分析了我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过程中手术配合护理应用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妇科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患者50例,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28例,子宫肌腺瘤10例,子宫内膜癌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39~58岁,平均年龄50.43±2.17岁,治疗组患者年龄范围42~56岁,49.89±1.99岁,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年龄方面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在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时,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2.2治疗组
对治疗组患者来说,从术前准备,手术配合以及术后处理等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配合。
在术前准备阶段,巡回护士需要在术前1天到病房观察患者,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并再次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手术大概时长、平复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以一个积极地情绪迎接手术。手术当天需要进行手术室准备。首先需要调节手术室内温度及湿度,使之处于人身体的最适温度以及湿度,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手术台面、无影灯、显示屏等位置的清洁,确保其无菌。同时,需要对患者体位进行准备,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两腿与支架之间需要放置腿垫,避免腓总神经的损伤,同时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手术时头低脚高位导致患者体位变化造成的危害。
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首先要对患者信息进行再次核对,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好心电监护,方便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给药。同时,器械护士需要在对患者消毒时就去刷手,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要的双极、电刀、吸引器以及其他手术器械,并与巡回护士进行数量核对,同时,器械护士需要连好气腹机。手术结束后,需要与巡回护士再次进行器械以及耗材的核对,确认无误后关气腹、关腹。
在手术结束后,等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向患者告知手术已经完成为患者穿好衣物,携带患者影像片、病历,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病房护士为患者戴上心电监护,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1.0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当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评价指标存在差异且P<0.05时,认为两组患者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 25 119.52±10.77 82±5 4(16.00%)治疗组 25 87.24±9.37 47±6 1(4.00%)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长/min平均出血量/mL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长、平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以上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在进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时,较之于传统的开腹手术,经腹腔镜行手术具有创口小、病人疼痛少、耐受能力高、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是经腹腔镜行手术时,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更多,且对患者体位、显示屏摆放以及手术器械操作的要求更高。倘若在进行手术过程中手术医师与护理人员的配合不到位,就可能出现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多以及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等情况。因此,在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时,要求护理人员特别是器械护士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流程以及仪器设备,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器械传递,根据手术情况选择恰当器械,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必须做到不慌乱,配合手术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本次研究中,在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为患者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医师,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可以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