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下宝库大盘点

2019-07-18轮奂本刊资料库广东省博物馆

收藏·拍卖 2019年7期
关键词:南澳江口采石场

文:轮奂 图:本刊资料库、广东省博物馆

虽然中国水下考古步入成熟阶段的时间不长,但短短三十年间,已取得众多丰硕的成果。从“南海Ⅰ号”沉船的整体打捞,到近年江口沉银的围堰排水,再行发掘,中国水下考古人员的足迹已遍及国内的江河湖海。我国水下遗产种类多元化,保护方式、发掘手段也取得新突破。

南宋 空心金镯

平面片状的桃心挂饰金项链

【南海Ⅰ号】世界水下考古史上的创举

年代:南宋

所在地:广东台山川岛海域(现移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南海Ⅰ号”是其迄今为止海上丝绸之路水下考古最为重要的成果。在中国水下考古史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87年在广东川岛海域被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并移入“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沉箱整体打捞沉船,堪称世界水下考古史上的创举。

“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大部分是东南地区著名外销窑口的陶瓷器,如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福建磁灶窑等,还有大量铁器、铜器、锡器等金属器,反映了南宋金属的制造水平。对宋代瓷器外销、远洋航行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均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

盘心绘有文字的青花瓷

【南澳Ⅰ号】国内发现唯一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贸船

年代:明万历时期

所在地:广东汕头南澳附近海域

“南澳Ⅰ号”,原名“南海Ⅱ号”,2009年改称“南澳Ⅰ号”。它是一艘明朝晚期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的商船。它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贸船。

出水文物横跨宋、元、明三个年代。结合考古勘探资料分析,当时初步判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耿宝昌认为,“南澳Ⅰ号”船体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其承载的货物,因为它对于人们了解明代的航海史和造船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南澳Ⅰ号”出水的文物还说明,当时的贸易已经超越最早的海外贸易——奢侈品交换,而进入到民间生活,是沿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相当大。

明 青花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碗礁Ⅰ号】出水瓷器不输官窑

年代:清康熙时期

所在地:福建福州平潭海域碗礁附近

在发现“碗礁Ⅰ号”之前,中国水下考古发现的都是宋元时期的沉船遗址,但完整的清代沉船遗址还没有发现过。“碗礁Ⅰ号”正填补了这一空白。

2005年,最初是当地渔民从附近海域捞到一些古代瓷碗,消息很快不胫而走,盗掘猖獗一时。国家力量开始介入,“碗礁Ⅰ号”的盗掘得到遏制,考古人员对沉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出水大量瓷器,据鉴定多为清代康熙时期的民窑瓷器。令考古人员倍感惊奇的是,船上竟然没有一件景德镇以外的瓷器。“碗礁Ⅰ号”沉船装载的货物大多数是青花瓷,还有部分五彩瓷。众多的优质品不输当时官窑瓷器,可谓“土坯细腻、质地莹薄、釉色俱佳”。出水瓷器大部分为观赏用的陈列瓷和日用瓷。

“碗礁Ⅰ号”最后清理发掘完毕后,出水文物达到了15000多件,连同失散、被盗、被毁的,这船货物估计应在5万件以上。

出水金锭

出水银锭

【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江口沉银)与民间传说相印证的首个高级别考古

年代:明晚期

所在地: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对于江口沉银是否存在、具体地点在哪儿,之前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直至2015年犯罪团伙的盗掘才让江口沉银的具体地点浮出书面。文物考古专家对江口沉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超过1万件文物从江底被发掘出来。在出水的银册上面,能够清晰地看到“册封” “郡王”的字样。这些密集出现的文物,让考古专家确定这里就是张献忠沉银地点无疑。

在此次考古发掘中,金属探测、磁法、电法和探地雷达等技术的运用也区别于以往的考古发掘。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携手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立联合研究团队,为考古工作提供科技支持,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信息技术“透视”江水和砂石层下的河床基岩,逐渐揭开沉睡江底370余年的秘密。

此外,此次考古发掘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要建围堰排水后再进行考古发掘,这区别于传统的水下考古,通常海底或河底的沉船,考古队会围绕船体展开;而江口沉银遗址被认定船上物品散落四处,在河床砂石里面夹杂起来,所以这次要利用围堰,把水排干了再进行发掘故此次江口沉银发掘又是一次重要的水下考古新尝试。

【“经远”号沉舰】填补中国深海考古空白

年代:晚清

所在地:辽宁大连庄河海域

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一次重大成果。自2018年起展开调查,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了木质油金字体的“经远”舰名,悬挂于舰舷外壁,由此确认沉舰身份。考古采用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完成7个潜次的调查作业,潜水时长达到67小时,最大深度1003米,提取深海文物标本6件,积累了大量的深海数据,熟悉了深海作业流程,实现了中国载人深潜技术与水下考古的首次联合,填补了中国深海考古的空白,为中国深海考古后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远”号最后选择出各类材质的标本500余件。

各种小口径武器弹药筒、子弹等

根据水下考古成果复原的“经远”舰模型

【西樵山石燕岩水下采石场遗址】国内最大、最完整的水下采石场遗址

年代:宋至清

所在地:广东佛山西樵山

中国水下考古的成果还不止海洋与江河底下的沉船和宝物,还有其他水下的古代遗址,广东佛山的西樵山石燕岩水下采石场遗址便是一例。西樵山中的山体洞穴中,藏有6万平方米、沉睡500多年的水下遗址——石燕岩采石场,可谓“别有洞天”。有专家认为,这个采石场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完整、最雄伟的一个水下采石场考古遗址。根据考古和历史文献推测,西樵山在南宋之前就已经开始开采石材,在明代弘治年间,下令严禁采石。西樵山的洞穴采石场,恰恰能为当时历史的经济发展信息提供证据。

考古人员利用三维建模,水面、水下综合的三维数据测量技术,对石燕岩采石场的内部进行了探测,掌握了大量采石场的信息。这一遗址的开发与考古价值体现在不但可以复原古代采石场景,还可以研究唐宋明清珠三角建筑风格、手工业发展情况,西樵山对珠江流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意义,可谓开创了中国水下考古领域新纪元。

猜你喜欢

南澳江口采石场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废弃采石场华丽变身
采石场大变身
汕头海事航标联合夜巡 护航春运南澳水域通航安全
Dyeing a “Blue Lagoon” black 染黑蓝湖
Dyeing a “Blue Lagoon”black
江口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