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空间与平面的无界交互
2019-07-18木子本刊资料库
文:木子 图:本刊资料库
本期封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空间与平面的结合。主图所呈现的画面是一个视频作品的截图,为观者创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感。而与之结合的是本期拍场图解中吴冠中一幅著名作品——《双燕》的局部。两者结合仿佛神来之笔,视觉的色调和谐统一之外,还会带给人一种平面画作所隐藏的正是主画面所展现之想象。那片灰瓦白墙之后是一个怎样的所在,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杭州10秒》影像截图
拍摄《杭州10秒》的演出现场
隐与显
封面主画面的截图来自于艺术家张锰系列作品《中国1000秒》其中的一个视频——《杭州10秒》。这个系列作品中每个视频作品都是10秒钟的短视频。这个迄今为止对于张锰来说最庞大的一个作品,里面将包含100个这样的10秒短视频。他从2016年年底开始创作,也是艺术家近几年来对中国社会现实理解的一个释放。
张锰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录。10秒不仅是一个上传视频的上限,也是一个人能忍受枯燥的重要节点。所以在这10秒里面,我总想去找出一种感觉,每一秒都是一种不同的感觉,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在张锰看来,这10秒的意象既是当下流行社交软件的表达极限,也是急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一种表现形式。用10秒一个的视频去表达和展示,不啻为最贴近当今时代的一种艺术方式。
《双燕》 布面油画
在这个系列作品中,张锰拍过一个天空中的飞机,在第10秒的时候飞机正好飞出他的画面;还有在大理的洱海边拍的一个水草,在水波的作用下,水草的一片叶子就被打出了画面……这些视频都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强调一种感觉,也是张锰所理解的中国文化中的此时此刻——当下的感觉。
就像这个截图的短视频中,拍摄的其实是一种云雾在光影作用下变化的感觉,画面来自于不久前的中国美院毕业展中的一个戏剧演出现场。舞台灯光和人工烟雾制造出一个画面空间,虽然是一个静止的画面,但这10秒里的云雾却一直在变化之中。
正如张锰其他传统的油画、纸墨作品一样,其3D影像、影像装置、胶片摄影等作品的表现手法也多为去繁就简,而取清明阔朗。在对其各类作品的阐释中,张锰曾多次提及“隐藏”“隐居”“隐退”的字眼,在有意无意之间宣导了其创作的整体精神取向:以退为进,以隐为显。也正如他自己所言:“将最日常的自然造物作为自己自由思维的精神隐居之所。”
在他各系列的作品中,从构成法则而言,多是立足于宁缺毋滥的减法思维,不论是多媒体的影像或者相关装置作品,还是意涵更为相通的纸本水墨,因其删繁就简,而令作品面目简约清冽,有似“隐隐欲言无言”。
繁与简
今年恰逢画坛巨匠吴冠中诞辰100周年之际,封面选取其作品也有向其致敬之意。
但同时,张锰作品的去繁就简,与吴冠中作品的融合中西也有着某种惺惺相惜之趣。吴冠中也是善于简化物件,用半抽象形态表现现代感的大师。《双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中国水墨的意境;但又与中国水墨不同,其中拥有更多的笔触意味和更丰富的画面细节。
用西方技法传达东方审美意境,已经成为吴冠中标签式的艺术特征。而油画布上大面积的留白,就让出了传统水墨所需的想象空间。正是这样的画面给每个观者带来了属于自己的联想,于是看似平面的表达,却有了多维的变幻可能。已经不止于3维空间了,连时间都可以被加入其中,就有了4维甚至5维……
而两个画面的结合,让这种想象有了实现的空间——在那白墙灰瓦背后,是否有《杭州10秒》舞台上同样的光影与云雾;是否有同样的呐喊与细语在演绎中呢?
其实繁与简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简单的画面,简化的线条同样可以打造出丰富的意境和想象空间。关键在于创作者内心是否足够丰富,有足够厚重的承载需要表达,否则再多的堆砌也只能是空洞与乏味,苍白而无力。
张锰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影像艺术系
主任,天津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家。
1996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2006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04 年至今主持天津美院影像艺术系(原数字媒体艺术系)。
张锰是一位跨媒介艺术家,作品介质游走于3D动画、多屏视频影像、绘画、装置;也是一位城市文化设计专家,曾任四届(2010、2012、2014、2016)中国天津夏季达沃斯经济论坛艺术展示区新媒体艺术视觉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