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

2019-07-17鲍金伟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鲍金伟

摘 要:本文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序推进,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化财务管理,也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解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

自2001年我国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出台,使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更加有效,财政资金的支付更加安全,行政事业單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显著。但是受到传统支付方式的长期影响,国库集中支付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何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相统一,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理性分析,直面问题

1.预算管理滞后,监督流于形式

(1)预算方法不科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不重视,为了操作简便,仍然沿用增量预算法,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发展趋势。

(2)预算细化不到位。细化预算就是为了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但是一些单位怕麻烦,编制预算时不细致,尽管减少了预算和实际支付之间的差异,却又导致虚增、虚报等不良结果。

(3)预算监督不深入。预算工作缺乏严肃性,还体现在一些单位的预算编制审批形式化,对于预算的执行监督力度不够,依法管理观念不强,容易造成预算资金去向不透明,引发财务漏洞。

2.公务卡使用受限,影响有效落实

公务卡的使用是公共财政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可以有效增强财政资金管理力度,强化对财政的监督。作为当前比较主流的财务管理手段,使用公务卡的流程如图1所示。

尽管公务卡的作用很大,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公务卡无法使用。公务卡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比如POS机。在一些会议现场或者贫困地区,POS机的缺乏导致公务卡无法使用,还是要采用贷款单或者先行垫付的方式,违背了使用公务卡的初衷,影响了公务卡的推行。

(2)公务卡使用缺乏培训。公务卡的使用和普及还依赖于广大工作人员的推进。每年新招聘的人员如果

图1 公务卡申报和报销流程

没有及时进行公务卡使用培训,就会依赖传统的现金结算,导致公务卡的使用流于形式。

(3)公务卡使用流程有待优化。公务卡的使用首先需要申报人向银行发出申请,办卡成功后与申报人的个人信息相挂钩。一旦在公务卡使用过程中产生逾期或者滞纳等问题,将影响到持卡人的信用记录。在当前的报销流程中,受到财务制度等因素影响,持卡人的公务卡使用信心不足。

3.业务流程烦琐,支付周期较长

(1)业务流程烦琐。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施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首先申报用款计划,待财政局将用款计划上报国库处。通过审批的用款计划才会交到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然后才能完成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款项下达。

(2)支付周期长。财政的支付业务,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网上发起申请,同时还要将申请打印、加盖本单位、主管单位用章。申请需要预算处上报至国库处审批,将电子文件上传给人民银行或指定代理银行。一旦发生退款,办理环节还将增加。

(3)审批环节多。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了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做事,需要在不同主管部门间往返多次。经过层层环节的审批,资金的到账效率不高,支付周期也大大延长。既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正常开展,也阻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进。

4.内控意识淡薄,内部监控薄弱

(1)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受限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出的时间,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还没有及时进行更新,不能充分满足财务内控的需求。对集中支付新规定的学习不够,也导致管理人员不愿意主动进行财务内控。

(2)财务内控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财务内控除了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动配合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建设方面,管理人员没有投入充分的精力,也导致资金使用出现杂乱无序的情况,甚至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发生。

(3)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财务内控的认识不足。财务内控是为了更规范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增强资金的安全使用。但是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却存在着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授权审批,对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清等现象。财务内控的有序管理意识还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及时转变思想和提高认识。

二、思考对策,巧化难题

1.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果

(1)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能力。作为国库集中支付的核心,做好预算管理能够有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响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需求,将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主体,辅以其他预算编制方法,不断细化预算编制水平,尤其是公用经费的定额细化。

(2)提升预算规范执行水平。预算的执行需要规范,并且行政事业单位要构建针对预算执行的监控系统。对每一笔预算严格使用把控,动态地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违规问题要及时介入,保障预算的执行效率。

(3)资金使用全程监控。财务管理部门要对通过用款计划审批的项目资金进行全程监控,对资金的金额、流向、用途等与预算进行核对,将结果汇总至相关责任人,对发生异常现象的资金使用进行问责。

2.推行公务卡改革,有效落实公务卡制度

(1)提升公务卡宣传培训力度。公务卡的使用能够从源头加强财务管理力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对公务卡的宣传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意识到公务卡的重要性,愿意办理也愿意使用,推动公务卡制度的施行。

(2)完善公务卡配套服务。当前的公务卡申请和使用都有一些不便利之处,比如申报的流程过长、使用的期限和地域限制等,都降低了公务卡广泛普及概率。作为公务卡的代理银行,可以优化办卡流程,丰富用卡条件,比如免息、打折等,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用卡积极性。

(3)優化公务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提高公务卡的使用频率的形势下,还要做好公务卡使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发挥规范用卡行为、提供更好的便利性等作用。当然最根本的作用还是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3.完善支付信息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1)流程化繁为简。当前的业务环节流程较为烦琐,涉及的部门众多,比如财政内部审批需要依次通过业务处、国库处和预算处三个管理部门的同意。用款计划的申报和支付都需要工作人员奔波数次。对流程进行简化后,内部审批只需上报国库处,用款计划申报也只需向国库处上报一次即可。

(2)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依赖于业务人员的素质水平。首先要扭转业务理念,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向管理型财务转变。不断提升软件系统的使用能力,加快业务流程办理速度。

(3)升级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的系统化要求较高,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设计开发相关的财务系统。不仅可以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完美对接,还可以依托网络形成大规模的系统集成,方便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

4.强化内控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树立内控意识。首先领导要有内控意识,从而带动全体职工都能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内控制度建设。

(2)严格岗位管理。单位要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严格按照用款指标进行审批支付。并建立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经办人、审批人的工作权限,使每个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3)建立内控机制。对日常报销要建立一套相关的支出规定,在集中支付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单位内部设立监控机构,对日常工作的程序方法进行监督评价,既强化了内控,又引导了国库集中支付行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有着重要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调整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推进财务管理改革,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沛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当代经济,2015(19).

2.肖东云.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3.王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会学习,2017(7).

4.银庆华.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学理论,2015(15).(责任编辑:刘海琳)

猜你喜欢

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论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
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对策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