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19-07-17纪琳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纪琳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仅是其开展日常运营的基础,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依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既能预防可能产生的腐败行为,也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健康有序运行,意义十分重大。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实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尽完善、运行机制较为低效、监管程序缺乏力度等。本文对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系统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使用保管的体制,即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各司其职、各担其责、相互制约、集中协调,以达到闭环管理的最终目标。本文主要站在基层使用单位角度阐述固定资产管理中涉及的相关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一,重要性。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大、使用期限长、经济性质重要等特征,所以相对于其他会计要素而言,对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的设计完整性和执行有效性等方面的管控在日常运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作用。一套良好的资产管理体系能明晰资产物权,防止流失浪费,提高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率,同时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其不仅能使相关人员随时了解单位资产的历年购置、使用和处置情况,避免因对数据掌握不清而造成的无故闲置和重复购置;也能对确系闲置资产和使用效率较低的资产进行及时处置,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可以为单位资产的审计、评估和决策环节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避免可能造成的遗漏和隐患,显著降低单位的经济活动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1.资产没有明确的归口管理部门,各部门和岗位间职责不清

单位应采用书面制度形式明确资产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责权利归属,可通过制定业务流程图、设计职位说明书、制定固定资产使用手册等具体形式使职工掌握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分配情况,明确其中涉及岗位的权利义务关系,尤其注意贯彻不相容职务必须严格分离的规定,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过于集中的情况。对于资产管理岗位应设置对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和职工奖惩制度紧密挂钩。

2.实物管理存在漏洞,没有完整的记录,定期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

单位应建立健全真实、完整、详细的固定资产记录体系,对于每项资产都要设置卡片和台账,把预算、请购、采购、验收、入库、入账、领用、贴标、保管、处置等环节均设为内部控制要点;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并结合不定期的抽查以核实是否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发现不符的应及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并妥善处理;如涉及重大改制或重大损失的情况还应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完成资产核实和清查工作。

3.未按国家政策法规购置、处理固定资产

相较于一般企业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购置和处理上受到更多政策法规的规范制约。在购置方面,单位应遵循科学合理、勤俭节约、从严控制、预算先行的原则,以具体职能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尤其要避免办公用房、办公家具和公务用车这三类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超标配备。未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不得将固定资产的购置支出列入单位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对于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的固定资产应特别注意购置流程和供应商选择是否符合政府采购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处理方面,单位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各级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出售、抵押、变卖、转让、捐赠、报废等行为。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单位应根据“收支两条线”的办法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4.对存量资产利用不足、使用效率低下,因管理不善导致提前报废

由于某些体制原因和历史遗留问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产闲置情况较为突出,运营效率不甚理想。因该类资产属于国有财产,经费由财政全额拨付,导致大部分单位偏离勤俭节约的原则,造成资产的超标配置、无用购置和重复购置。对于存量资产应树立科学使用的意识并建立盘活机制,具体可采取的措施如下:设计并执行完善的保养计划,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维修维护,保证其始终处于可使用状态;对职工开展资产日常保管和使用技巧方面的培训,避免因保管不当或错误操作导致资产实质损耗甚至提前报废的情况发生;聘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对资产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有序淘汰落后设备,保证单位固定资产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对重要资产应办理投保手续,有效规避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5.手工记录资产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完整,缺乏统计管理功能

在全面倡导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当前形势下,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记录办法已明显落伍于时代,既无法跟上先进技术的潮流,也无法满足本单位核算及各级部门监管的基本需求。单位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思维,将对资产的静态记录转化为动态管理,充分利用财政平台、财务软件及互联网技术,对各项固定资产的基础信息和当前状态进行实时记录、追踪更新。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大数据系统来对资产实施统计、报告、分析等高阶管理,通过先进的条形码技术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盘点、维修、报废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账物相符,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自动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同时定期(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生成管理状况诊断报告书,为领导班子的相关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6.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制度执行与设计初衷脱节。某些基层单位因为编制有限无法做到专人专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现实原因,在固定资产的监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有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贯彻力和精准性,导致最终效果不甚理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导致的管理失控,单位应在资产监管岗位上配备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优秀专业能力的职工,并通过定期轮岗、专项检查、突击审计等手段保证该关键岗位的健康存续。

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可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对资产购置预算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保证该过程没有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结合财务记录中的购置时间、可使用期限、折旧金额等资料对实物资产的保存状态进行比对,核实资产的生命周期和使用效率是否与计划一致;当资产岗位人员离任、轮岗时应严格进行移交监交程序,避免因交接不善造成的资产流失和无故闲置,并形成书面记录归入档案妥善保存,保证信息衔接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建立一套科学先进的绩效评价体系,把资产管理各环节中所涉及的岗位都纳入该体系,把绩效评价的结论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有关目标相比对,与岗位职工的绩效工资相挂钩,通过明确奖惩来保障资产管理过程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7.对新准则新规定掌握不够,在会计核算上产生漏计错计

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统一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在该制度中“固定资产”科目是变化较大的科目之一,足见国家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视。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范围、折旧计提起始时间和折旧年限等方面有了顯著变化。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务必认真学习新规定、掌握新要求,积极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术技能,确保固定资产核算真实准确,避免产生多计、漏计和错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体制机制的原因,还是单位自身积弊的问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尚存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完善和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相信各层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能更好把握政策要求,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袁春波.探析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4).

2.罗丽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18(27).

3.杨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0).

4.徐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策略探究.中国集体经济,2018(01).

5.黄艳梅.新会计制度下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时代金融,2018(07).

6.高金凤.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8(01).

7.董春霞.浅谈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现代经济信息,2017(07).

8.叶钦海.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浅探.财会通讯,2017(13).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