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视角下汉维情感隐喻“喜悦”的表达

2019-07-17顾永琴王义丹

新丝路(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认知隐喻

顾永琴 王义丹

摘 要:本文以概念隐喻作为理论指南,通过考察分析汉维语两种语言中“喜悦”情感隐喻的表达,认为在汉语和维吾尔语在表达“喜悦”情感时所用到的隐喻在“空间的向上”喻喜悦、“肢体的表现”喻喜悦等方面具有一致性,这与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和物质经验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隐喻;喜悦;认知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是一种认知能力,一种人们认识世界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的一种能力。Lakoff(1989)认为隐喻是从特定概念领域到抽象概念领域的系统映射,并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向隐喻和隐喻隐喻。

人类的情感是抽象的、无形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的情感表达是通过隐喻来概念化,从而生动地描述或表达情感。因此,本文将使用概念隐喻作为理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和维吾尔语中“喜悦”情感隐喻表达的异同。

一、汉语和维吾尔语中“喜乐”情感隐喻分析

在人类发展中,对空间概念的感知在语言和认知方面都相对较早。人们对空间的感知比较具体,而对情感的感知则比较抽象,“喜悦”这种抽象情感常常会通过人们对空间的感知来表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汉语和维吾尔语都会用空间隐喻来表达对人的四种基本情感之一的“喜悦”。

1.以“空间的向上”喻喜悦

汉语和维吾尔语都有“空间向上”喻“喜悦”之情。此时,“喜悦”是一种轻松的、向上的感觉。如:

(1)他们越讲兴致越高昂。

(2)老师的一番鼓励的话让他沉重的步伐变得轻盈起来。

(3)sawaqdalar kjpijat ktirildi.

同学们情绪高涨。

(4)apamni bu aχ mini qiziqimni krytti.

妈妈的这席话提起了我的兴致。

(5)ballarni qizinliqni naχajiti juqiri boldu.

孩子们热情高涨。

“喜悦”的概念隐喻及其相应的语言表达是基于人类的经验。由于人类在空间概念的认知发展中的共性,再加上相同的生理体验,所以两种语言中都有“喜悦是上”的这种方位隐喻的概念。如(1)-(5),“高”和“轻”“”“”和“juqiri”都是用表示与方位“上”有关的词语来表达喜悦情感。

2.“以肢体的表现”喻喜悦

当人们自己的期望、目的达到后,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愉快和舒适,并且这种情感常常会通过笑、蹦、跳、张嘴等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如:

(6)同学们高兴地手舞足蹈。

(7)他一开口说观众准会笑得前仰后合。

(8)akam χu.

哥哥笑得合不拢嘴。

(9)mti.

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会通过肢体动作来隐喻“喜悦”之情。这是由于人类具有共同的身体结构、生理特征,当自己的希望、目标达到自己的预期后,内心感到愉悦和快乐这种情感就会通过一些肢体动作表达出来。因而汉语和维吾尔语都会使用一些肢体表现来表达“喜悦”这种基本的情感。如例(6)--(7)中的“手舞足蹈、合不拢嘴、前仰后合”例(8)--(9)中的“a”等肢体行为一般都是在感到“喜悦”这种情感的时候发生的。

3.以“容器中的液体”喻喜悦

容器隐喻是实体隐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作为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其身体或身体的某个器官就是一个容器。因此汉语和维吾尔语都把有形的人类身体视为容器,把“喜悦”这种抽象的情感喻为“身体”这一容器中液体,通过人类对容器中液体具体的体验“喜悦”之情。例如:

(10)他心中充满了喜悦。

(11)u turatti.

她的脸上荡漾着喜悦的笑容。

从以上例(10)--(11)我们可以发现,在表达人类最基本的这种“喜悦”情感时,汉维两种语言使用“心”“胸”等身体器官,把“喜悦”这种情感喻为“心”、“胸”身体器官中的液体,因为人类都有共同的身体结构、生理特征所以在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有这样共同的隐喻。

4.以“动物”喻喜悦

动物是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人们常用一些愉悦的动物隐喻“喜悦”之情。例如:

(12)他像蝴蝶一样飞到花园里,快乐的转起了圈。

(13)u χuldi.

他高兴地像兔子一样跳了起来。

5.以“盛开的花”喻喜悦

汉维语种花常用盛开的表达“喜悦”之情。当人感到喜悦时,微笑时舒展的脸部表情如同盛开的花朵,由于“花”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人们对此有同样美好的身体体验基础,所以汉维语中都会用“花”来隐喻“喜悦”之情。如:

(14)听到通过面试的消息他的心里乐开了花。

(15)母亲心花怒放,淚水横流,向儿子伸出大拇指:“太好了,我为你感到骄傲”!

(16)

姐姐第一次领到工资心里乐开了花。

通过例(14)--(16)可知,因为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即对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花”有类似的积极情感体验。所以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有用“花”这种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喜悦”情感的概念隐喻。

6.以“体温上升”喻喜悦

当喜悦来临时,人的体温会都升高,血液突然涌至人的脸颊,使脸颊变得红润,因而有“喜悦是面部变红”这一概念隐喻。汉维语中都有这种隐喻的表达。如:

(17)听到被大学录取的消息,他高兴的脸都红了。

(18)ukam χuyzliri qizirip ketidu.

弟弟一高兴,脸就发红。

在考察分析语料中我们发下,汉语中常用“晴朗的天气”喻喜悦之情,但是维吾尔语中这种情感隐喻则较为少见。如:

(19)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和喜悦。

(20)他满面春光的走来,发出灿烂的笑声。

天气或季节能成为情感的始域源,映射到情感的目标域,是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天气密切相关,阳光灿烂的好天气使人心情愉悦,阴沉沉的天气使人情绪低落。所以“喜悦”常被概念化为阳光充足、没有乌云而晴朗的天气如例(19),例(20)中的“喜悦”情感被概念化为 “满面春光”,这是由于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感受,因此常用春天这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季节来表达“喜悦”情感。

二、结语

通过对汉维语“喜悦”情感隐喻共性及差异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因为人类的生理结构和物质经验相同,所以汉语和维吾尔语在表达“喜悦”情感时所用到的隐喻在“空间的向上”喻喜悦、“肢体的表现”喻喜悦、“容器中的液体”喻喜悦、以“动物”喻喜悦、以“盛开的花”喻喜悦、以“体温上升”喻喜悦具有一致性,不同之处在于汉语中常用“晴朗的天气”喻“喜悦”,在维吾尔语中这种表达较为少见。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喜悦”情感为研究对象,分析考察了汉语和维吾尔语“喜悦”情感隐喻表达的共性及差异,进一步揭示了汉维语中“喜悦”情感隐喻的实质。期望对本文研究成果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及翻译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家旭.英汉“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2]刘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研究汉法情感隐喻“喜悦”[J].汉字文化,2017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13

[4]王玲.中韩“喜悦”情感隐喻的认知阐释[J].鄂州大学学报,2016

猜你喜欢

认知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