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2019-07-17任志鑫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0期
关键词:监管一带一路优化

任志鑫

摘要: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及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含义,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企业优化财务管理的七个方面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监管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要在现代化企业建设中引入并运用“一带一路”的思想和理念,分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一带一路”及国企财务管理概述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战略,并开展了一系列的顶层规划设计和建设,如:“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1.识别防范资本运营风险。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对国有企业资金统筹与成本结构进行合理、准确的判断,较好地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减少资金运营风险。2.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3.提供决策支撑。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企业运营状态,通过精准的财务分析,判断企业运营的亏损与盈利状态,预估经济走向及企业发展趋势,为国有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剖析

1. 企业管理会计问题。当时代进入到“一带一路”的战略阶段,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战略意识还显得相对薄弱,没有顺应“一带一路”的倡议进行战略性定位和规划,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益的提升。加之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缺乏完备的理论研究,导致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2. 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迟滞。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之下,企业还习惯于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和方法,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在国际市场销售比例提升的趋势和要求,对国外企业的业务往来营销管理缺乏优化,导致企业短期内坏账死帐的比例不断攀升,降低国有企业运行发展效能。

3. 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尚未完善。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及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形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而在当前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之中,还停留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层面,缺乏完整系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对于国有企业财务战略分析、决策、风险管控缺乏强劲有力的信息支撑。

4.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体现出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缺陷和不足,没有快速适应国际财务惯例,在财务管理制度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象。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1. 加强对外汇风险的管控。由于国际市场存在较大的货币风险,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外汇风险,要准确地判断和分析外汇市场,通过强化选择签约货币的方式,实现“收硬付软”,并保证货币收款、付款、借款的币种一致,加强对外汇风险的管控,避免因外汇过度波动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例如:在进行国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考虑计价货币汇率波动超出约定幅度的现象,在合同签订时明确对这一情形的汇率损失补偿规定,以使国有企业最大程度上规避和防范外汇风险损失。同时,还要合理地运用金融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远期股票合约、期货合约等,由于它们是场外交易,为此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以减少因外汇波动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和管理。要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和管理工作,强化监事会的职能,明晰企业董事会的权责,依法实现对企业财务的监督,杜绝和遏制财务工作中的腐败现象。同时,还要建构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监督奖惩激励制度,使财务监督与绩效相挂钩,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有效的奖惩激励措施,提升财务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另外,还要选取多样化的财务监督方式,实现对财务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和管理,采用定期检查、实时检查、巡查等方式,实现对财务工作的全方位、多角度监督,避免财务监督的“真空”现象。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3.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要注重和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预测和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财务计划方案,并在对国有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地管理企业资金,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一是建立健全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制度。要做好国有企业现金日记账和库存现金核对工作,采用定期、不定期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企业库存现金进行管理;二是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要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内部控制能力,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效率;三是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平台,对国有企业财務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存储,充分体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集中性、有效性。同时,在先进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之下,较好地减少数据自动分析处理的误差,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水平。考虑到“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企业的业务分布更加宽泛,为此要充分运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全面地反映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链,实现财务资源、数据的整合和链接,体现出财务数据、信息、核算、管理相对集中的理念,较好地实现对财务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和管理,有效把握国际业务动态信息。

4.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要全面树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明晰财务风险防范的原则和特点,规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行为,建构科学合理、高效齐备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体系,优化资金配置,较好了地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和应对。同时,要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明晰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避免财务管理人员中的腐败现象。另外,还要降低国有企业负债压力,要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方式,减轻国有企业的压力和负担,要将非核心辅助性的业务与主营业务相分离,确定国有企业核心资产,并对主辅分离工作进行经济型的补偿,规避不必要的经济纠纷,防范财务风险。

5. 优化企业融资管理。国有企业要积极争取国内商业银行、国内政策性银行、传统世界多边金融机构的融资,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低成本融资,并注重对融资资金的集中化管理,成立资金管理中心,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统一调配和使用,降低企业整体融资成本,并利用信息化资金管理平台减少货币贬值损失,降低企业资金汇总成本。

6. 优化企业税收管理。国有企业要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税收协定,加强双边磋商,加大税收协定谈签、修订的力度,全面透彻地理解和把握税收协定中的优惠政策,规避税收风险。

7. 优化企业会计管理。国有企业要加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规范的研究,不断补充和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使之与国际接轨,并基于我国企业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注重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国际化趋同,形成新的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更好地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共同发展和进步。同时,我国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争取国际会计咨询委员会更多的席位,提出能够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建议和意见。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要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从会计、税务、融资、内部控制、监督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推动企业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鹏郡.“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7(23).

[2]巫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助推“一带一路”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9).

[3]赵倩.浅谈“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及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18(06).

(作者单位:华润山西医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监管一带一路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