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诊改”为桥梁,打造高职院校特色质量文化

2019-07-17高见李鸿杰王纯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诊改长效机制

高见 李鸿杰 王纯

摘    要: 诊断与改进是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指导,以机制和制度建设为保证,以质量文化建设为核心。根据学院规划和发展目标,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测与诊断,明确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弱项、短板和不足,进而激发内在学习、创新动力,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质量的工作模式。完善“诊改”机制,培育和发展适合自身办学定位的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是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动性,进一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质量文化    诊断改进    长效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201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施行)》(以下简称“诊改”)。“诊改”是根据学校确定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照专业设置与改革、师资培养与发展、学生教育与管理、课堂教学与实训、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检测与诊断,准确查找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开展“诊改”工作,有利于高职院校强化质量意识、完善机制与制度、提高治理能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培育特色质量文化。

为了扎实推进“诊改”工作有效实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建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诊改专委会),并要求各省行政部门组建省级诊改专委会,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在全国诊改专委会的指导下,承担制订(或指导研制)省级执行方案、开展专家培训、建立和维护专家库、组织专家复核、审定复核结论、落实整改回访等具体工作。各高等职业院校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研制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常态化的全员性、过程性和考核性诊改制度,落实“诊改”运行机制,提高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展现教学新形态,树立现代质量文化。岗位工作标准体系的研制是高等职业院校内部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院《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中“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还是学院《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中“体制机制创新与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主要有四个内涵主体:灵魂是特色多元质量文化建设、框架是五纵五横一平台建设、运行是质量改进螺旋建设、动力是PDCA+知识技术创新。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达到质量保证机制从外部控制向内在诉求转变、质量监控从有形管理向无形服务转变、质量诉求从他律向自律转变、质量标准从“一刀切”向“特色化”转变。

二、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随着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开展,学院工作标准的研制作为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研究方法被提上日程。学院工作标准包括专项工作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专项工作标准又分为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师资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作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既是为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又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需要,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实现。我们要依据学院特色,对某些岗位区域或专业进行创新性划分,明确岗位任务界限,建立更恰当可行的标准。

1.工作标准的制定是否严格依据工作目标任务。标准的确立必须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及制度要求,结合目标制定情况逐条进行。自我确立标准的前提是对现状目标及发展能力有精准分析和科学预测,对资源调配有足够的把控能力,所以每条标准的制定都要以任务目标为依据。

2.工作标准制定表述是否详细、准确、全面。系统分析國家、省、学院涉及本部门工作的各种规范与规定,基于二级学院、各综合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岗位工作标准必须明确工作中岗位任务怎样执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或流程、达到怎么样的程度,保证工作标准合法、合规,满足学院发展要求。《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对专业、课程、师资、学生发展标准建设中的相关要素一一列举,各专项标准的制定是否参照方案中的相关要素。同时查阅已有制度规范作为参考,确保各个岗位有明确的职责标准,便于岗位调动人员、新入职人员尽快熟悉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3.工作标准的制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各项标准的制定必须是通过努力及改进能够达到的、符合实际的,而且尽量量化,便于对照、检查、评价和考核。

三、“诊改”机制引导质量文化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是手段,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是目标。实现从手段到目标的转化,必须借助“诊改”这个环节。通过“诊断”找出短板、不足或关键影响因素,针对性开展“改进”提高工作,形成“8字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积淀和形成学院特色质量文化。对一所高职院校来说特色质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高水平的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应该随着高等教育由规模发展到“重内涵、讲特色”阶段,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过程中,各高职院校越来越认识到唯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在“优质”“一流”及“双高”院校建设中占得先机,切实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学校持续及高水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全面构建质量文化认同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把育人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制订年度发展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督促学生养成自觉、自省、自律、自励、持续改进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即知即改、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接受政府、行业与企业组织、学生校友、家长、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质量评估。二是建立健全院校质量文化体系,通过凝练学院优良传统文化、引进现代质量文化、研建质量保证体制机制、制定质量保证实施条例等措施,构建学院独特的质量文化体系。三是营造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学习相关文件、请专家做专题报告、印制宣传材料等途径,广泛宣传院校质量文化理念和质量目标,不断转变全体师生的质量观念、质量责任和意识,使质量文化价值体系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的价值体系标准,切实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质量观,营造人人关心质量、时时重视质量、处处体现质量的质量文化氛围。

2.全面构建多元协同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是发挥学校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领导层和全体师生的质量意识,自觉担负质量责任,履行质量义务,保证学校办学方向正确、办学条件优越、管理规范、运行有序。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首先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其次加强价值层面和精神领域的教育引导,激发质量文化形成体系中每个个体的内在动力,使学院内部质量从管理监控向自主参与、自我监控转变,从而实现职业院校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二是积极联系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开展协同育人。主动接受行业企业及社会对学院办学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协同发展合力,提升学院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能力。三是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外部监督和评价,提高诊断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以便学院针对性地开展改进工作,弥补不足,补齐短板,提高水平。

3.全面构建持续改进模式的长效机制。一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持续改进体系,按PDCA8字螺旋改进模式,系统设计院校内部治理改进和领导决策能力、师德师风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教学改革、质量文化建设等重大工作“诊断—改进—提高”循环运行的持续改进模式。三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内部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如果学院只重视师生的思想教育和精神鼓励,而忽视物质因素(奖金、工资、办公设施等)的激励,必然难以调动师生员工质量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学院必须建立内部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公平、公正地评价部门和个人在人才培养质量中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在物质奖励的同时,振奋精神,推动学院质量提升步入良性循环。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既要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建立相对独立又互相统一的专项标准体系,又要按部门分工和岗位设置建立标准体系。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要以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为参照,而且要以学院各项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更要充分考虑办学条件、现状,提高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实际运行中,使各项工作通过标准达成情况找出问题与差距,然后予以改进、完善提高,补齐工作中的短板。通过标准制定和考核性诊断改进制度的实施,使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机制与制度创新、质量监控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实现自我螺旋式上升。推崇质量文化建设的“自省自律自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现代质量文化。

参考文献:

[1]唐华生,叶怀凡.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价值探索与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07(3):181.

[2]彭正霞,英国高校“质量文化”及内部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7):22.

[3]刘德仿.高校质量文化及其意义[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0(3):41.

[4]骆洁嫦.试论高校质量文化的构建[J].中国质量,2000(5):18-20.

[5]李敏.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文化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1.

本文为全国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林业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LYZJ2018YB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诊改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院校质量体系与诊改认识
结合实际谈高职院校诊改
“诊改”与“评估”的区别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