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对策

2019-07-17韩富成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

韩富成

摘    要: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优化越问教学设计,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发扬。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教学

引言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1]。高中语文中有非常多的古诗词、文言文、小说,教师采用单纯讲解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理解,学生难以与作者产生共鸣,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为了有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发扬,学生才能领悟到更加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其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应用,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汉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除了汉字本身的历史意义外,许多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还存在于汉字之中。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一段历史,造字、构词、组句都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积累汉语字、词、句、段、篇、章,可以丰富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文字背后感人的故事,增强理解能力,久而久之,提高书面及口头语用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质。汉字有两种诠释,分别是表意与含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民族知识,引导其理解、体会,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讓其在学习传统文化中提高文章理解能力、书面创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端正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文化有丰富的底蕴及内涵,民族气质由无数古人处世哲学构成。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我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领会古人的处世方法,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习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热爱中华文化,并发挥自身优势,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让中华民族文化一直持续发展,使其永存于世界、历史中,成为最璀璨的那颗星。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若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有效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师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将其筛选出来,进行探究,深刻理解其意义,然后将传统文化的典型内容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向学生展示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反复、深刻阅读,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在每一次阅读、品味结束后,学生有新的、更深入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情、共鸣,将作品中的文化素养转变为自己的素养。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是描写其在残秋时的见闻及感受,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悲凉愁苦、孤寂落寞的心态,整首作品深沉凝重、如泣如诉、哀婉凄苦,感染力极强,尤其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字,这首词的学习重点是作者写作的背景及抒发的感情。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感情,可以利用词中哀婉、优美的句子创造教学环境,让学生反复诵读词,感受悲伤、凄凉的心绪,与其长恨共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又如,教学《鸿门宴》时,教师会着重讲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项羽、刘邦等有关人物,对于文章出现的传统文化仅一笔带过。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在讲解完重要内容后可以拓展传统文化,比如文章有关于鸿门宴座次的描写:“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张良西向侍。”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座次的描写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座次文化。古人对于礼仪、身份地位十分看重,在吃饭时依据身份的贵贱安排位置,日升于东,属阳,尊贵,日落于西,属阴,较差[2]。除此之外,文章中还体现了古代的饮食文化,教师在教学《鸿门宴》时,可以挖掘其中隐藏的座次、饮食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其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二)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有许多作品绘景咏物、借景抒情,作品的主旨通过作者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而成,字里行间感情饱满。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与文章相得益彰的情景氛围或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外界刺激融入作者描述的氛围中。比如,《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使用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勾画了一幅荷塘月色的美景,而景中又蕴含了不平静的心情及淡淡的哀愁。教师可以根据荷花、月色这两种意向延伸教学,播放一些古典的音乐,营造忧伤的氛围,向学生介绍古代有关月亮、荷花的相关知识,配合图片欣赏,让学生进入荷塘月色的美景中,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陶冶。通过情景氛围的创设,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营造文化氛围让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古典韵味。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胡、焉、何”等疑问代词,归纳“引、策、行”等词的一词多义,了解“而、以、之、兮”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让学生理解更多的古代词语含义,深入文章内涵的挖掘中。以题目中的“辞”为例,辞,同赋,是一种讲究句式、押韵的散文,最早出现于楚国,因此又有“楚辞”的说法。最具代表的是屈原的《离骚》。到了汉朝,辞和赋被统称为辞赋,典型代表作是《归去来兮辞》,这种文体像诗,以抒情为主,具有浪漫气息,特点是篇幅、字句长,句式、押韵比较自由,但比散文整齐[3]。后又发展成为古体诗,如《木兰辞》。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古典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体会历史长河中文学家各领风骚的盛况,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重视文化积累。

(三)课外延伸传统文化教学

语文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为了使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受到文化的感染。课外延伸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其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作品与经典作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先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自学文言文,慢慢自己翻译、理解文章的表意与含义,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其二,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作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投入书籍海洋中,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涵养,强化对作品的理解、鉴赏、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其三,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可以推荐学生欣赏《天天向上》《国家宝藏》《百家讲坛》等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近年来最典型的是《中国诗词大会》,其以“赏中華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比拼、赏析诗词知识,使观众重温过去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情怀中汲取知识营养,涤荡心灵[4]。节目中的“飞花令”环节能让学生了解到古人行酒令时玩的文字游戏,了解古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积累诗句。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听一些古风歌曲,体会歌词的美及旋律带来的意境,比如《牵丝戏》,歌曲不仅将歌词诗词化,演唱中还运用了戏腔,将国粹融入其中,别有一番韵味,学生跟着演唱时便能感受到汉字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电影中也蕴含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对联。在《唐伯虎与秋香》中,唐府门前对联挂的方式不正确,对联的原则其中之一是“仄起平收”,唐伯虎府上挂的是“名人宅畔五柳生辉,雅士门前三槐挺秀”,两句顺序应该调换。教师通过实施延伸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娱乐中阅读、观看有关传统文化的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使之保持积极的态度学习语文、接触中国传统文化。

结语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使用多种方法融入传统文化,能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与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培养综合素质;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让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止华.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以2018年全国卷三分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62.

[2]曾志辉.立足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4):4-5,2.

[3]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95.

[4]薛凤秋.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与传承[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9,1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