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气管插管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9-07-17刘英新
王 斐,刘英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 9%~27%,一旦发生可导致脱机困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前瞻性的对某个流程可能发生的失效进行量化分析,识别出失效的原因和影响,并为避免失效制订可行性措施[2,3]。 笔者所在科室运用 FMEA 模式,改进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流程,有效降低了VAP发生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由科室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主管护师、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共10人组成,其中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6人。护士长负责对团队成员进行“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知识的系统培训。降低气管插管患者VAP发生率,保证临床护理安全。
2 方法
2.1 排列失效模式运用FMEA分析步骤,对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按照RPN值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失效模式。RPN值=频度(O)*探测度(D)*严重度(S)。O、D、S 分别以 1~10 分表示,其中 1 表示“非常不可能发生或非常可能被探测到”,10表示“非常可能发生或非常不可能被探测到”[4,5],团队成员运用头脑风暴评估出失效模式并赋予分值,RPN值大于125分的确认为需要改善的失效模式[6](表1),分别是:(1)消毒隔离不规范,表现为护士洗手依从性差、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接触隔离落实不到位、呼吸机管路维护不合格;(2)口腔护理不到位,归因于护士未充分认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执行差;(3)无床头抬高指示标识、护士监管不到位,致使床头抬高不达标。
2.2 讨论改进方案
2.2.1 规范消毒隔离 进行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消毒隔离新标准解读》等相关知识培训培训;科室感控组成员负责进行手卫生专项督导抽查,每周10人次;制定接触隔离实施标准流程,严格落实,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规范流程(图1)。(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适应证,首选经口气管插管,短期内无法拔管,尽早气管切开。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2)使用具备加温加湿功能的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呼吸机管道应低于气管插管接头。(3)胸部物理疗法和呼吸锻炼: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常规给予翻身、拍背、吸痰,以利于痰液排出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4)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乙醇溶液擦拭,1次/d,遇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耐高温的物品送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干燥封闭保存。(5)机械通气患者定期监测气囊压力,减少并发症。
表1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规范流程图
2.2.2 严格口腔护理操作规范 VAP的发生与口腔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有效的口腔护理是预防VAP的重要措施[7]。进行《VAP预防》等相关知识培训;提倡口腔冲洗,尝试由两名护士互相配合为气管插管患者刷牙;插管患者常规进行口、鼻腔冲洗。尤其对于存在医院获得性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等),应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给予口腔护理,常规口腔冲洗Q8h,减少口腔细菌定植。
2.2.3 合理抬高床头 自行设计床头抬高标尺,设计床头抬高卡,制作成指示牌;对床头抬高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以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8]。
2.3 效果评价2017年12月开始改进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流程,2018年11月由FMEA小组再次评估失效模式的RPN值,与2017年11月评估的失效模式的RPN值比较,见表2。
表1 改进前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失效模式、原因及RPN值(分)
表2 改进前、后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失效模式RPN值比较
2.4 数据处理失效模式RPN值以分表示,分析改进前后失效模式RPN值的变化,是否有明显下降。
3 讨论
VAP是一种医院获得性感染性疾病,VAP的危险因素与诊断标准及危险因素的控制不一致有关,因此每次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9]。由表1可见,该次研究通过FMEA模式确定了与护理相关的VAP的危险因素:(1)消毒隔离不规范,表现为护士洗手依从性差、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落实不到位、呼吸机管路维护不合格;(2)口腔护理不到位,归因于护士未充分认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执行差;(3)无床头抬高指示标识、护士监管不到位,致使床头抬高不达标。从而以此为依据,对失效模式进行有效护理干预。表2可见,RPN值较改进前降低了81.6%,科室气管插管患者VAP发生率由53.3%下降到20%;结果表明,通过“规范消毒隔离措施并优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规范流程’、严格口腔护理操作规范、合理抬高床头”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存在的失效模式得到显著改善。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在降低气管插管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能够贴近临床,客观、准确地选择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团队成员全面分析各相关因素,制订出实施性强的护理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团队凝聚力得到增强、思维得到扩展。但VAP发生率的降低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李东英等[10]研究表明,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的使用能持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调整气囊压力始终处于理想范围,有效降低气囊压力超范围引起的VAP等并发症。故应用FMEA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VAP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护理工作烦琐复杂,需要护士在时刻遵守护理操作规范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好FMEA这一质量管理工具,为患者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锻炼护士综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