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 沟通模式对产妇满意率的影响研究
2019-07-17李超颖
李超颖
产房是女性分娩的重要场所,亦是胎儿诞生的场所,由于产妇一方面需要经历角色的调整及转变;另一方面需要忍受分娩的疼痛,使得产妇对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产妇护理需要,但是护理缺乏针对性,再加上产妇身体不适,导致护理护理质量较低,护理满意度较低。“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已经广泛用于医疗各个领域,能有效的提高沟通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3]。同时,该护理模式以证据为基础,是一种标准的沟通方式,但是该护理模式对产房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产妇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满意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3月治疗的产妇8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年龄22~41岁,平均(28.48±3.41)岁;孕周34~41周,平均(38.41±2.14)周;孕次1~3次,平均(1.79±0.31)次。患者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1例。观察组41例,年龄21~42岁,平均(29.11±3.45)岁;孕周36~42周,平均(38.58±2.53)周;孕次1~4次,平均(1.85±0.34)次。患者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14例。本研究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多与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沟通,告知产妇分娩时的相关技巧、分娩时的注意事项;叮嘱产妇保存体力,尽可能饮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等,保证产妇顺利进行。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SBAR沟通模式护理。(1)建立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产妇进入产房前护士全面了解产妇的身体状态,建立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管理表格,要求护理人员逐步改善护理内容,详细了解产妇的姓名、体征、床号及疼痛情况;同时,倾听患者的主观倾诉,对于疼痛难以耐受者可行无痛分娩,充分发挥产妇的主观能动性;(2)医护人员掌握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4]。以护士长牵头,对产妇相关护士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培训内容包括:案例的讲解、情景再现、理论教育等,加强每一位护士SBAR沟通模式的目的、方式及护理与医生配合等工作;使得护士对SBAR沟通模式模式有全面的了解;加强护士SBAR沟通模式基本定义诠释,明确其理论知识,严厉的考核方式等,尽可能配合医生护理;(3)SBAR沟通模式运用[5]。产房收治的产妇多数临近分娩,护理过程中应以护士为主体,有效结合麻醉师、医师等协调工作,在疼痛管理小组阴道中,要求责任护士针对产妇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处理,结合每一位产妇给予非药物治疗方案、镇痛方案等。针对分娩后或患者新入院患者开展疼痛评估,必要时可使用临床镇痛药物。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组别 强迫 抑郁 敌对 焦虑观察组(n=41) 护理前 2.20±0.56 2.16±0.51 2.19±0.55 2.23±0.59护理后 0.68±0.11 0.83±0.13 0.74±0.12 0.91±0.16 t 值 6.396 9.512 7.337 5.392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n=41) 护理前 2.19±0.55 2.15±0.50 2.21±0.57 2.25±0.61护理后 1.63±0.34 1.51±0.29 1.60±0.32 1.56±0.25 t 值 5.435 4.316 9.489 7.321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t 观察组VS 对照组护理后 6.391 9.535 7.324 5.315 P 观察组VS 对照组护理后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1.3 观察指标
(1)心理波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从强迫、抑郁、敌对、焦虑四方面完成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0~3分4级评分法评估,分值越低,心理波动越小;(2)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量表分别从沟通方法、沟通技巧、沟通态度、沟通效果及整体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评估,该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得分≥95分为满意,统计满意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波动比较
两组护理前各项心理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强迫、抑郁、敌对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沟通方法、沟通技巧、沟通态度、沟通效果及整体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SBAR沟通模式在产房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强迫、抑郁、敌对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说明SBAR沟通模式用于产房中能改善患者心理[6]。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沟通模式,具有完整的结构性,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实时的、准确的信息,并完成系统性的传递,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有助于提高工作流程。临床研究表明[7-8]:SBAR沟通模式用于产妇中能有效的规范医患沟通的内容及其流程,能减少沟通过程中的障碍,实现沟通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助于明确护士的工作思路,利于从全局角度把握患者的病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9-10]。同时,SBAR沟通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会的专业技能,能提升护士与医生之间的配合,提升职业价值感,能准确、完整的完成信息的传递[11];该护理模式的实施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沟通方法、沟通技巧、沟通态度、沟通效果及整体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SBAR沟通模式用于产妇中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但是,SBAR沟通模式实施时应结合孕妇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使得患者的护理更具科学性[12]。
综上所述,将SBAR沟通模式用于产妇中能降低产妇心理波动,能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