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英薇蔓飘香桂
——简析作品“六瓣菱花壶”的形韵特质
2019-07-17邱法敏
邱法敏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对于形体的印象,来源于悠长生活中的观察,寻找具有艺术表现力的亮点,然后再通过自我意识加工成艺术作品。不过生活也分为直接的感受和间接的感受,虽然所有艺术的创造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人在进行社会活动中,会被动的接受到很多通过不同媒介来展现的生活场景,从而对现实展开种种外延的想象,由于每个人的成长学习经历都各不相同,这导致了认知世界也各有不同,对这类间接感受的理解更可谓天差地别,这也是艺术创作多样性的来由之一。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更多的会通过间接的感受来影响创作者,通过一定比例的转换,让艺术家将作品注入被影响后的思想内涵,这一点在紫砂壶艺塑造上显得尤为突出。
很多初次接触紫砂的人会因为紫砂千姿百态的造型而震惊,学习紫砂首先需要了解种种基础的造型,往深层次的学习,更需要了解这些造型的来历,衍变以及后续的种种变化。就以大家耳熟能详的“石瓢壶”来说吧,石瓢这一造型最初被称为“石铫”,《辞海》中解释为,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这样的描述显然同如今常见的“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满瓢”等有着本质性的差异,这一方面是因为时间带来的流变,另一方面亦是后世创作者再千代创作者的基础上间接理解,创作的产物。当然,更多的人愿意将其看做是紫砂造型的一种渐进改良。作品“六瓣菱花壶”的诞生,便也是源自这种间接感受后的改良尝试。
作品“六瓣菱花壶”的造型基础源自传统的菱花壶造型,而传统的菱花壶又源自自然界中的花卉,学习传统的菱花造型可以获得这一造型的成形规律,形体的衔接,转折、过渡等,在此基础上想要更进一步的改良,除了重新去观察自然界中的花卉以外,还必须融入一定的设计感,这样一来,通过直接的观察对比,再结合间接的衍化感受,可以在设计最初排除掉绝大部分的弯路,选择最简洁,直接的创作道路。在作品“六瓣菱花壶”的制作中,首先考虑到花朵盛开时的层次块面,将正面的视觉展示面分割成三个部分,即壶盖、壶肩、壶面,这三个部分相互承接,又相对独立,每一面都带有独立的曲线,虽然壶棱上下连缀,但无论是壶盖、壶肩、还是壶面,相互之间都没有重叠的曲线,增添了更多的轮廓变化,结构上的层次感使其有别于传统“菱花”作品近乎平面的表达,而形成一种层次分明的重叠形态,这与花朵层叠盛开的结构相差仿佛。
除此之外,作品“六瓣菱花壶”在具体制作的时候将壶身分为六瓣,前后对称,棱线凹凸分明、权衡比例,块面的比例拿捏的十分舒服,显示出一种艺术加工后对称之美,让“菱花”这一主题盛开的更为艳丽。同时,壶钮的塑造极为精到,大小得宜,饱满莹润,六方流一弯顺畅,棱线贯通壶把,仿佛前后贯通,壶把弯曲得体,勾勒出的曲线给人以弹性十足的生动感,仿佛孕育着自然的生命力。
作品“六瓣菱花壶”的造型在原本菱花壶的基础上,合理的转变壶身曲线的走向,将壶的主题结构塑造成了一朵艳丽怒放的花朵,将筋纹的特性化作其中的点缀,整把壶的造型凝练紧凑,自然娇媚,展现具有当代艺术气息的紫砂形体创造。
当代紫砂壶艺的创作,不单是对传统的简单继承,更是创作者自身知识、素养的凝缩体现,塑造一件全新的作品是将想象力重新注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需要总结和排除种种不可能的方案,尝试用不同的形体语言来演绎不同的题材,尽力探索出一个人恰当的艺术取向和题材相吻合的风格语言和技法,最终“成竹在胸”,制作出心中之像。
《六瓣菱花》李芝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