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收好 职场不需要真正厉害的人,都戒掉了“玻璃心”
2019-07-17Alice
Alice
前几天有件职场发生的事情居然上了热搜——某网友发帖子说:“老板跟我说话,我回复了一个‘嗯’,结果被老板批评。”老板批评他说:“和领导和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是微信的基本礼仪。”这个网友心里非常不爽:“我不能理解,月底就准备走人了。”
本来,这个网友是想发帖寻求共鸣,或者单纯地想吐槽一番,没想到的是,却遭到网民一边倒的批评:“在职场,最烦的就是玻璃心。”“最看不惯这种玻璃心,受不了一点委屈,看不得一点脸色,听不了一句重话。”“人在职场混,哪有不受委屈的。如果被说一句就觉得天塌了,就赶紧收拾回家吧。”
从大众的一片批评声可见,职场里的玻璃心并不受待见。
为什么大家如此讨厌玻璃心呢?
因为玻璃心有四大烦人之处。第一,特别娇气特别脆弱。第二,特别敏感特别神经质。第三,一身“自尊病”。第四,患有“被迫害妄想症”。
可以说,玻璃心的他们稍稍遭遇否定就一蹶不振,一被批评就“蔫”了下来,遇到挑战就全盘否定自己,甚至被上司骂几句就会产生“不想干了”的想法。很多人把这样的状况归因于没有遇到一个慧眼识珠的好Boss,甚至产生辞掉工作换个老板的想法,但往往发现同样的情景仍会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继续上演,因为让你委屈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别人的态度,而在于你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有时,这些坏情绪的滋生连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其产生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
有一个做管理层的朋友告诉我说,她最近天天生气上火。有一个员工,总是把交待得好好的工作做得一塌糊涂,经常出现纰漏,拖慢了整个团队的进度,朋友才刚对她说了一句:“做事情能不能用点心……”哪知这位员工特别委屈地说:“我家里不缺钱,我就想干得开心。”朋友气得发了一条朋友圈:“公主就该待在城堡,好好地出来上什么班呢?”
希望员工心理强大点儿,可以说是很多老板的共识。滴滴总裁柳青在谈到对团队的期待时,第一点就是希望团队要有“心力”——放下玻璃心,换一个钢的、铁的心。铁娘子董明珠曾说过一句话:“职场上,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宝、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阿里巴巴原首席人力资源官彭蕾分享过阿里招人的基本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人要皮实,不要有玻璃心。”为什么阿里不要玻璃心员工呢?“人在职场混,哪有不受委屈的。领导同事说几句,你就受不了了,不停抱怨,耍小性子,哭哭啼啼,甚至还要辞职走人,那我们的工作还推进不推进了?我不喜欢玻璃心员工,容易耽误工作耽误事情。我喜欢皮实的人,喜欢抗打击的人,这样的人才是职业的人,才是能委以重任的人。”
什么是职业的人?
就是不论你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一旦从事了一份职业,就需要扮演得体的职业角色。
董明珠说得好:“要让领导哄着你做事的,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里,最不受欢迎的就是玻璃心。
当然了,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当上司直面指出你的不足时,你要懂得的是,否定、批评在职场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批评是“负面反馈”,它们可以帮助你看到进步的方向和空间。
收拾起一颗玻璃心吧,面对批评,你可以按照下面的三个步骤来重新审视自己。
1. 调整心态,从一种对抗的逆反心里变成虚心接受的态度。“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倾听多方面的意见,才更容易明辨是非,作出理性的判断。
2. 向批评者提问,确认关键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自己是否完全理解,弄明白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说这些。以“是否对完成目标有益”为判断准则,而不是暗自揣摩“他是否针对我”。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尝试从新的立场看待问题,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3. 如果确认对方的批评是有效、有益的。那么不要犹豫,“马上采取行动”正是一名高效执行人才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身在职场,要懂得用结果证明自身价值的道理,抱怨和情绪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产生内耗。“世上没有一件工作是不辛苦的,没有谁的职场是不委屈的,每个人活在世上,都要承担属于你的那份苦和难。所以,请收起你的玻璃心。”
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学会自我负责、自我修复,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有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