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的责任与担当
——《直面媒体20年》读后
2019-07-17王更喜
□ 文 王更喜
新世界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直面媒体20年》一书精选了赵启正先生与媒体对话的59篇文字实录,时间跨度达20余年之久。书中的文字既是这些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画卷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新闻发布和对外传播事业发展前行的具象表达,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多年与新闻媒体交往的经验与心得。打开书,为作者直面中外媒体的精妙之处拍案叫好;合上书,深深回味这些访谈和对话,为其中所传达的新闻传播理念、所展示的公共关系艺术、所呈现的哲学思辨之美而深深折服。从对对外传播的借鉴视角看,体会有三。
其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做好对外传播的动力源泉。对外传播是国家形象构建的核心环节,除了必要的物质投入外,还需要投入才智和大量的精力,但却又不像经济指标那样容易量化和评估,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很难持久并取得成绩的。作者在主政浦东开发时,满心热忱地对外推介浦东,介绍浦东的基础建设、投资环境和发展战略,从经济对话的角度对外表达浦东,从而也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连续性和巨大成就。他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以全球视野看待浦东开发的历史定位,他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浦东不仅是中国的浦东,它也是亚洲的浦东,同时还是世界的浦东。在国务院新闻办任主任时,他提出“向世界说明中国”,说明中国的历史、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回应国际社会的疑问和关切;大力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普及和三个层次新闻发布机制的建立,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主动与国际媒体展开对话。在全国政协外事委工作时,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继续向世界表达中国,并通过讲座、著述等方式,为普及“公共外交”理念不懈努力。
就在退休后,他仍老骥伏枥,心系对外传播事业。2013年12月,赵启正先生以73岁高龄,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蒙古共和国,在蒙古科学院作了题为《中国的新一轮经济起飞》的演讲后,现场接受蒙古国家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畅谈中蒙经济合作的机遇和前景。“我鼓励官员多接待记者,我本人就非常愿意接待记者。为什么?既然外国人对中国人不够了解,我们就要更多地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这也叫爱国主义。通过和外国人接触,把中国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事实上,他不但把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非常重视普通个体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责任,呼吁全社会参与公共外交实践——“有一本书叫‘中国读本’,这本书有13亿页,每个中国人都是其中一页,我们每个人要把自己的一页做好。”
其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做好对外传播的必要条件。与境外媒体打交道,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一种跨文化交流,需要考虑外媒的传播特点和受众心理,作者认为,“难的是‘文化的翻译’,对同一件事情的表达,当面对外国读者时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才符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于书中摘录几个片段——
2000年在在旧金山接受《旧金山纪事报》记者采访: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胳膊和大腿与身体不可分割一样。
2004年会见日本主流媒体论说委员访华团:对当代日本人,我们并没有追究历史责任的意思,“江户的账不能让长崎来还”。但不能由此否认历史,日本方面有人一再触动旧伤,中国人是很痛的。
2010年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回答道琼斯通讯社记者提问:近年来,中国国防开支大体上占GDP的1.4%∽1.5%,这在全世界来看是一个中等的程度。美国是超过4%,何况你们的GDP是我们三倍以上。
这几个例子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或引用对方的谚语,或采用比较的方式,求同存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生动地说明了问题,表明了立场,柔中带刚,其中体现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政治修养可见一斑。
其三,实事求是是做好对外传播的重要前提。通览全书,字里行间,我们会感受到,作者在与记者对话时,始终抱着一种实事求是的自觉而真诚的态度。对媒体提出的敏感问题不回避,不搪塞,不打“太极拳”,事实求是,襟怀坦诚。他是把实事求是作为对外传播工作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看待的,“在面向世界表达中国时,首先要诚实,说真话,不能说代表国家立场就可以诡辩”;“你不讲故事,别人讲故事,你不讲真故事,假故事就流行。”
2002年3月,在会见瑞士新闻代表团时,赵启正先生在回答“你对中国对外公布数字的透明度问题怎么看?”时说,“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在对外公布数字时,绝没有有意公布虚假数字来欺骗公众和媒体……由于各地统计工作者素质的差异,有些地方做不到准确地统计数字,个别地方基层官员,为了显示政绩弄虚作假的现象也存在,这种情况一经发现,这些官员会受到惩处。另外,中国在统计方法上也有与国际惯例不一致的地方。”
2011年3月,在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美国之音记者问到全国“两会”的费用。这个问题,出乎预料,赵启正先生坦诚地回答,“花多少钱,我还真没有数据,我想钱还是不少的,如何既节约又足够满足会议的要求,我们有一位专门的秘书长管理,容我会后一两天内给你发一个电子邮件或短信告诉你。”发布会后,政协官网上很快公布了上年全国政协全体会议的费用,他同时也告知了提问的记者。这种坦率真诚的态度、言而有信的工作作风让人钦佩。
《直面媒体20年》一书中对话内容涉及的范围纷繁复杂,政治(包括国际关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无所不包,这就要求作者本人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高超的信息分析、整合和输出能力。事实上,作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往往能够旁征博引,举重若轻。究其根本,这与他本人平日的勤奋阅读与深入思考习惯密不可分。在新闻发布工作中,他更是努力。2012年全国两会政协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作者在接受凤凰卫视资讯台专访时表示,“这一次发布会,我的准备工作是很长的,除了平时用功以外,到了临近发布会时,如同考大学那样,时间至少是三个星期,上午、下午、晚上”。此言不虚。2010年春节过后,笔者有幸参与全国两会政协新闻组的工作,在赵启正先生身边工作学习了一段时间,时常目睹他晚上伏案工作不辞劳累的情景……
当前,世界形势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有国际秩序进入跌宕起伏的重构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公开把中国当作主要竞争对手,试图在地缘上孤立、规则上钳制、高科技上封锁中国。在此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表达中国的任务更加必要而艰巨,也亟需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创新。从这个层面看,2015年出版的《直面媒体20年》一书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