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音乐文脉传承与研究
2019-07-16刘倩
刘倩
【摘要】民间唢呐班子在乡村艺术和民间风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中国唢呐之乡”之称的山东嘉祥县鼓吹乐兴盛,唢呐班子经久不衰,将传统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并发扬至今。本文结合儒家礼乐思想分析了乡贤文化的历史传承脉络,阐述了嘉祥县唢呐班子音乐中乡贤文化的传承价值与当代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贤文化;传承;唢呐班子;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儒家礼乐思想与乡贤文化的联系
儒家文化被古时历朝历代的皇帝所推崇,最重要的是因为儒家文化教给百姓如何入世。若要入世,就要得到社会的评价标准——“仁义礼智信”。秦朝之所以毁灭,正是因为它否定儒家。所以,尊崇儒家思想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也是古往今来给出宝贵经验。孔子提倡“六艺”,主张“礼乐并举”,提出“仁者爱人”“大音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一系列思想理念,这些思想使孔子被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因此,他的思想也被世界上更多人学习、所接受。
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虽然在不同的乡村地区会有不同的特点呈现,但均演绎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扎根于乡村的真实生动的写照。乡贤文化是传统乡村中的文化景观丰富的经验。在嘉祥县唢呐班子的活动中,处处体现着中国的优秀传统。
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需要汲取中國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取其精华。新的时期,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将成为新乡贤的主体,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将为传承乡贤文化做出重要贡献。他们作为新世纪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思想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被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寄予厚望。他们在乡村社会实践儒家的理念,教育着下一代,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推行以儒家为主的社会价值观,维护着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嘉祥县唢呐班子的概况及传承模式
(一)嘉祥县唢呐班子的概况及背景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于“孔孟之乡”济宁市管辖,是孔子的弟子曾参的故里,因是麒麟发祥之地,取“嘉美祥瑞”之意,取名“嘉祥”。嘉祥县是中国孝文化的发祥地,有“中国唢呐之乡”和“曲乡艺海”之称。嘉祥县民间艺人遍布全县,其中唢呐艺术在全县最具特色,独树一帜,流传于家家户户,更是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
鲁国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称号,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孔子曾最早在此地推行礼乐制度,该地区也是礼乐制度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孔子将礼和乐联系在一起,“礼乐连体”体现了礼仪与音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济宁地区如今仍旧保留着封建礼仪色彩浓厚的习俗,尤其在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地区及农村地区,传统的礼仪体现非常完整。鼓吹乐在民间风俗仪式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婚丧嫁娶仪式中鼓吹乐班必不可少,嘉祥县地区把这种民间形式完整地传承了下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着。
嘉祥县鼓吹乐作为一种普及面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嘉祥,唢呐的用途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嘉祥县唢呐班子数量多,每个班子成员数量不一,乐器种类也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丰富多样。如今,乐器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电子琴、小号、萨克斯及音效设备。乐谱从以前的“工尺谱”逐步丰富了简谱、五线谱,但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最主要的传艺方式仍然是口传心授。以往,唢呐的练习场所在家里或是在农村的“洼里”,唢呐班成员平时一般不需要私下合奏、磨合,而是在“事上”直接合奏,前提是各成员对技艺要炉火纯青。各唢呐班子之间会有相互“请人”的情况,即借其他班子的成员一用。通常这种请求不会被拒绝,因此,各唢呐班关系相处融洽,这种风气如今仍然延续着。
(二)嘉祥县唢呐班子的代表流派及传承模式
嘉祥唢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各个流派,主要有五大班社,分别是任家班、贾家班、杨家班、曹家班、赵家班。这些流派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各派有各自擅长演奏的曲目。
唢呐艺人传授技艺的主要方式是“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唢呐艺人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因此用记谱法记录、学习唢呐的方法几乎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学习唢呐主要通过认真听、大量记忆、多练习的方式熟悉乐曲旋律,唢呐艺人采用口传心授和现场亲身示范将技艺传授。唢呐艺人学艺的方法主要有自学、家传、师承三种方式。所谓自学,通常是学习者趁别人演奏时通过听、看,之后加上自己的钻研和练习,慢慢掌握了曲子的演奏技法与曲调而习得,通常自学成才的唢呐演奏者相对较少。家传的传承方式是在家族之中流传下来的手艺,由本家族的长辈将唢呐技艺传授给晚辈,一代一代将唢呐的技艺传授下去。另外,唢呐艺人十分讲究师承,非世家出身的唢呐艺人大多数是通过拜师学艺学习唢呐。对于唢呐的接班人选要求较为严格,德行之重要,电影《百鸟朝凤》中将这一选徒弟的标准表现得淋漓尽致。“德”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德”在儒家思想里是判断一个人的根本尺度。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大地上,嘉祥县始终秉承将“德”作为判断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唢呐的接班人一定要德行好,具备“上慈下孝”的品行。
(三)嘉祥县唢呐班子在民俗活动中的呈现
嘉祥县丧葬仪式较为普遍,源于鲁西南地区是受孔孟思想最深的地区。嘉祥县作为鲁西南地区的“唢呐之乡”,礼乐也比较普遍、完善,其中,丧礼用乐的程式性更强。因此,丧葬仪式中要体现出“仁义礼孝”的儒家之道。晚辈对长辈的亲情,在行为上要表现为“孝”。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丧礼的仪式感正是晚辈对长辈“孝”的体现,是孝子在丧礼中的表现。“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正是儒家思想中体现孝道的重要内容之一。悲哀之情正是亲情的显露,因此丧礼中要有悲哀之情。嘉祥县的丧葬仪式实际上就是在孔子儒家思想的框架之下对孔子“孝道”观念的呈现,逐渐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丧葬仪式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孝道,一种礼仪。中国古代将“三纲五常”作为社会关系的标尺,将“温良恭俭让”作为人处世的法宝。这些标尺和法宝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体现,也是中国五千多年文化传承的原点和起点——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为大和,世界上最高的爱是博爱,真正的博爱就是中庸。关于中庸,中即钟,庸即镛,钟和镛一同敲击的时候,特别和谐。以和为贵,这是儒家的中心思想,这也是礼乐之间存在的关系。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大乐与天地通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这是儒家重要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根基。
三、乡贤文化传承的历史价值及当代意义
近些年来,儒家文化在国外盛行,学习儒家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外国学术界的大力认可。因此群众应看到传统文化的作用,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要不断学习,不断弘扬,而不能一味推荐西方文化,却把本民族的文化置之脑后。笔者认为要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工作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它独特的作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弘扬传统乡贤文化。
儒家思想对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视,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榜样的力量小到教育,大到国家治理,孟子与孔子的观念如出一辙,君正而定国,所以身为国家的统治者,先以修身为己任,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指自身的人格修养、知识文化,当两者集于一身,才可为社会做好表率,进而对国家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从自身着手,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影响学生,以身作则带动学生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嘉祥县班社成员有时会出国演出,这些人受乡贤文化传承的一种教育,使他们从乡贤文化走向世界大文化圈。他们有了乡贤文化的基础,带着文化的味道与本色步入了舞臺或者大学课堂乃至世界的舞台,使音乐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乡贤文化传承的结果。
20年前,中国很少有广场舞,如今广场舞已经走向世界。全民广泛开始融入到广场舞当中,体验娱乐的闲暇时光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增强体质。广场舞大妈的出现意味着全民音乐健康意识的觉醒,那么接下来要做到的便是音乐健康质量的提高。音乐和健康,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实则关系紧密。大众往往认为音乐和健康是分开的,两者是互不相干的关系,但实则不然。例如,在声乐歌唱的同时,能得到内心的一种宣泄,那么身体会越来越健康。声乐歌唱中的每一个发音,对人身体的五脏六腑、每一个器官,都会通过振动紧张调养。其实音乐和健康具有天然的联系,从原始社会来看,从音乐的起源上来看,原始社会人类在打猎过程当中,当打到猎物时,心情高兴,会敲击打猎工具,手舞足蹈并发出吼叫的声音,宣泄高兴的情绪,这其实就是音乐。当男人对女人心生爱意、表达爱意的时候,唱情歌也是音乐。真正的音乐最早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真正的音乐来源于生活。全民广场舞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掀起,如今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也反映出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这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新乡贤文化。这种新的文化现象对身体健康的指数非常重要,对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十分有益。
四、结语
乡贤文化能够深化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有力促进区域文化的良性发展。乡贤文化演绎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传统乡村中的文化景观丰富的经验。在嘉祥县唢呐班子的活动中,处处体现着中国的优秀传统。乡贤精神需要薪火相传,使乡贤文化在和谐的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东风.鲁国礼乐思想源流探[J].中国音乐学,2004(4).
[2]彭林.儒家礼乐文明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曹本冶.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5]杜亚雄.中国民族音乐学文集——探索的脚步[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管建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