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咏叹调《月亮颂》的乐曲分析与情感表现
2019-07-16孙小淇
【摘要】《水仙女》是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歌剧,歌剧咏叹调《月亮颂》是其中一个的世界闻名选段。本文以《月亮颂》的乐曲分析与歌唱表现为重点,通过对作者的创作风格、背景、歌唱表现以及曲式结构、伴奏织体等方面内容的分析,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演唱好《月亮颂》这首咏叹调,要在仔细分析音乐曲式的基础上细致的把握感情,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才能更好地演唱歌剧咏叹调作品。
【关键词】《月亮颂》;乐曲结构;情感表现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歌剧作为戏剧形式中的一种,将歌唱、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歌唱是主体。在西洋音乐舞台上,歌剧是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特点。咏叹调是歌剧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艺术体现,通常为歌剧的高潮展示,也相当于歌剧的灵魂,是歌剧主人公在剧情中抒发感情的一种表达。感情到位的咏叹调可以丰富听众的心理活动,让听众深入地投入到故事当中。歌剧一般篇幅都比较大,音域非常宽,技巧性很强。歌剧《水仙女》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其中的咏叹调《月亮颂》非常具有时代代表性,本文就对如何唱好这首咏叹调进行分析。
一、歌剧咏叹调《月亮颂》创作背景
《水仙女》是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歌剧,而歌剧咏叹调《月亮颂》是其中一个的世界闻名选段。《水仙女》这部歌剧在1901年的3月31日于布拉格的捷克国家剧院进行首演。取材于安徒生的童话《美人鱼》,德沃夏克被这个感人凄婉的爱情故事所触动,并深深为女主角深厚浓烈的情感所折服深深,并与女主角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共鸣,并由这个凄美动人的童话故事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德沃夏克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作曲家,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赋予了他强烈地民族精神。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浪漫感性,音乐充满想象力和戏剧性,节奏弹性很大,音响效果丰富;在浪漫主义时期,强调自我表现,注重作曲家个人思想情感的抒发和传递,与西方音乐史的其他几个音乐分期纵向比较,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具有民族性、个性化、情感化、新精神和标题性的五大特征,所以在德沃夏克所创作的歌剧中,水仙女鲁莎尔卡的形象既充满诗意又脆弱敏感,蕴含着典型的捷克风格特点。整部歌剧作品也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是民族歌剧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个故事中,高度赞颂了美丽善良水仙女鲁莎尔卡让人叹惋的美丽爱情,并在整个歌剧中,将水仙女鲁莎尔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水仙女》的音乐以旋律优美迷人而著称,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和声,以及和全歌剧相配合的配器,营造出一种色彩饱满的神话氛围,将如诗如画的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月亮颂》这首咏叹调中,主要描绘了歌剧《水仙女》中第一幕的场景,水仙女一个人站在湖边,对着天上的月亮娓娓道来自己心中的秘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歌剧的旋律唯美悠然。恬静优美,这段唱腔被作为歌曲中极为有名的抒情风格之一,历来是歌剧舞台上的保留曲目之一。
二、歌剧咏叹调《月亮颂》的乐曲分析
《月亮颂》的主调为降G大调,曲式结构是具有对比的单二部结构,结构框架具体分为“引子+A+B+连接+A1+B1+连接+尾声”。 篇幅比较长,共有一百二十七小节组成。这首歌曲的伴奏具有鲜明的交响性,其中穿插着复调色彩的钢琴织体,整体来说伴奏规整而又丰富,对比明显。3/8拍节奏的使用是音乐中的核心部分,在歌唱性为主的主题中,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音型旋律形态构成了十分融合的音乐效果。
引子一共有二十二个小节,琶音作为其中主要伴奏音型,并运用到竖琴这一乐器,以期清朗明快的音色演奏出水仙女凄美哀婉的主题。所选择的力度为f-f-dim-p-pp格式,并依据顺序渐渐降低,在第十八小节的位置出现了适当改变,以朦胧音响为乐队背景,重复歌曲句尾音型,营造一种森林中的回音,烘托出月夜的宁静和森林的神秘气氛。通过分析和声的运用,可知l~l8小节均属于和弦,呈现出不稳定特点,而就19~22小节而言,主要为主和弦,由之前的不稳定逐渐转为稳定,让整个氛围塑造的静谧沉静。在前奏部分,运用到降G大调属和弦琶音,以此作为引子,描绘出一幅安静静谧的月夜画面,让人能够感受到湖面的波光粼粼。并利用圆号声部将持续着的低音弱奏出来,利用木管声部将高音旋律演奏出来,描绘出一幅朦胧静谧的月夜湖面的场景。
乐曲的A段,从第二十三小节开始,A段的主要旋律是八分音符,在第一乐句,选择慢速、稳定的演奏方式。将环绕性旋律运用到女高音的中低区,并将前短后长的节奏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并辅以合唱型的伴奏织体,通过采取以上处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音乐的流动性,并让和声厚度更叫具有层次感,让音乐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展现出来。而第二乐句以并行的方式插入,在之后的演奏中進行适当调整,将音区提升大二度。从歌词上来说,第三乐句与第二乐句相同,将一句歌词划分为两个乐句,在旋律上增高小二度。
自B段的四十七小节起,属于假并行两句式乐段,性质上为咏叹调,能够将激动人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第一乐句,最初采用大跳音程,音区明显提升,通过对比B段与A段,B段在感染力和冲击力上更强,采取八度跳跃作为伴奏织体开展跳奏,让整个音乐表现力提升。自第七十小节起,在过渡到A1段,从旋律上来说,A1段和A段并没有太大区别,在歌词上存在一定差异。自第九十四小节迈入B1段,B1段与B段旋律节奏不同但走势相似,歌词不同。
从一百零九小节开始为尾声,这部分所选择的写作手法为同音反复,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多次出现。在前面四个小节中,在小字组d上持续进行同音反复,展现出水仙女对着湖面自言自语的场景,在接下来的演奏中,三度、五度、六度以持续递进反复的方式进行,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让整个曲子得到高潮,并选择下行八度作为结束。
三、歌剧咏叹调《月亮颂》的情感表现
在咏叹调《月亮颂》的音乐中,充分的描绘出水仙女此起彼伏的情感变化以及对王子的想念,A、B两个乐段是歌曲的主要构成部分,A段属于口语化偏强的唱腔,具备宣叙调特征,以中低声区作为主旋律,就像水仙女的喃喃自语,请求月亮可以留下来,这种安静的音乐背景,也表现出了水仙女渴望爱情的决心,表达了水仙女对月亮的赞美,更是为听众营造了唯美的心理环境。在歌曲前半部分,为了展现出皎洁如水的月光,在演唱时应保持声音平稳,咬字要清晰并且柔和,字与字之间的连接更要轻柔、平稳、细腻。歌曲的第一句是感情宣泄的第一门槛,为整首歌曲奠定了重要的情感基础。为此,演唱时的音色要确保清楚、柔和、圆润,韵母发音要口型规范,让歌词以娓娓道来的语气展现表达出来,要注意语调、语气,自然的表达情感。
通过对比B段的旋律和A段,对比明确,彰显了《月亮颂》的咏叹调特征。从歌声力度上来说,自pp过渡到mf,选择跳动节奏音型作为伴奏乐队,将水仙女忐忑不安而又紧张焦虑的情绪展现出来。在演唱時,将“啊!月亮留下吧!留一会吧!告诉我,我爱人在哪里?”这段重复演唱出来,将水仙女期望月亮能够找到自己爱人的殷切盼望展现出来。演唱第一句时采用陈述语气,第二句的情绪明显加重,随着气息的加重,让声音更富感染力。在演唱这句歌词时,歌曲中这句歌词多次重复,让水仙女对王子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盼展现出来。在演唱时,歌者要明确歌曲内主人翁的情感,调动情绪,让气息流动增强,相较于A段,声音应更加明亮。
最后的尾声部分(从116小节开始),这段宣叙调被作曲家置于最后的位置,但能够和后面歌词有效连接起来,故而在演唱时需拖住气息,并以陈述语气将字多部分展现出来。对于这个宣叙调,德沃夏克并未刻意展现凄婉的情绪,而表现了一种殷切绵远的感受,这一点让万千听众回味。在“月亮啊!留下吧!留下吧!月亮啊!留下吧!”这段中,“留下吧”多次重复,将水仙女对爱情的渴望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演唱时应逐步加重情绪,语气逐步加重,选择明亮、坚定的音色。
四、结语
《月亮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咏叹调之一,这首作品可以说是将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和音乐的旋律紧密结合的非常成功的作品。德沃夏克运用到了多种多样的作曲手法,注重将任务深厚情感淋漓极致的展现出来,凭借这些特点,歌曲跻身为世界名曲之一。
在歌剧《水仙女》中,咏叹调《月亮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强有力的戏剧表现力,戏剧结构及音乐结构精美绝伦,并赋予适宜的配器效果,展现出动人的优美旋律,有助于将歌剧内所蕴含的情感及魅力淋漓极致的展现出来。在《月亮颂》这首咏叹调中,极具音乐表现力,在乐曲上更具特色。歌剧咏叹调具有很高难度的歌唱技巧,一个好的歌者需要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不论演唱什么咏叹调作品,都要从乐曲本身与情感表现二个角度来细致的分析,因而必须要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充分了解歌曲、深入故事情感,与演唱技巧巧妙的结合,从而更好地演唱咏叹调歌曲,展现出自己歌唱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樊国威.分析歌剧《水仙女》中《月亮颂》的艺术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1(8).
[2]张玫.咏叹调《月亮颂》的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 2011(16).
[3]人民出版社编辑部.西洋百首名曲祥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李晋伟,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论[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5]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吴祖强.作品与曲式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7]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孙小淇(1994—),女,汉族,内蒙古乌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