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研究

2019-07-16何映敏郝平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大学生

何映敏 郝平平

摘 要:大学生与辅导员的信任关系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的构建,需要辅导员工作顺势而为,培育大学生信任倾向、提高教育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师生信任关系,将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辅导员;信任关系

一、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变化

新媒体的概念于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指依托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媒体、移动终端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随着不同形式的新媒体不断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微信、微博、博客、订阅号等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人们日益依赖于新媒体在信息传递、娱乐消遣等方面带来的诸多便利,新媒体的繁荣时代就此到来。

(一)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看着数字电视、听着数字广播成长起来的一代,且他们正处于好奇心重、接受信息快、学习能力强的青年阶段,与成年人相比,他们对于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熟悉和认可程度更加广泛和深入。在QQ空间里评论互踩、在微博中关注转发、在朋友圈里互相点赞成为他们生活中交流和交友的重要手段,也使他们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自学能力强而不钻、知识涉猎广而不精、被动学习听而不信、交友范围大却联系松散等特点。可以说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新媒体时代的繁荣发展阶段,并带着新媒体给他们打下的烙印逐渐走向成熟。

(二)新媒体视阈下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知心朋友,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肩负着“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的重要使命,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开展各项工作,在具体事务中传递正能量。

面对在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并将继续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走向成熟的当代大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辅导员必然要在工作理念、方式、手段、工具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的重要性

“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如何在信息量庞大的新媒体时代,掌握教育的主导地位,引导青年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树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师生信任关系的建立大有裨益,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以信任关系为基石,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是他们主动亲近辅导员的内在动力,而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为他们主动接纳辅导员传递的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

(二)以信任关系为纽带,利于学生日常管理的顺利开展

在良好的信任关系中,辅导员能事半功倍的开展各项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并能够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展示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愿意亲近辅导员,接纳辅导员的建议,接受辅导员的指导,甚至主动从辅导员处学习技能,主动模仿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

(三)以信任关系为桥梁,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达成

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难免出现学业困难、自我怀疑、心理焦虑、情感受挫等情况,这些压力和困惑是无法完全通过新媒体平台排遣和消解的。与握在手里和挂在墙上的信息发布平台不同,辅导员从新生入学起便频频出现在学生身边,辅导员的倾听和帮扶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的现状

大学生与辅导员的信任关系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种状态:一是亲密无间型的关系。双方积极主动向对方靠拢,表现为主动交流、积极合作。学生充分信任辅导员,并与辅导员主动接触,期待得到辅导员的指导和关注;辅导员表现出对学生主动的关切和帮助,放心将工作任务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能够从学生的成长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职业认同,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是最为理想的信任关系。二是被动接触型的关系。处于这种关系的双方交往较为被动,但相对信任,学生对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处于接受且不反对的状态,除了返校注册、请假报告、定期谈话等必须完成的事项,少向辅导员寻求指导和帮助,与辅导员保持一定心理距离。从价值选择判断上,会借助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不尽然依赖于辅导员,辅导员对于其价值观的引领能力较弱;而辅导员认为学生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事无巨细给予指导,也给学生带来一定压力。三是消极疏远型的关系。学生对于辅导员工作能力、方式方法等不认可,不配合辅导员工作,刻意疏远辅导员;而辅导员在工作中以完成任务为导向,不根据新媒体时代特点、学生特点做相应调整,工作做到表面,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弱,是最不理想的师生关系。

(二)影响大学生与辅导员构建信任关系的因素

一是新媒体视阈下,社会普遍存在着信任危机。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普遍稳定的社会体制尚未健全,而中国社会的结构特点使得普遍的社会信任难以迅速形成。

二是新媒体视域下,學生学习渠道更丰富,思政课不再是学生思想理论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主动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对自己喜好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接触到的价值观更加多元,会凭自我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选择自己认同的观念加以追捧,不再单纯的相信单一的信息来源。而辅导员忙于日常工作,主动进行理论学习的意识降低,用于学习的精力不足,知识更新滞后,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支持,阅读量和知识储备量甚至不及学生,使辅导员信息发布的权威地位受到一定冲击,影响了师生信任关系的建立。

三是新媒体视阈下,学生的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网络延伸了大学生交友的触手,扩大了交际范围,在大学生交往活动中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借助短信和网络与辅导员联系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使交往局限在屏幕之后。因此,辅导员只能凭借集体活动、班会、下宿舍等形式与学生当面接触,但针对性弱,快速建立信任关系的难度大,单独见面交流的机会少,缺少独立的交往空间,导致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建立的难度加大,从而影响亲密无间的信任关系建立。

四、新媒体视阈下增强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的路径

(一)多方共同努力培育信任倾向

积极乐观的信任倾向对应着较高的接纳水平,容易接纳他人的观念,拉近交往双方的距离。培育大学生的信任倾向,要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从社会层面,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加强对各类媒体上不实信息的监管,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营造理性评论、客观转发,不信谣不传谣的良好网络环境;从学校层面,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信义、信誉、平等和忠诚等美德,把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放在和学习成绩提升同等重要的地位,强化正向激励对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作用;从家庭层面,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健康和睦、沟通顺畅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沟通习惯,家长要形成对辅导员形象的客观认识和积极预期,鼓励孩子与辅导员建立信任关系。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能力

辅导员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教育能力,做到以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引导学生。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正确价值观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的经验总结中更加认同和相信思政课中辅导员传递的价值观。学校要挖掘新媒体形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三)强化服务意识密切联系学生

面对新媒体时代给学生带来的改变,辅导员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适应新情况,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通与学生交往的渠道,密切联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首先,辅导员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广泛联系学生,利用其无需面对面就能传递信息的优势,缓解当面交流中由于位势落差带给学生的压力,以学生舒服的方式实现平等交流,倾听学生声音,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诉求,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业、生活、经济、情感、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学生工作有用且有益,真正建立起信任关系。

參考文献

[1] 高扬.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J].传媒观察,2019(04):91-95.

[2] 胡秀锦.“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大学教育,2019(04):130-132.

[3] 王琴.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信任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 陈聪.高校师生信任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

基金项目:文章为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JY13516007。

作者简介:何映敏(1981- ),女,广东河源人,海南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综治办主任,讲师,管理学硕士。

*通讯作者:郝平平(1992- ),女,辽宁沈阳人,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新媒体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