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9-07-16杨祥玉孙明月
杨祥玉 孙明月
摘 要: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誕辰 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科学指南,践行其文化理想,弘扬其文化品格,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关键词: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价值
一、任何一种思想都不是凭空出现的
马克思的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马克思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在充分继承和吸收马列经典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
(一)马克思关于文化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对文化的产生背景、原因、阶级性以及文艺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进行了深刻论述,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本国文化建设道路方面提供了初步思路和理论来源。在文化的产生原因上,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支配。在文化的阶级属性上,文化是各个时代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文化始终是为那些拥有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服务的。
(二)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文化建设思想
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有所取舍的借鉴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成果,结合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形成了较为全面并历经实践检验的文化建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形成了较为完整并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文化建设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继续推进文化建设,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思路新观点新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我党对当代文化的新认识新概括,也是指导当代文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习近平把文化自信问题提高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确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文化建设思想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有着强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文化建设思想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文化建设领域出现了新形势、新变化。习近平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充分吸收了马克思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结合国情和时代特点,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系统性、创新性的文化建设的理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地进步,精神文明也硕果累累,新的历史时期,锲而不舍的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使之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是文化建设所一贯坚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依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达到一个新高度。习近平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讲话。这些讲话紧扣时代脉搏,对应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所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确立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方向、新思路。
(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意识形态工作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复杂且多变,习近平立足于对意识形态新形势的分析和世情舆情的冷静思考。为做好新形势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提供了基本方向和科学指南。
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明确指出了意识形态工作之于全党工作的重要地位。“三个事关”的提出表明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是我国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同时起着关键作用的部分。理清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应该基于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的把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就切实做好物质生产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服务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文化建设的事件中所必须坚持的原则。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建设中的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习近平指出,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正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关系,不能错误地将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在新形势下,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的主体,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贡献力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加强中国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这就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实现我国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加快体制改革,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发展文化产业,使中国尽快成为文化强国。
(一)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提供指导,通过制定完善的文化建设措施,引导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宗旨,倡导科学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由于中国所处的特殊社会时期,在社会制度转型、社会结构重组的大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活动相对积极起来,需要多元化方式的满足,同时需要个性化的展示,此时的人们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思想影响,在复杂的环境中迷失自己,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抓紧文化建设的领导权,用马克思理论武装头脑,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舆论引导能力。
(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实现人民群众的本体价值,这里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进一步说明中国共产党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与人民基本利益,把人民群众作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候,必须牢记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调动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将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帮助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意义上的作到为人民服务。
(三)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寄托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应该从自身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勤学,知识是基础,将知识内化于心,才能更好的担当社会赋予青年的责任。二要修德,德才兼备是国家当今用人的标准,所以青年踏实修德才能报效国家。三要明辨,明辨是非,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多种选择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四要笃实,扎实干事,踏实做人。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练自己的机遇,终将走向成功。核心价值观的奉行与践行需要坚持,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使社会问题口益增多。尤其在文化领域,改革与创新要齐头并进。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助于我们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综合国力的竞争离不开文化,当前的文化安全问题也应是我们所重视的。因此,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文化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论要——基于历史形成、独特地位、重要意义三个维度[J].东岳论从,2016(07):26-32.
[2] 刘静,曹锦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J].新西部:理论版,2016(06):7.
[3] 张薇.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延边大学,2016.
基金项目:文章为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河北省文化软实力建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J2017083,“马克思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