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核磁共振高分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2019-07-16王彩荣何建平罗荣芳张世衡
王彩荣 何建平 罗荣芳 张世衡*
目前,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且流行病学研究证实,MCA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可达4.86%~23.74%左右[1]。临床上MCA粥样硬化的发生,能够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远期致残率和病死率[2]。MCA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溶栓、抗凝等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早期抑制病情的进展,降低中晚期动脉斑块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3]。1.5T磁共振检查能够通过对于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进而早期辅助诊断MCA粥样硬化。然而,长期的影像学研究分析发现,单纯1.5T磁共振检测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其对于管壁的局部形态或者斑块的大小、位置等观察能力不足,对于粥样斑块病变的形态学改变的诊断作用不高。3.0T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具有足够的空间分辨率,进而提高了病变区域的清晰程度显示[4]。同时HR-MRI还能够通过“亮血”与“黑血”成像技术,进而提高其对于病变血管局部斑块的诊断能力[5]。本研究为指导临床上MCA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探讨HR-MRI的诊断学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MCA粥样硬化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8.90±10.20)岁;发作至HR-MRI检查时间为4d至17个月,中位时间为1个月;根据临床症状性MCA将其分为有症状组(56例)和无症状组(64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②M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1)段狭窄;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Moyamoya病(烟雾病)、动脉炎、动脉夹层等非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②影像图像质量不佳;③对造影剂过敏者。
1.3 仪器与试剂
采用750W 3.0型磁共振扫描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马根微显造影剂(德国拜耳仙灵公司)。
1.4 检查方法
对受检者的颅内动脉进行3D-TOF序列扫描,获得检查部位血管的整体性图像;然后对于需要检查部位的血管进行短轴和长轴的针对性高分辨率扫描,扫描为CUB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CUBE FLAIR)序列、CUBE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CUBE T2WI)序列以及CUBE 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CUBE T1WI)序列,经过肘部静脉阻塞0.3 mmol/kg的造影剂马根微显,3~5 min之后采用T1WI增强扫描。
1.5 图像分析
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进行图片分析和归纳,将图像归类于可用于诊断和不可用于诊断的图像。观察包括斑块和管壁的形态、位置和大小,比较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等图像特点。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检验;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40,一致性差,0.40~0.75为一致性好,>0.75为一致性极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R-MRI与DSA检测MCA的M1狭窄程度比较
HR-MRI与DSA检查判断MCA的M1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0.539,P<0.05),显示HR-MRI与DSA检查一致性好,见表1。
2.2 HR-MRI判断MCA的M1中重度狭窄的价值
由于MCA的M1中重度狭窄(≥50%)是目前介入治疗的手术指征,故本次评估HR-MRI对MCA的M1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其结果显示:HR-MRI诊断MCA的M1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6/96)、79.17%(19/24)、95.05%(96/101)和100.00%(19/19)。
2.3 两组患者血管管壁形态学定量比较
两组MCA血管最狭窄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和管壁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6,t=1.542,t=1.227;P>0.05);症状性组MCA患者斑块大小和斑块负荷分别为(6.24±1.12)mm2和(0.43±0.10)mm2,明显高于无症状组MC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9,t=7.495;P<0.05),见表2。
表1 HR-MRI与DSA检测MCA的M1狭窄程度比较(例)
表2 两组MCA患者血管管壁形态学定量比较(x-±s)
3 讨论
MCA粥样硬化的发生能够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生,增加了脑梗死和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特别是在合并有基础性高血压或者高血脂症的患者中,MCA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更高,远期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也可明显的上升[6]。而对于MCA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能够为介入性手术操作提供基础。DSA能够通过介入性的操作,进而获得局部脑血管病变的图像,其作为评估MCA粥样硬化的金标准,虽然诊断价值较高,但属于创伤性操作,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超声检测或者1.5 T磁共振检测,虽然能够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作用,但一项囊括了162例样本量的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分析研究提示,1.5 T磁共振检查诊断MCA粥样硬化灵敏度不足35%,漏诊率和误诊率水平均较高[7]。因此,临床上寻找可靠而有效的方式诊断MCA粥样硬化,对于临床上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HR-MRI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其能够较为清晰反映病变血管的管壁和斑块特征,能够无创显示病变血管的管壁结构,并进行斑块成分的检测。HR-MRI检查的稳定性较为理想,其能够有效的排除心脏搏动、呼吸和血压搏动等导致的影像采集过程中的干扰,提高图像采集的精度[8]。HR-MRI采用的多通道的头部线圈,能够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和图像的空间分辨率[9]。部分研究者探讨了HR-MRI在诊断脑血管病变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相比于1.5 T的磁共振检查,HR-MRI能够提高脑血管粥样硬化的诊断灵敏度和一致性率,但对于管壁形态定量的分析不足[10]。
DSA是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本研究以DSA检查作为参考,可以发现HR-MRI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一致性较高,其与DSA诊断的吻合程度较高,提示了HR-MRI在诊断MCA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汇集不同的相关文献,有文献[11-13]揭示HR-MRI的有关特点:①HR-MRI的空间分辨率较高,相比于1.5 T的磁共振检测,其获得的管壁图像更为清晰;②HR-MRI采用的多重序列对比技术,能够提高局部血管病变部位组织的对比程度,提高管壁和斑块的对比清晰度,从而提高MCA粥样硬化的诊断效果。韩莎等[14]研究认为,采用HR-MRI诊断MCA粥样硬化后,相比于1.5 T的磁共振检测,可以提高15%左右的MCA粥样硬化诊断灵敏度,同时HRMRI诊断的漏诊率可平均下降5%以上。
中重度的MCA血管狭窄是临床上手术治疗的标准,对于中重度MCA粥样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HR-MRI诊断中重度MCA病变的灵敏度可达100.00%,虽然特异度指标有所不足,但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为理想,提示了HR-MRI的辅助诊断价值较为可靠。但部分研究者认为,HR-MRI单独诊断的灵敏度≤95%,特别是对于部分血管壁增厚不明显或者粥样斑块脱落的患者,HR-MRI的诊断灵敏度可受到明显的干扰,这与本研究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别,考虑可能与图像分析过程中的高年资医师主观性判断误差有关[15]。对于MCA粥样硬化管壁形态学特征的分析可见,HR-MRI能够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局部血管壁斑块大小和斑块的负荷进行有效的评估,有症状的MCA粥样硬化患者其斑块大小和斑块负荷明显高于无症状性患者,差异较为明显,提示了HR-MRI在评估MCA粥样硬化血管病变过程中的作用。由于HRMRI采用的亮血技术,能够使得血流变为高信号、管壁变为低信号,进而区分管壁、血流和斑块成分。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针对HR-MRI对脑血管管壁形态学定量比较的情况进行了探讨,HR-MRI在诊断MCA粥样硬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能够有效评估脑血管壁的粥样斑块大小和斑块负荷情况。后续临床相关研究可以增加对于HR-MRI诊断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