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开启党校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2019-07-15林忠耿
摘 要:问题导向是开启党校教育之门的金钥匙。因为问题导向是党校启动“干部素质工程”的出发点,是落实党校教学方针的突破口,是熔炉铸党性的原动力,是创新党校教学形式的新路径。
关键词:问题导向;党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9.03.005
文章编号:1009-6922(2019)03-31-04
马克思在《莱茵报》第137号刊论《集权问题》中揭示历史发展的“问题导向”规律。他指出:“历史本身除了通过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代表时代自己内心状态最实际的呼声”。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地唱响了“时代的呼声”,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理念和价值立场。在新时期,“问题导向”思想成为推动国家、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逻辑起点,它体现了开创新局面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
为开创党校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刘云山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第二批领导干部进修班春季开学典礼上做了《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专题报告,用“问题导向”这把金钥匙,开启党校教育之门,开创党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问题导向:党校启动“干部素质工程”的出发点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天,“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的面前”。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首先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党校应葆有崇高的使命感,才能砥砺直面问题的勇气,激发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必须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意识,责无旁贷地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培养“四铁”干部,造就一大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党中央新时代培养党的干部的“素质工程”,是坚固立党之本、夯实执政之基、充实力量之源的关键,是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也是衡量党校工作的基本标准。为此,党校启动干部“素质工程”,主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问题导向,夯实“理论基础”
要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出发,特别是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党校工作的核心位置,进行部署和落实,全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方面干在实处,引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问题导向,拓展“世界眼光”
以宽广的眼界注重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法制、军事、科技和思想潮流等方面的基本动向和基本问题,有重点地了解和把握,时刻保持对形势发展变化的敏锐性和清醒性。
(三)问题导向,培养“战略思维”
培养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认识问题的眼界和在改革发展中统筹兼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走出艰难困境中展示自强不息的胸襟,从尽心服务中体现为民服务的责任。
(四)问题导向,增强“党性修养”
有针对性地补钙壮骨,立根固本,转变作风。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党旗亮出来,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以党的使命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五)问题导向,注重“必备知识”
从增强工作能力出发,按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素质要求,施之以干部必备的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必须指出,问题导向,启动“干部素质工程”,这是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设置系统化、时代化教学内容的教学布局工程,而且还包括从严治校,实施严格的制度化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学员管理等管理工程。这不仅要进行强功底、明考核、搭平台建造“名师培育工程”,而且还要选准角度,提升高度、加深厚度创建“名课开发工程”,同时还要出好题、解好题、促转化实施“名品创作工程”等等。只有像这样全面系统实施干部素质工程,才能做到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的统一。
二、问题导向:落实党校教学方针的突破口
党校教学方针是党校教学的灵魂,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校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党中央多次明确指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校的主课,党性锻炼是党校教育的核心,要使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性,改进作风,就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这是党校的历史经验所证明的。”历史证明,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校教学最具鲜明特色的永恒主题。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改革开放、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结合和统一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党校教学方针的真正要义。落实党校教学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应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在问题意识的前提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就是强调人们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使理论在正视与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中实现创新发展与飞跃,增强问题意识的核心在于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在认识与化解矛盾中找到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促进实践的深化与理论的创新。因为理论的生命是在实践(实际)中孕育,理论的价值在实践(实际)中彰显。而实践(实际)与问题相互依存,讲认识来源于实践,也可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即来源于人们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中有效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所以,认识的每一次飞跃,理论的创新发展,都建立在把握问题即联系实际的基础之上。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就是问题,变化发展着的实际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目标、新的认识课题和新的发展要求,这种新目标、新课题、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探索和研究,从而促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价值意义。
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应解决“学风为题”,应认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对理论掌握得不准确、不全面、不系统,用这样的理论前提作问题导向,联系实际必然会出现错误,无法正确解释实际,给工作造成损失;二是用本本裁剪丰富生动的实践,使实践陷入教条主义的巢臼;三是用感性的实际经验作为衡量实际的标准,使实践在表面现象中兜圈子;四是对实际问题调查研究不够,主观地凭想当然办事,以形式主义为导向,必然“走过场”;五是在“联系”上不够靠拼凑来臆造“虚假”联系,用“假问题”“伪问题”为导向,必然走入邪道,从而践踏“理论联系实际”。
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首要前提在于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根据学习内容,在关注国际国内动向的相对联系中发现问题;在梳理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筛选问题;在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中直面问题……其次,对纷繁复杂的问题,要聚焦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再次,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情为民系动真情、权为民用出实招、利为民谋求实效,有责任担当地解决矛盾和问题。总之,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正视问题的清醒性、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为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条件。
三、问题导向:熔炉铸党性的原动力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所系、源泉所在。党性反映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展示了党员干部的品格和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向省部级领导干部学员讲“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根本原则,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坚持“党校姓党”为熔炉铸党性指明了方向。
问题导向是熔炉铸造党性的原动力。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提出通过修养即解决实际问题来锤炼党性。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六种“缺失”问题,即“缺钙”(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缺热”(缺乏干劲闯劲,不作为、乱作为);“缺德”(道德失范,以权谋私);“缺风”(独断专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作风严重);“缺土”(不接地气,脱离群众);“缺养”(知识老化,专业知识匮乏)。部分干部“六缺”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必须加强党性锻炼,治病救弊,有针对性地“供能”,有效解决“六缺”问题。
问题导向,熔炉铸党性,要贯穿党校教育的全过程,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问题导向推动,加强理论修养,夯实党性之基。引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以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二是问题导向推动,加强道德修养,永葆先进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提高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以解决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三是問题导向推动,加强政治修养,补钙强本。以“四个自信”引领,解决远大理想和共同信念的问题。四是问题导向推动,加强纪律修养,正风肃纪。以总规矩(党章)引领,解决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规矩的问题。五是问题导向推动,加强作风修养,“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以宗旨意识引领,解决执政为民,廉洁从政的问题。
问题导向,熔炉铸党性,要求干部要常常扫“心尘”,特别强调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可以说,是党员的本质改造。那么,触及灵魂的“党性分析”理所当然地成为党性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党性分析指每个党员干部对照党章中关于共产党员和干部的基本标准,深刻进行自我分析的党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平时的“组织生活”或在学习的一定阶段,以问题导向开展党性分析,一要正确认识自我,通过对自己以往思想和工作的回顾和思考,反思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党组织报告真实情况。二要撰写出党性分析材料,所写材料要重点突出,查摆问题要准确,剖析思想要深刻,整改措施要到位。三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和剖析,运用党性原则查找根源,认识危害和后果,提出整改措施与思路。四要对党员个人作“党性分析”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和总结。总之,只要真抓、真析、真改,熔炉铸党性就能取得好的成效。
四、问题导向:创新党校教学形式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讲:“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点。”作为党校姓党的党校教学,必须提升问题导向的功力。创新党校教学形式就是提升“功力”的一个关键。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党校教学形式,必须突破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向式、呆板的教学模式。那种“单向式教学”平铺直叙,缺乏生机活力,往往是教师在讲堂上高谈阔论,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员在台下耐着性子似听非听,消极被动。虽然也竭尽全力去改进课堂教学,但是单兵独进,实难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党校教学形式,要不遗余力地探索“问题导向式教学”。所谓“问题导向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来,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员主体通过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研讨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焦点、疑点问题给予回答和解决。问题导向式教学中的“问题”自然是核心。它的存在使认识有原由、有内容、有价值、有方向。它是始终贯穿教学过程中的一根红线,从开始的“起点”,到结果的“关结点”都体现出问题到场而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其实,问题导向式教学不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来保证、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促进、具体教学环节来体现,诸如“模拟式教学”要以模拟项目提出的问题来开启;“案例式教学”以案例中的问题来应答;“研究式教学”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来展示;“互动式教学”以对问题的互动探究来体现;“体验式教学”以现场问题来联结,等等。总之,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创新改革能够体现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防止培训走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康 璇
[收稿日期]2018-12-16
[作者简介]林忠耿(1939—),男,四川夹江人,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原教育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性教育,党校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