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比较研究
2019-07-15龚苏忆
摘 要:教材是学好一门课程的敲门砖,也是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它的教材选取也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现有教材都各具特色,那么哪本教材是适合的呢?本文选取了四本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教材,从写作目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创新之处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为大家选择教材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教育研究方法;教材比较
教育要改革发展,必须有教育科研工作的配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十分迫切的任务,选择正确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事业才能事半功倍地发展。因此本文选取当代很具代表性的四本中外教材:裴娣娜1995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2000版《教育研究方法》、孙亚玲2009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美国威廉·威尔斯曼2010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进行比较,帮助读者选择适合的书籍。
1 写作目的比较
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最佳途径就是看它的前言和后记。所以本研究根据4大书目的前言和后记对写作目的进行了比较。
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是她在教授教育研究方法课后依据自讲稿整理修改而成的,它既是教学小结也是与同仁学习的结果。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在国内外的教育研究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
袁振国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后记写到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和课程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列举了很多成熟的教育研究案例,并附上了大量数据图、表,所以适用对象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员。
孙亚玲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前言说明本书可为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師范院校生提供指导、又把本书作为工具的读者提供操作指南、同时对于在本学科继续深入研究的读者以及有教育研究兴趣的中小学教师指出方向和课题。
威廉·威尔斯曼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的写作初衷是服务于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需要,但是它作为一本导论,同样适合于任何读者的研究方法入门学习,对于作研究的本科生也是非常有用的,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生也可使用,最后它也可作为专业参考书独立使用。
总而言之,纵观不同时期这些研究者编写的教材,它已从专门论述理论,而逐渐转变为既为读者提供指导,同时又为愿意在本学科领域继续深入的其他读者和中小学教师服务,说明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及针对性变强。
2 组织结构比较
纵观这四本教材的目录,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构体系大致是相同的,但是本研究要比较的是它们在编排上的一些细小的不同。
裴娣娜版教材总共分为四编十五章,第一编论述的是教育研究一般原理。第二编是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三编是教育研究基本方法。第四编是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结构框架,介绍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定,研究队伍的组织与研究者基本素质(其他教材没有涉及)。这种编排方式为后续的教材编写提供了范式。
袁振国版教材以章节的形式按照专题进行排列,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为基本思路,详细介绍了实验研究(第五章)、调查研究(第七章)、文献研究(第九章)、比较研究(第十章),并且增加了实地研究方法(第十一章)和行动研究(第十四章)。值得注意的是袁振国版第十三章是两个案例(国外国内各一个),可帮助读者了解各个方法的具体操作。
孙亚玲版教材的章节的形式大致也是遵循教育研究的概述、实施过程和数据统计分析、成果撰写的结构框架。分章介绍了教育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方法,同时删除了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等内容。而且每章最后都附有相应的练习题和主要参考文献,这是前两本教材所没有的。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前两本教材,它有专门的章节来介绍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的应用。
威廉·威尔斯曼版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研究过程、研究设计、研究工具。这种分类使全书脉络既清晰明了又完整全面。这本教材相比国内的教材其所包含的内容是最全的,无论是从研究方法的种类还是对数据分析统计的介绍以及每章最后的小结、核心概念、练习、注释都做得非常完美。而且它的附录包含了练习答案,这是其他三本教材所没有的,同时也增加了研究方法术语汇编。
3 内容创新之处比较
本文之所以选择这4本书,是因为在这近20年间它们在不同的时段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同时教育研究也在发展,所以相关教材在内容的书写上,也会有自身的创新之处。
裴娣娜版教材的创新点是首次把“教育研究的基础术语”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详细叙述的。众所周知,专业术语是学习一门课程的基础,只有弄懂了基础原理,研究者才有可能在科学的指导下完成研究,也能使读者对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一个初步的理解。
袁振国版教材相对裴娣娜版教材新增了“准实验研究”、“比较研究”和“实地研究的方法”这三部分,不仅丰富了教育研究方法,而且方便了研究者在直接观察活教育动中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此外本书另一大特色是案例多,通过大量例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应有理论知识。
孙亚玲版教材的创新之处是加入了“教育叙事研究”、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的使用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中提到教育叙事的实际意义在于将别人的理论引入自己的实践中,用理论指导行动,行动反馈后再修改理论,最后形成与自己亲身实践相融合、匹配的方法指导。SPSS是一种统计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等领域。著录规则叙述了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顺序、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规范,给读者提供了范例。
威廉·威尔斯曼版教材是最具全面性的,同时它又有自己的创新点:首先,他强调计算机在现代教育研究发挥的重要作用。举例计算机在检索、定性研究、数据分析方面的运用,并将这些方法渗透到具体的章节之中。其次,它引入了人种学研究和德尔菲法。最后,它提出了研究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思考,介绍了《共同章程》(用以评价和批准研究方案的条例),从法律层面提醒研究者应该遵循被试同意、机密性原则以避免对人造成伤害。
4 结论
通过4本教材比较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教育研究教材也在与时俱,比如孙亚玲版有涉及SPSS统计应用,删除过时的“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和“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但是我国与国外的教材还存在许多差距,威廉·威尔斯曼的书已出到第九版,从内容选取和结构编排上已有很大改进,相比我国教材的出版几乎停留在10年前,许多内容已过时是需要作者进行删除和改进的。基于以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教材进行改进:
内容组织上,应注意整体框架的开放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还应突出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避免盲目地将国外的理论进行移植和组装。在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基础上,把一些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理论知识纳入框架内。
内容选取上,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便于研究者在遇到新问题时有方可循。需要特别重视统计学知识在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材要避免理论的堆砌,可以采取既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再加上合适的例子帮助读者理解。
价值取向上,作者应说明研究当中应该注意伦理价值,特别是定性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同时告诫研究者遵循法律法规,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强行要求被研究者的配合。总而言之,教育研究的焦点必须是教育,教育研究的最重要的职能是帮助教师、行政人员和所有关心教育的人,目的在于改进教育过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威廉·威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龚苏忆(1996-),女,江西新余,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