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

2019-07-15粟丽琼

卷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

粟丽琼

摘 要: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对数学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更应该将学会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如何学好数学是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数学学习难题的一大突破口,通过建立模型可以使数学的学习更加立体,便于学生理解,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灵活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数学模型思想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理论也得到了扩充,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变得多样化。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对课本上的习题进行解答,更应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将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想象成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加以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小学低年级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的现状

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基本框架就是“所遇到的问题情景-根据问题建立相应的模型-对遇到的问题利用模型加以解释、应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内容。现代数学教材中将这一模式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然而现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缺少目标的定位。目前,许多教师在对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将重点放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使教学的目的成为了单纯的对数学书本知识的传授。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了对实际生活的原型的建立,很难找到解决该数学问题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难以体会到数学的根本思想等等。虽然或多或少有设计一些“过程”,但是这些设计大多是对学科内容进行诠释的过程,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忽略了实践内容的重点。在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方面,过于表面化,结合内容过于牵强,导致难以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数学算法的多样性缺乏一定的热情,把过多的重点放在数学算法的多样性上面,缺少对这些多样化算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其共同点的过程,使形成的算法模型不够稳定。展开形式化的探究、合作,没有进行一定的引领和指导,在运用各种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时缺少了与模型建立联系。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像个机器人一样重复该学习方法,没有将“用模”和“建模”结合到实际问题中来。

3)陈旧的评价习惯。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试卷的评价方面,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意识的培养、以学生能否将遇到的数学问题建立模型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来进行解决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要考察基本题目之外,更应该设立一些难题来加深知识的深度。该种对学生的评价手段、方法和内容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和完善[1]。

2 如何在低年级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模型思想

1)将学生遇到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建立模型。数学是在生活中产生的,生活中人们又能运用数学来解决许多问题,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应该将数学教材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例子,來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在以植树问题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没有植树的生活经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种花体验,孩子们知道种花是什么意思,该怎么样进行种花。种花这个问题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所以种花这种生活体验以及数学教材以种花为主题都是最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以种花为主题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直接观察并获得体验。将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材料结合到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使学生的学习显得更加真实,充满乐趣,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对种花问题的核心进行思考。通过对种花问题的本质的分析,来促进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积极性,深刻感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模型思想的重要性。

2)提炼信息、优化建模过程。对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需要经过对建立模型的之前的准备工作、对建立模型进行假设、进行正式的模型的建立、对该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进行解答等等多个步骤。

在对种花问题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对该问题应该先做出分析,提炼信息、优化过程。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他们的思考能力,先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情况展开,再设立一些复杂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字的特点,发现每一朵花之间间隔的长度和每一个长度之间种花数目相差“1”,从而找到最简单的事实的特点。如果遇到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两头都种花,每一朵花之间间隔的长度和每一个长度之间种花数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两头都不种花,每一朵花之间间隔的长度和每一个长度之间种花数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把花围成圆形或其他封闭图形种花,每一朵花之间间隔的长度和每一个长度之间种花数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对该问题召开各种各样的猜测,通过对事物模型的分析总结出每一个间隔之间的长度和每一个长度之间种花数目的差距,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规律。先针对问题建立起模型,然后将遇到的问题带入模型产生的结果。得到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思考和研究,再组合格过程中,教师还要再一次地对模型展开分析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认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完成模型的构建。对模型的建立不是瞬间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对它进行总结。生动有趣的实际生活情境问题仅仅对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构造和建设提供了条件,假如忽略了从具体到抽象转换的过程,那就不能称之为建模。

有一些小学生对基础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具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在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的时候要同学生一起进行,一起找出事物的本质,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条理的梳理,为模型的构建做好准备工作.面对种花这一问题,将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种花的问题建立成数学模型的过度过程,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之一。根据题目画出来的实际生活情境,转变成数学模型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否则对于模型的构建只能是个海市蜃楼,学生无法理解。在对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思维的启发上面,引导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找到正确的方向。

4)找到事物的本质,学会举一反三。一个详细具体的数学模型建立过程需要利用抽象思维将实际问题构造成数学模型,再通过对该数学模型的研究分析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在对种花问题就行探讨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种花问题的条件和性质有所把握,建立起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对种花数量之间的关系和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把现实生活中的种花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在数学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与种花问题相似的内容有许多,教师在对种花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之后,还要对这类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让学生在面对相同类型的题目的时候都可以独立解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使学生建模的基础更加丰富扎实,对实际问题能有效的解决。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重视对数学思想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在对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的将数学思维进行渗透,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建模有所了解,得到更好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常晓明.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感悟,2015(5):50.

[2]江尊志.浅谈小学数学建模思想[J].江西教育,2017(1):81.

[3]王秋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36.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我们爱数学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