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思路研究

2019-07-15彭妙

卷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思路

彭妙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教育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动力。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了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并结合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探索出基于“互联网 +”就业指导新路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思路

高职院校是培育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全面发展能力,不仅是现阶段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高职院校办学建校的方向性问题。

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

1.1 就业竞争力严重不足

产生这个问题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对人生坐标和职业定位缺乏正确认识。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对新常态下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就业期望值定位过高,迷恋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看不清招聘单位的用人取向,对自身优势劣势缺少认知,乱投简历,形成高定位与低成功率的反差。二是就业信息渠道相对狭窄。面对海量招聘信息,高职院校学生缺乏面向市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在渠道选择上过于倚重校园招聘信息,缺少到人才市场、信息市场去闯荡的勇气和技巧,择业能力严重不足。三是不善于推销自己。高职毕业生同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同台竞技,往往采取大学生通用的应聘招数,即把所学专业成绩单、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等证书作为学历和能力的证明,而自身的交际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潜在优势没有转化为应聘过程中的比较优势,难以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造成在人才市场上与适用岗位失之交臂的现象。

1.2 就业心理有待成熟

高职生面对经济社会职业分化与阶层分化带来的心理冲击,在选择就业时显得不够自信,具体表象为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意识不强。职业意识是体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其核心思想是爱岗敬业。在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多倾向于多元化、规范化、精细化,岗位分类和分工逐步细化,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大学生需要发自内心地认同一份工作,才能做到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制定,主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忽略了对學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出现高职学生职业意识不强、岗位认同度不高。二是职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熟度低。以人生观、价值观、耐挫力、思维方法、积极防御系统、自我概念等为主要内容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人格力量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自我效能感强,可以变职业压力为积极面对挑战的动力,推动职业潜能的开发。职业成熟度从职业认知、态度、价值观等角度,以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作用于职业环境而影响其职业发展,可在就业创业教育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弱。

2 “互联网+”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新思路

2.1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在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盲从心理,导致就业方向产生误差,在后期工作中易产生沮丧、失望、自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开展职业生涯,也是导致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对学生加以引导与鼓励,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为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求职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职业市场,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我国高职院校普遍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教师只是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所投入的精力与热情较少,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达到的教学质量较为一般,学生真正学到的职业知识十分有效。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对就业课程质量加以重视,以此提高教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投入度,促进学生对职场信息的全面了解。首先,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以此解决学生就业出现的盲从心理。

2.2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中,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有利的校园文化,以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现阶段,人才竞争较为激烈,高职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若高职院校能够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加大文化建设,则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形象,由内而外的保持独具特色的魅力。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置就业文化长廊、融入校企文化和创新文化等方式,使学生在高职院校就读期间受到就业文化的熏陶,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就业意识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俗话说,文化能够影响人和作用人,只有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才能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创建专门的工作机构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应针对就业指导工作而创建专门的工作机构,为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作者认为,该工作属于非线性的工作范畴,因而创建网状式的工作机构尤为重要,并将工作责任有效落实。首先,从高职院校视角看,应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创建专门的研究室、心理咨询室等,提供一切辅助设施,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全面的服务。其次,从各院系视角看,为学生配备足够的就业指导教师。一方面,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需求等;另一方面,教师将学生需求反馈给学校指定机构。从学生视角看,发挥学生社团的力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此,在立体式就业指导工作机构的作用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3 结语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其传统工作逐渐暴露出问题,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作者认为,应提出“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一是确立科学的目标;二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三是创建专门的工作机构;四是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五是搭建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许力双.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向奕.财经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李林阳.珠三角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珠海市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李燕.浅析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03:62-64.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