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

2019-07-15张杰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实效性新媒体

张杰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新媒体的普遍应用和不断发展,让各高职院校开始集中注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媒体信息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转变。同时这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视域下,探究工作新路径,形成具有本院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70

0 绪论

21世纪,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新媒体带来了持续不断的信息传播媒介,以自己独有的时代特色,为我们获取信息知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传播媒介被带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当中,同样媒体网络的虚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看清新媒体发展的方向,转变单一式的授课模式,积极研究当代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长路径,把网络时代的全新技术融会到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竭力拓宽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带有目的性的策划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互动项目。

尽管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期,但是时代的发展和科技革新,迫切需要更加系统的基本理论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困境,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教育观念和工作理念,优化当前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 新媒体概念界定及特征

1.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国内外有很多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是究其本质,是区别于以往的传播媒介,如电视、报纸、广播等等,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对人们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型媒体形式,包括:手机、微博、贴吧、人人网、QQ、微信、浏览器等。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其中20岁到29岁的青年人所占比例至少为 26.8%,在所有网民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为25.4%以上。中国手机网民数量2018年规模已达8.17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98.6%,微博用户数量2018年达3.37亿……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清晰看出新媒体已经被当下大学生所认可并在逐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他们的交流方式和习惯也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的场所,更是现代生活信息的集聚地和公共区域。

1.2 新媒体的特征

1.2.1 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新媒体可以在传播的过程当中,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产生互动,我们拿手机看视频、看新闻,也可以发消息,直接进社区去讨论这样一个新闻,去讨论这样一个内容,它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使得参与其中的个体都能在平台上获得新知识。

1.2.2 参与个体和传播内容的虚拟性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源头或许都是虚拟的,参与的个体、传播的内容或许也是虚拟的,传播者与接收者的互动关系都是不时更替的,且大多数选用特殊符号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新媒体同其他网络载体一样,有着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所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和虚假信息,需要新闻从业人员的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营造行业的“纯洁”氛围。

1.2.3 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共享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时间、方式、内容都表现出即时性,第一时间掌握资料,增加信息传播的高效准确,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打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加强了各方面各层次的联系,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内容。

1.2.4 信息传播的个人化和分众化

以往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个人层次。每个人都可以用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传播载体,信息传播过程中统计出个人的偏好,向受众群体提供具有个人特色的服务,同时不同职业、兴趣和爱好的受众群体,享受到的服务也有区别,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个人偏好的服务,更加注重细节性的东西。

2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自由性、杂乱性和庞大性,充斥着真真假假的各种信息,信息环境里虚伪和矛盾引发新媒体的失范,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2.1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新媒体视域下,各种信息传播都是开放性的,大学生在当下繁杂的环境中,与各种信息发生碰撞,容易迷失自我,价值观混乱,导致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降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新媒体,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同时新媒体提供的广阔的平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难度。

2.2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边性和平等性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大受影响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由于人们客观存在的思想隐蔽性,导致大学生一般并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说实情,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阻礙。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的多样性和多边性,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存在嫌隙,传播载体同人们的思想都具有隐蔽性,在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也受之影响,加上信息传播的平等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主客体之间有了对等人,然而信任度却明显减少。

2.3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使广大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传统“灌输”变为自由吸收。在网络新媒体上,大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默默得到提升和改良。而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主性,但也带来了挑战,当代大学生思想日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思潮和理念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观念,使得其容易产生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排斥、反感,无形中增加了学校主流宣传的工作难度。

2.4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造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不明确性

在不少高职院校的官方或主流的社交平台或网站中,都会存在一些大学生或社会人士通过这些平台用作商业宣传用途。大学生可以从这些商业信息中获取对自己有用或者感兴趣的消息,但是这些网络平台往往都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接收到一些不良信息,丧失对是非判断的能力。同时,有部分大学生会在遇到问题时会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不满甚至一些偏激的言论,相互间互相攻击诋毁,甚至会相互误导、以讹传讹,真相的失真,在造成舆论危机的同时,使学生不满的情绪愈演愈烈,为高职院校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境和挑战。

3 探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依赖网络,产生的依赖感和认同感逐步递增,不仅深深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高职院校在新媒体视域下,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3.1 更新教育观,充分利用新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现代的教育依然是“灌输式”填鸭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转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发展规律,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较高和业务能力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依托共享型在线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融合,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积极探索以思政信息化引领思政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3.2 掌握适应新媒体发展特点,让新媒体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载体,在师生中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

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应用层出不穷,发展到如今的微信、微博、博客等各种网络平台,都有其独立自主的优势和特色,但其说到底还是属于新媒体范畴,虚拟性和共享性依旧存在,高职院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新媒体的这些特点,并且适应这样的发展特性,运用这些新媒体的多种形式,发挥各自形式的优势特征,在师生中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新型关系网。以新媒体为媒介,在师生中构建更加稳固的桥梁,这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关注的侧重点。

3.3 运用“互联网+”,建立网络学习社区,打造线上线下通力合作

对于积极健康的观点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而对于消极错误思想则应该加强教育与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否定打击。在高职院校里,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建立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创办校园手机报,使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参与评价和讨论,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适时给予引导和答疑解惑,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依托新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开展各种有趣的网络教育活动,网上网下联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打造烦躁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之外的知识平台,让学生可以尽情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4 健全校内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相关校规校纪,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政治教育监管系统

引入新媒体虽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其技术的开放性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加强制定更加完善的校规校纪和采取相应的惩处手段,并向立法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确保新媒体的使用可以扬长避短,真正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同时,也要联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建立严格的校园信息处理机制,健全信息监管系统,确保信息安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双管齐下,相互促进,不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升新媒体技术,运用新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环境。

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给予高职院校广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以及思想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高职院校教育者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工作理念和思想知识储备,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积极探究新媒体时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内容和新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从楷.谈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1,(9).

[3]王湘云.试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

[4]刘莉.新媒介发展对大学生思政的影响及探究[J].新闻战线-高校論文选登,2014,(6).

[5]刘静.试述我国新媒体的特征与社会影响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

[6]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7]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猜你喜欢

实效性新媒体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