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同古城对于万里茶道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9-07-15崔虹
崔虹
摘 要: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条将我国与欧亚大陆紧密连接的商道。大同古城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途经城市,对于万里茶道的商业发展起到有效推动作用。大同古城成就了万里茶道在历史上的辉煌。文章主要围绕大同古城对万里茶道发展的重要意义展开详细探究,以此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实际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同古城;万里茶道;历史文明
大同古城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追根溯源,大同古城的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大同古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众所周知,大同古城在我国山西省境内。这里自古商业繁华,且特别适合农耕业与游牧业发展。基于此种条件下,大同古城出现多民族结构。在我国明清时期,大同古城不同民族之间贸易往来繁密,古城成为民族贸易与国际贸易的重要通商地区。万里茶道必须要途径大同古城,由此可见大同古城对万里茶道商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主要提出万里茶道的必由之路、万里茶道的不断扩展、万里茶道的经济延伸等三方面论点,并分别从大同古城重要枢纽、大同古城优秀人才的创新以及大同古城经济贸易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以此探寻大同古城对于万里茶道发展的重要意义。
1 万里茶道的必由之路——大同古城重要枢纽
万里茶道从字面上来看就能夠分析出,贸易的主要内容是茶[1]。大同古城茶路主要分为东、西两条主线。东线主要途经大同古城南部地区,再沿着南部地区东行直达怀安县境内;西线以怀仁县为起点,西行进入右玉县境内。
大同古城内有众多的关口,与长城内外、南北呼应,迄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历史遗迹。大同古城在我国明清朝代时期具有重要的贸易地位,是万里茶道的必经之路。
2 万里茶道的不断扩展——大同古城优秀人才的创新
历史上的大同古城是多民族聚居地,因而拥有众多民族优秀人才[2],我国明史中对于这一点也有相关记载。明代,朝廷对大同古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当时大同古城负责官员李原等人因擅长民族语言,而得到朝廷重用。明嘉靖年间,不少大同古城居民受当时客观因素影响移居到蒙古地区。移居的大同古城居民中,还有一些人在当地任职。而后一直到了清朝,开放蒙古边界以后,蒙古地区涌入大量大同古城居民,他们在这里定居,开垦荒田,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根据清史记载,清代涌入到蒙古地区的大同居民共有千余名之多,而后历史不断发展,一直到民国时期绝大多数的大同古镇居民才开始北上淘金,从而衍生出大同古城优秀的历史文化,为万里茶道出关北上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大同古城对于民族交流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出现的大量优秀人才,不但对万里茶道的交流与延伸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还为万里茶道开展贸易提供便利。大同古城人自然而然地利用民族交流技巧,在万里茶道的贸易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3 万里茶道的经济延伸——大同古城经济贸易的发展
欧亚贸易的发展主要由政府进行推动。而政府通常采用的运行方式是利用直接财政补贴的形式进行,并且对补贴标准的额度规定较高。现阶段,我国亚欧贸易由于运营成本较高,进口额只占出口额的一半左右。
而我国古代茶商,政府基本不给予其补贴。因而在来往贸易的过程中,只能通过双向贸易渠道或者调查货物销售节点的形式进行贸易,从而避免资金积压的情况出现,促进商品利润的产生。大同古城具备这一特定产业链结构特点,能够保证货源,满足万里茶道客户的需求。
大同古城自古以来商贸发达,成为各地来往客商的重要聚散中心。这就赋予了大同古城市场竞争上的优势。大同古城的茶商对茶叶进行售卖时,通常秉持着在境内多卖、在境外少卖的原则,然后利用售卖茶叶的钱购买当地土特产,作为货源的补充。待货源补充充足之后再沿途北上。因此,茶商在售卖的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货源充足的状态。茶商北上贩卖过程中,需要用到马匹,而马匹在大同古城境内则是商人售卖的重要商品。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大同古城,动物皮毛生意异常兴旺,大同境内经常可以看到道路两边商人摊位上摆放着花色、种类、款式众多的动物皮毛制品。此外,在我国明清史料中也提到了大同古城当时在皮毛业上贸易较为发达,为我国明清之后的手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同古城在清末民初时期,皮毛业发展趋于繁荣,光是皮毛业商号就有百余家之多[3],每一年皮毛贸易原产值累积达到上百万银两,各类皮毛制品、衣物、鞋类等商品备受当时百姓认可与喜爱。此外,清末时期,皮包也受到百姓欢迎。商家在对皮包进行销售时,销售的重点集中在介绍皮包款式与耐用度上,并根据不同的皮料划分为猪皮包、牛皮包、羊皮包等。款式不同,材质不同,价格自然也就各不相同。在清末时期,政府要求商家售卖皮包必须要到指定的区域内,当时这一指定的区域即为汉口。汉口也是万里茶道的主要途径城市之一。汉口作为大同古城重要的皮毛销售城市,生产出来的毛皮制品符合来往商家沿途经商的所需特性,经久耐用,不易腐蚀,便于商人存放货物。
万里茶道商队从各地运来的动物皮毛,可有效补充大同古城皮毛业资源[4]。由此可见,大同古城既能够为万里茶道贸易提供特色产品,又不同程度地为茶道贸易注入新鲜货源,使得茶道贸易产业优化发展,长期兴盛。但在这里有一个疑问,就是大同古城的茶产业贸易是从清末开始发展起来的,在清末时期,店铺形式贸易初具规模,清末之前都是茶商小贩沿街售卖,那么为什么清末时期茶叶店才逐渐兴起,而之前没有此类现象。产生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对象的不同。众所周知,茶叶在国际上是一种通用的茶品。大同古城销售的茶叶以黑茶居多,但是国际上却将黑茶称为红茶。当前我国茶叶种类有上百种,其中较为常见的要数青茶、绿茶、白茶以及花茶等。迄今为止,在大同古城每一家特产店铺都能看到茶叶的身影,茶叶售卖数量较为庞大,特别是砖茶。加之,大同古镇内的所有客栈都直接对接茶商,茶叶不仅能垄断销售,还能多渠道零散销售。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多渠道的零散式销售,比茶庄垄断式销售更具有亲民性。同时此种销售方式也是受明清时期大同古城茶叶经营形式的启发。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大同古城的贸易经营特点,在万里茶道所有途经的城市之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特色。
4 结论
综上所述,大同古城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途径城市之一,之所以贸易发展长期领先,从古至今备受社会关注,主要是由于大同古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优秀的人文环境,为万里茶道贸易的繁荣发展带来有利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时至今日,茶业贸易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这主要得益于万里茶道为茶业贸易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为了在现阶段有效对茶道贸易产业链进行有效延伸,我国政府应加大力度对大同古城贸易文化产业链进行研究。基于此,文章主要提出万里茶道的必由之路——大同古城重要枢纽、万里茶道的不断扩展——大同古城优秀人才的创新、万里茶道的经济延伸——大同古城经济贸易的发展三点研究思路,以此推动我国万里茶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研究的内容还具有一定的不足,望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果,能够或多或少为我国研究大同古城对万里茶道发展的重要意义带来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转变发展理念 做强做优湖北茶产业——省政协“复兴‘万里茶道东方茶都,叫响湖北茶业品牌”月度协商座谈会建议综述[J].湖北政协,2017(9):6-8.
[2]黄芙蓉.“万里茶道”申遗与区域发展传播路径研究——湖北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6(11):129-134.
[3]熊文杰.以湖北自贸区建设促进万里茶道物流的发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12):21.
[4]范志萍.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的晋商“万里茶道”旅游资源开发建议[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8(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