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项目式学习的本源
2019-07-15胡佳怡
胡佳怡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真实问题 真实情境 真实学习 真实评价
当“项目”这个源于管理学的概念移植到教与学当中,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的方式——项目式学习。对于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关注的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要求学生从事的是问题解决、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制作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地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在美国,致力于推广项目式学习30余年的研究机构PBLWorks(原巴克教育研究所,BIE)曾给出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法则。在这一黄金法则中,围绕着学科的基本原理、重点知识及核心技能,项目式学习开始于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驱动问题,其特征之一是真实性;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声音和选择得到充分的尊重;对于最终产生的公开的产品,学生之间要进行评价,并促进产品的修改;最终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反思,促进项目改进。
可见,不管是项目式学习的概念还是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法则,都强调了“真实性”这个要素。何为真实性?如何科学有效地界定项目式学习中的“真实性”?我们要从项目式学习的问题入手对其加以澄清。
一、真实问题
项目式学习中的真实问题通常通过四种途径来体现。
1.“真实社会需求类”:问题是为了满足真实世界的需求,学生创造的产品有真实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真的会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例如,一所小学为学生设置的游学任务:在参访游览名胜古迹之后,学生需要编写一本旅游指南,优秀的作品将作为旅游指南发放给游人阅读。
2.“真实生活议题类”:问题关注真实的生活议题的项目,最好和学生生活有直接关系。例如,生活在海边的孩子们能够最直接地看到海洋污染的现状,可以让学生研究如何保护海洋生物,改善自然环境;以“春节期间,大家怎样才能健康过年”为项目主题,从身心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生成“健康过年”指南。
3.“赋予角色类”:在问题中模拟了一个真实的场景,在场景中学生被赋予了真实的角色,并要真正履行角色的职责。例如,假如你在冬奥会组委会赛程组工作,要怎样安排比赛时间才能帮助全世界更多的人方便地收看直播?
4.“体验真实工作流程类”:问题探究过程采用成年人在现实环境、工作中真的会用到的方法、工具、流程、标准等,使学生必须按照设计师、科学家、企业家或项目经理的真实工作流程工作。例如,“净水挑战”课程中,学生要为农村居民设计净水装置,他们像非政府组织(NGO)工作人员一样,先采集水样,分析水质,再结合当地物料,设计最具性价比的净水器。
在解决这些具有复杂性的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单一学科的力量是无法完成项目学习的。
二、真实情境
在学习研究的初始阶段,教育学家普遍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知识为中心已经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就产生了以评价为中心的学习;后来由于在教育中越来越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就产生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到了21世纪,强调“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推崇参与式学习,共同体中心的学习应运而生。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全面发展,是否存在一种以共同体、学习者、知识、评价这四个要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同时,这种学习环境既能满足21世纪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又能促进学习者全面的发展,使学习者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
为了将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相结合,使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应运而生。关于学习中真实情境的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本文采用Jan Herrington等人的观点。学习的真实情境(Authentic Learning Environment)有四个特点:(1)提供一个可以映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性背景;(2)真实性活动;(3)提供专家表演和过程模型;(4)提供多重角色和多种视角。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真实情境强调了知识只有回归到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因为知识就是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产生的。知識的学习与掌握不应该忽视知识发生发展的生活(实践)情境。因此,只有生活中切近的素材才能作为项目式学习的内容。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活动一定是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在参与和互动中,提供给学习者机会以多种角色和视角立体地审视具体情境中的复杂问题,从不同维度进行全方位分析和考量,并通过参与和反思生成知识。
三、真实学习
真实的学习包括与社会资源的链接、知识的建构、真实的合作学习与真实的产品。
教师是资源的链接者和提供者。这里的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既包括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文本资源,更包括人力资源,即项目所涉及的问题领域中的专家。这些资源让项目式学习回归到社会生活中,也突破了教室的界限,拓宽了学习的实践场域。
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个体都带着原有零散的知识和碎片化的生活经验走到教育场域,教师的功能更多的是提供脚手架,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重构,生成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质疑和参与,二者紧密相连。
在项目式学习中,合作学习是必要的,也是重要手段。但合作的前提是以个体为主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双向的流动的过程,一方面,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同伴交流中,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分享自己的智慧,贡献自己独立学习的所得;另一方面,在小组分享中,通过每位成员的个性化表达,学生汲取营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建构。
由于项目式学习开始于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因此,项目式学习产生的产品应是有社会意义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为美团APP设计一个手动按钮设置,买家在下单时可以手动选择是否需要卖家提供一次性方便餐具,这一个小小的按钮就大大降低了商家提供外卖时的成本,也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真实评价
在项目式学习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和项目的更新迭代,因此项目從设计、实施到最后的评价不是一个闭环,而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进行评价:知识获得与应用、独立学习、团队协作、有效交流。
在知识获得与应用方面,学习结果多体现在搜寻、过滤、分类和消化数据;发现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互联系;应用及转化应用知识。在这方面开发的技能包括探究、分析、创新、理解和应用。有效的项目式学习实现的是高阶学习,使用的是高阶认知策略,比如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等策略。高阶学习还能够驱动传统教学中的低阶学习。
项目式学习中的探究合作学习,都是以长线作业的方式开展,也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长时间(至少为3个星期之后提交)的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的选题和组员的知识与能力的实际情况,制订项目进展计划和步骤。对于独立学习的评价,多体现在计划及监控个人学习方面。独立学习的技能包括:学习计划、时间和自我管理,以及遇到困难时懂得寻求帮助和自我激励。
对于团队协作和有效交流的评价,更多地集中在能够有效交流知识和观点,掌握分享、倾听、讨论、团队作业的技能。
真实性,是项目式学习的本源特征,它使项目式学习紧密地联系了知识和社会,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华.项目学习的教育学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5-31.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连接儿童学习的当下与未来[J].人民教育,2017(23):58-61.
[4]Herrington.T,Herrington. J. Authentic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Higher Education[M]. PA: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 2016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全球胜任力视角下基础教育课程实践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CDA16016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