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过构造带技术措施研究
2019-07-15靳彦伟
靳彦伟
(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7100)
1 工程概况
山西长治经坊煤业煤矿3-807工作面外段顺槽设计可采长度318m,切眼200m,工作面煤层倾角达16°,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回采至17.7m时,82架至90架煤壁上部出现矸石,厚度70cm,揭露S2向斜构造;回采至31.7m时,工作面机尾揭露F8-29正断层,落差3m;回采至69.8m时,机尾揭露F8-28正断层,落差1m。回采至该构造段时,工作面岩层逐渐增厚,甚至出现全断面矸石,随着工作面推进,构造不断向机头方向延伸。
2 数值模拟分析
为了保证工作面顺利通过复合地质构造,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大倾角工作面过复合地质构造的岩层力学性质、工作面支撑压力分部范围以及顶板的破坏特性等进行研究。
2.1 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根据工作面的煤岩层力学特性,如表1。设置模型的长度为318m,宽度200m,高度80m,模型划分299200个单元,累计412620节点,由下至上依次为底板、煤层、直接顶、上覆岩层。
表1 煤岩层力学特性表
2.2 模拟过程及结果
工作面自切眼处正常推进时,随着开采距离的增加,可发现工作面垂直应力随着发生改变。如图1所示为垂直应力变化图。
图1 垂直应力随工作面推进变化曲线
由图1可看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垂直应力的峰值变大,且应力集中的区域逐渐靠近煤壁,煤壁支护的难度将随之增大。
工作面继续推进过程揭露正断层和向斜构造时,工作面由俯斜开采转为仰斜开采,由于构造的影响,工作面应力集中现象比较明显,垂直应力增大,造成顶板破碎程度增加,且影响范围增大,如图2所示。
图2 工作面过复合构造垂直应力变化图
工作面推进过程,由于垂直应力的增加,应力集中现象比较明显,顶板的塑性破坏也加剧,塑性破坏的范围变大,如图3所示。由图3可看出,顶板周期来压步距为10m,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煤壁由于应力集中发生塑性破坏程度加强,直接顶发生冒落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3 过构造带的技术措施
3.1 工作面调斜开采
由于工作面过向斜构造时煤层及顶板下切角度较大,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容易呈“锅底状”,造成原煤运输困难增大;同时,由于运输顺槽煤层先上升后下降,回风顺槽煤层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因此,采用调斜回采方式。工作面机头至40架进行俯采、中部进行平角度回采、机尾段(110~136架)进行仰采,尽量垫平前刮板输送机,向斜轴部最低处适当挑顶提车,尽可能减小工作面与构造带夹角,缓解工作面下切角度,降低刮板输送机运输困难,减小工作面回采难度。
图3 工作面过复合地质构造塑性变形分布变化情况
3.2 合理调整采煤机割煤和移架循环作业
过向斜及断层构造带期间,构造区内工作面将会出现坚硬的矸石,有些矸石尺寸比较大,甚至是全断面矸石,此时应及时调整采煤机采高和推进速度,改变移架方式。一是采煤机放慢截割速度,与移加速度相匹配,顶板破碎段,采取跟机移架,正常段,移架滞后机组滚筒不得小于15m;二是在矸石硬度较软的情况下,采用留顶割底,构造段岩石坚硬时,采用爆破松动后截割,尽量减少打眼、爆破工作量,构造区域内合理控制好采高,保证构造区平稳过渡;三是严格执行“少降快移”移架原则,坚持带压擦顶移架,升柱时调整前后立柱,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确保支架初撑力达标;移架时,严格按照从两侧向中间移架的顺序进行,边移架边向机头机尾调架。
3.3 强化刮板输送机管理
过向斜及断层构造期间,根据工作面变长情况,及时掐接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并调整好两端头推进度,控制输送机位置,保证输送机长度满足采煤机割煤及运输机与转载机搭接需求,确保采煤机能顺利割透两端头。同时,加强后刮板输送机的管理和清理工作,每班安排专人认真清理验收,现场交接。推拉输送机时,严格按照顺序进行,防止后部输送机溜槽出现错茬以及工作面向斜轴部滞后,造成支架挤架、咬架。
3.4 顶板及煤壁管理
过复合构造期间,由于顶板周期来压步距只有10m,且顶板及工作面围岩应力集中现象比较明显、塑性破坏严重,在工作面推进时,应及时进行锚杆支护。围岩破坏严重的地方,必要时采取注浆措施,增加破碎围岩的整体性,再采取其他支护方式。
4 应用效果
3-807工作面过向斜及断层构造带期间,根据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有效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推进和安全生产。过地质构造期间单月累计推进约130m,生产原煤26万t,为复杂地质结构条件下工作面开采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