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充填墙体变形分析

2019-07-15原红波

山东煤炭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锚栓空留巷测站

原红波

(山西兰花集团东峰煤矿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 048000)

煤炭占能源结构的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因此煤炭资源回收率将至关重要[1]。针对煤炭资源回收率低的问题,根据多年研究,先后提出了沿空掘巷、沿空留巷、小煤柱开采、110工法、N00工法等技术手段,其中沿空留巷技术最为成熟与突出。2012年西安科技大学提出“煤炭资源完全开采”的理念和配套技术,采用柔模支护技术手段,提高煤炭回收率,为煤矿开采创造更有利的条件[1-2]。

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可以回收工作面之间煤柱,延长矿区服务年限;降低巷道掘进率,从根源上减少顶板事故;回采工作面实现Y型通风,消除回风隅角瓦斯积聚。因此,积极推广无煤柱沿空留巷技术可以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证国家能源战略安全[3-6]。

1 工作面沿空留巷现状

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已在神华集团、翼中能源、山西潞安、阳煤集团等多个煤矿多个工作面进行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效益。大部分矿井采用柔模混凝土支护技术均是在大采高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用很少。东峰煤矿与西安科技大学进行了沿空留巷技术合作,在井下3G02工作面轨道顺槽进行了试验性开采。

东峰煤矿沿空留巷柔模混凝土墙体厚1.2m,混凝土墙高度3.1~3.2m,留巷宽度4m。巷内采用锚网索梁联合支护方式。顶板锚索采用三二三二布置,锚索型号为Φ17.8×8400mm;顶板每排采用6根高强锚杆支护,锚杆型号为Φ20×2200mm,间距950mm,排距950mm;煤帮采用高强锚杆进行支护,每排四根,锚杆型号为Φ20×2200mm,间距750mm,排距950mm。采空区采用ZRL9220/22/34D沿空留巷挡矸支架配合双层金属网维护,支架由2排窄体支架组成,外形尺寸6.5×1.6×2.2m,支架工作阻力9220kN,初撑力7760kN,支护强度1.2MPa。超前工作面40m范围内沿顺槽走向采用一梁五柱进行临时加强支护,排距1000mm;滞后工作面100m范围内沿顺槽走向采用一梁三柱临时加强支护,排距1000mm,单体支柱的型号为DZ31.5,超前π型钢梁的长度为4800mm,滞后π型钢梁的长度为3600mm。

截至2018年5月,3G02工作面轨道顺槽试验沿空留巷结束,共留巷615m。沿空留巷施工期间受回采工作面采动和采空区基本顶垮落影响,巷道压力较大,出现顶板下沉、墙体劈裂、帮鼓等现象,巷道压力主要表现在滞后工作面50~150m范围内。留巷结束后巷道压力主要表现为底鼓。

2 沿空留巷柔模混凝土墙体变形分析

2.1 测站布置

为观测沿空留巷柔模墙体压力变化,沿空留巷施工过程中在柔模墙体内预埋6组柔模墙体监测系统,每组有6~7个压力表,用于监测墙体纵向受压情况。同时在墙体靠巷道一侧安装3个锚栓压力表,用于监测墙体横向受压情况。布置位置如表1。

表1 墙体测站布置

2.2 柔模墙体压力变形观测

留巷过程中,柔模墙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巷道整体变形主要表现为靠墙体的剪切变形,形成台阶。受损墙体主要表现为上部局部墙鼓、劈裂现象。留巷完成后,巷道压力主要表现为底鼓,柔模混凝土墙体下方整体向巷道内偏移,造成挤压力,导致巷道底鼓。

图1 一号测站柔模混凝土墙体压力观测结果

1#墙体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如图1。在滞后130m的范围内,墙体压力上升至最大值0.7MPa,在滞后130~150m范围内压力急剧降为0.28MPa,在滞后150~200m范围内上升至0.67MPa,在150~300m稳定在0.9MPa左右。该压力曲线在滞后130~150m时出现明显变化,这是由于顶板大面积垮落,周期来压所致。滞后工作面200m左右位置处压力稳定,此后采空区被垮塌的矸石充满。

图2 二号测站柔模混凝土墙体压力观测结果

2#墙体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如图2所示。0~40m的范围内,墙体压力上升至最大值5.7 MPa,在滞后50m范围内压力降为3MPa。该压力曲线在滞后10~50m出现一次明显动压,即滞后工作面40m处,为周期来压所致。滞后工作面50m后压力减少,这是由于顶板大面积垮落后,采空区矸石充实采空区,导致压力减少。

2.3 墙体锚栓压力分析

图3 一号测站锚栓应力变化

1#墙体锚栓压力分析如图3。在滞后30m的范围内,锚栓压力上升至最大值3.5MPa(14.03kN),在滞后30~200m范围内出现周期性变化,在滞后200~300m范围内下降至1MPa(4.008kN),此后稳定。通过墙体锚栓受力规律可以看出,紧跟工作面有一次较明显的周期来压和一次周期充分垮落。周期充分循环200m左右,达到一个完整的周期垮落循环以后,采空区被垮塌的矸石充满,之后留巷压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2#墙体锚栓压力分析如图4。在滞后10~40m的范围内,锚栓压力上升至3.0MPa,在滞后40~120m趋于稳定,在滞后120~140m范围内上升至3MPa,140~150m 稳定在 1MPa(4.008kN),140~180m 增加至3MPa,滞后200m后稳定在3MPa(12.02kN)。通过墙体锚栓受力规律可以看出,紧跟工作面有两次较明显的周期来压和一次周期充分垮落。周期来压步距40m左右,周期充分循环180m左右。达到一个完整的周期垮落循环以后,采空区被垮塌的矸石充满,压力趋于稳定。

图4 二号测站锚栓应力变化

图5 三号测站锚栓应力变化

3#墙体锚栓压力分析如图5。在滞后10~35m的范围内,锚栓压力上升至15MPa(60.12kN),在滞后35~70m缓慢升至20MPa(80.16kN),在滞后70~80m范围内上升至25MPa(100.2kN),随后缓慢升至最大值28.6MPa(114.6kN)。通过墙体锚栓受力规律可以看出,紧跟工作面有两次较明显的周期来压,周期来压步距40m左右,一次出现在0~40m范围内,第二次出现在80m左右。此测站锚栓受力均比前两组大得多,这是由于该测站位于工作面见方处,顶板大面积垮落,压力显现剧烈。

3 结论

通过对3G02轨道顺槽沿空留巷施工期间和留巷完成后的墙体压力系统和锚栓压力的分析,得出沿空留巷柔模混凝土墙体的变形规律如下:

(1)留巷期间,巷道变形以顶底板移近量为主,主要表现为靠柔模混凝土墙体侧的剪切变形。

(2)整体上柔模混凝土墙体支护强度可以满足要求,局部范围有破坏,特别是见方来压区域,破坏较为严重。

(3)留巷完成后,巷道压力主要表现为底鼓,柔模混凝土墙体下方整体向巷道内偏移,造成挤压力,导致巷道底鼓。

(4)鉴于3G02轨道顺槽柔模混凝土墙体剪切顶部煤岩体的现象,需变更掘巷支护参数。顶板锚杆应选用Φ22×2400mm高强锚杆,锚索更改为Φ21.8×8400mm的锚索,配合WD180/3.0W型钢带。

猜你喜欢

锚栓空留巷测站
拉拔荷载下膨胀锚栓连接件研究
WiFi室内定位测站布设优化的DOP数值分析
基于材料特性解决锚栓紧固问题的应用研究
204 沿空留巷快速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自攻锚栓极限抗拉承载力计算方法
综采放顶煤沿空留巷矿压规律分析
福海水文站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宽度与支护技术研究
美伊冲突中的GPS信号增强分析
煤矿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