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方视角下老年人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与满意度调查研究

2019-07-15李书婷任建萍杨磊朱依滢王大辉邵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医务人员服务中心

李书婷,任建萍,杨磊,朱依滢,王大辉,邵平

本文创新点:

不同于以往大多数研究通过患者的视角评价服务的现状,本文通过供方的视角评价目前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的开展情况,并进一步探究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弥补了以往研究视角的缺失,更为全面、直观地展现了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基于此进一步完善了提升服务效果的发展策略。

中医体质辨识是根据中医体质学理论,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依照患者不同体质的特点,为患者制定“因人制宜”的治疗与干预方案[1]。随着个体差异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关注的重点,中医体质辨识已得到国家层面广泛的认可与重视。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纳入了中医体质辨识的内容[2],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进一步提出推动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3],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作为基层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与途径,中医体质辨识在基层医疗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医务人员作为基层医疗领域中最重要的资源[4],其对于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的满意度应该是评价该服务的一项重要指标。有研究指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5-6]和患者满意度[7]。研究基层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但可以了解服务的开展现状,而且可以掌握供方真正关心的问题,从而能够准确地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阻碍,这对于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本研究致力于探寻影响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供方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服务现状分析对应的策略,以期为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进一步深化落实和发展提供证据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7年9—10月在杭州、上虞、湖州分别选取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8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并于样本社区随机抽取参加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样本量为问卷条目的15~20倍,具体情况根据调查社区的实际情况及调查开展的条件稍做调整。

1.2 调查工具 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年收入、所在科室、职业类别、专业职称、参与培训次数,其中年龄和工作年限为连续型变量,其他为分类变量。第二部分为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根据条目涵盖内容分为3个维度,即技术规范、条件配备、对个人的影响。技术规范为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规范流程方面的内容;条件配备为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人才、配备的专业设备的相关内容;对个人的影响是关于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对医务人员自身影响的相关内容。各维度包含的条目详见表1。各维度平均得分(各维度总得分/各维度条目数)可更直观的表现各维度的得分情况,得分越高表示该维度的现状越可观。第三部分为基层医务人员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依据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赋值1~5分,为了方便比较结果,进一步将分数转换为百分制。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问卷的科学性,通过专题小组讨论初步确定问卷条目,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信效度,多次修改确定问卷,所有数据采取双盲录入法。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06,表明本次调查测试结果可靠度较高。采用因子分析研究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KMO值为0.864,适合做因子分析。再对问卷的条目进行主成分抽取和最大方差旋转,抽取3个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0.663%。本调查为现场面对面调查,由统一接受培训后的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解释本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并解释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获取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最后由调查员进行核对检查,以确保问卷的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录入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各维度条目内容Table 1 Item content of TCM-based body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services

2 结果

2.1 人口学基本信息 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为96.0%。参与调查的248例医务人员中,男95例(38.3%),女153例(61.7%);医务人员年龄以30~39岁为主(42.3%),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61.7%),工作年限以1~10年为主(37.1%),年收入以5~10万元为主(70.2%),所在科室以其他科室为主(35.9%),职业类别以临床医师为主(32.3%),专业职称以初级为主(44.8%),参与培训次数以0次为主(30.7%),详见表2。

2.2 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各维度得分情况 基层医务人员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技术规范、条件配备、对个人的影响(见表3)。

表2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n=248)Table 2 Gener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2.3 基层医务人员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满意度情况 基层医务人员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非常满意40例(16.2%),

比较满意116例(47.0%),一般满意87例(35.2%),不太满意4例(1.6%),非常不满意0例。基层医务人员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20~100分,平均(75.6±14.6)分。

2.4 基层医务人员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年收入、所在科室、职业类别、专业职称、参与培训次数、技术规范、条件配备、对个人的影响得分为自变量,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因变量(赋值见表4),选用进入分析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调整R2为0.472,各因素对现状的解释度为47.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收入、参加培训、技术规范、条件配备为基层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的影响因素(见表5)。

3 讨论

表3 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各维度得分情况(±s,分)Table 3 The scores of the 3 dimensions of TCM-based body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services

表3 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各维度得分情况(±s,分)Table 3 The scores of the 3 dimensions of TCM-based body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services

维度 条目 总得分 平均得分技术规范 3 221.5±42.5 73.8±14.2条件配备 3 214.8±46.7 71.6±15.6对个人的影响 4 180.8±41.3 45.2±10.3

表4 基层医务人员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满意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赋值表Table 4 Assignment tabl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primary providers'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delivery of TCM-based body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analyzed with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表5 基层医务人员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满意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Table 5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imary providers'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delivery of TCM-based body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3.1 增加相关经费的投入,完善社区机构专业设备配备 本研究结果显示,条件配备得分是基层医务人员社区中医体质

辨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正向影响满意度评分,即认为改善服务专业设备的配备情况对提升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的帮助程度越大,就越容易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配备较为短缺,部分仪器设备无法及时更新和引进,专业信息资源并不充足,在服务中增加了基层医务人员不必要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量,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增加项目资金的投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设备配备的需求,加快设备的更新[6-8],辅助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更好地开展。如为基层医疗机构统一配备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仪器和体质辨识软件[9-10]。在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长效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保障服务设备维护更新的经费供给,以及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查阅专业信息资源的条件。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应该敦促医务人员学习和使用专业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使设备可以在恰当的时刻被妥善使用,通过以上措施既便捷了患者享有服务的途径,提高了就医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便于中医体质辨识数据的收集与统一管理,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节约诊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3.2 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引进,积极开展非中医医务人员相关培训与学习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社区中医医生或有中医背景的医务人员不足,社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实施者多为全科医生团队,仅少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专业的全科中医师实施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而全科医生中多为西医,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的认识存在不足[11]。而伴随着基层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开展,工作量和工作要求持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并未与其相协调,因此给社区中医体质辨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实施造成了阻碍,也不利于后续随访工作的开展。建议进一步引进中医药人才,加速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速度。合理规划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专业团队建设,补充服务团队人才配备。另一方面,社区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开展规范化、深层次的中医体质辨识技术与干预方法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市级层面可制定统一的培训教材,有计划地推进适宜技术培训。基层医疗机构亦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培训项目(如全科医生培训、全科护士培训、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上级医院进修等),或是通过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短期培训来学习中医药知识及服务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尽可能缩小培训课程与实际需求的距离,起到指导实际操作的作用,提高医务人员的中医素养;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对于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应作为培训内容,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获得社区居民的认可。开设培训活动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工作与培训的平衡,建立科学的监督、考察、考核与评估机制[8,12],保证培训效果。使得社区中医体质辨识后续服务更好地开展。

3.3 规范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操作流程与服务模式,提高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规范得分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有着正向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制定的技术规范越适宜,医务人员参与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越高。相关部门应将现有的规范和评价体系与服务现况相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明确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的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形式与工作流程,加快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化应用规范的形成,简化服务流程,建立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良性运行机制[9,13-14],使得服务规范更为贴切实际,从而使服务工作量分配情况更为合理化,适宜基层医务人员的操作,也使得患者更为便利地获得服务。因此,在现有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与归纳,形成一套服务内容完善、实用性强、服务重点突出的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操作规范,进一步细化服务技术规范和明确服务内容,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社区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综上所述,现阶段基层医务人员对于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现状的满意度主要与服务的专业设备配备情况、服务操作流程与服务模式、相应的培训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依据现状进一步规范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操作流程以及制定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匹配的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效果。而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增加相关经费的投入,完善社区机构专业设备的配备,与此同时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引进,积极开展非中医医务人员相关培训与学习。以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升社区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效果,最终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作者贡献:李书婷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撰写论文及进行论文修订;杨磊进行研究评估及可行性分析,参与论文修订;朱依滢、王大辉、邵平参与研究的实施与数据收集;任建萍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审校与监督管理,对文章整体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

本研究纳入的18家基层医疗机构:

上虞:百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梁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谢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道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州:仁皇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虹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家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旧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杭州:拱城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紫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医务人员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纠纷调解知多少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